礼部侍郎孙如游说:“天子龙体,关系重大,切不可用不明之药。”
隔壁的光宗皇帝早已等得不耐烦,派人催促李可灼从速献药。
众人没有办法,只得任李可灼献药。李可灼从肩上背着的药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精致、用绸缎包着的小木匣,小木匣里放着个小瓶。李可灼从小瓶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粒有巴豆大小的红色药丸奉上。
方从哲让太监端来温水,让光宗当众服下那颗药丸。
光宗对群臣说:“众爱卿可退下,朕要睡了。”
方从哲率领群臣退出,在距乾清宫不远处等候消息。
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御前太监王安前来报告说:“皇上服药之后,说四肢和暖,思进饮食。这不,刚才皇上还喝了一小碗粥哩。”
众大臣一听,皇上病情有所好转,心中都很高兴。
过了半天,皇上又传谕旨:命李可灼再进一丸。
群臣听说,背后小声议论:李可灼进的药果真如此神奇?真想不到。如果......大家不敢想下去了。
李可灼从内宫出来,群臣赶紧围上去说:“皇上服了药之后,怎么样?”
李可灼满面春风地说:“很好。皇上面色红润,病情明显好转。”
大家一听,都如释重负地长长出了一口气,纷纷要求回家休息。
方从哲想,众大臣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好好休息了,眼下皇上的病明显好转,便答应了。他叮嘱大伙:“随时听候召请。”
次日一更(九月初一日),群臣各自在家睡得正香,便在睡梦中被唤醒,传令的御前太监催促大家火速进宫。
众大臣不敢怠慢,连盥洗都来不及,手忙脚乱地穿好朝服,小跑着来到宫中。此时,但闻宫中已是悲泣四起,哭声震天。
光宗皇帝——这位登基甫满一月的皇帝已经一命呜呼。他是明朝时期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因皇上系服“红丸”而死,故后世称为“红丸案”。
皇帝驾崩,系服用小小的“红丸”而致死,这在封建社会可不是件小事。“红丸”究竟是何物?净含有什么成分?为什么皇上服下第一丸安然无恙,第二丸服下遽然而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这“红丸”案构成了明末三大案中的一大疑案。朝野为弄清此事真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天空中飘来一团乌云,遮住了太阳。那云竟像墨汁滴到上似的,愈阴愈浓重,愈阴面积愈大,顷刻间便布满了整个天空。其后便是电闪雷鸣。
暴风雨快要袭来了。
乾清宫是皇宫中最为显要的地方。它象征着皇权至重、至高无上。依照左光斗的说法是:“内廷有乾清宫,就好比外廷有皇极殿,只有驾驭江山社稷的天子才能住在这儿,只有同天子配偶的皇后才配同住。其他嫔妃虽然能进去侍奉,不得恒居,非但避嫌,亦以别尊卑也。”
也就是说,乾清宫是正宫,别的宫殿都属配宫。乾清宫既然如此威重、显要之地,必然成为许多嫔妃一心向往的地方。入宫的嫔妃宫女,最大的愿望是住进乾清宫。一旦入住,就觉得比别人高了一头,在人前光彩体面了许多,有的还因此趾高气扬起来。
万历4 8年(1 6 2 0年),王皇后去世后,万历也卧病在床。郑贵妃以侍候皇上为名住进了乾清宫。到7月1 9日,万历已经去世,她仍然住在那里,未能搬出。
她是个工于心计的女人。她心中清楚,这威重禁地象征着皇权,具有无上的尊严。除了皇上之外,谁也无权永远住在那儿。她之所以赖在那儿拒不搬出,是想借此做一笔交易,尽可能地从中多捞点好处。
此时,郑贵妃与最得太子宠爱的西李来往密切,互相勾结。她打好了算盘,准备与西李合伙做好这笔生意。皇太子朱常洛已经拟定于8月1日登基,但却还住在慈庆宫里,没有搬进乾清宫。
新天子马上要登基,但还不能住进乾清宫,这在封建王朝是件不可思议、不能容忍的大事。
群臣对此非常着急,急于催促其搬出。然而,郑贵妃还从容镇定地住在那里,毫无迁出之意。同时还放出话来,要她搬出也不难,只是要让新天子答应封她为皇太后,封西李为皇后,则马上搬出。
首辅方从哲是个懦弱之人,凡事没有主张。他平时就惧怕郑贵妃。
群臣可不管那一套,他们纷纷质问方从哲:“欲为太后,得先是皇后,哪有天子已崩而立皇后之理?”
一句话把方从哲驳得张口结舌,脸红到耳根,把手一摊,没了章程。
然而,只是驳倒了方从哲,郑贵妃拒不搬出,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心中最为焦急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给事中杨涟和御史左光斗。
对郑贵妃这样一个泼辣、膘悍的女人,大家采取了“迂回作战”的办法。开始向她的家人施加压力。此时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已经去世,他们把她的侄儿郑养性再次传进宫中,对他晓以利害,要他去劝说、警告郑贵妃: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赶快搬出乾清宫才是上策,否则为此惹出杀身之祸,悔之晚矣。
郑养性一听,吓得够呛。
郑养性马上找到姑母,将这话原原本本地说给她听,有些地方还加油添醋。郑贵妃赖在乾清宫本来就心虚,生怕朝中大臣找上门来。一听这话,吓得魂飞魄散。第二天,只好乖乖地迁出乾清宫,移居慈宁宫。
至此,这位已经即位好几天的新天子朱常洛,才搬进了乾清宫。这次移宫,并未费多大周折,涉及的面也不大。“移宫”的本身,只是揭开了后面真正移宫案的帷幕。
可是,太子朱常洛登基成为皇帝入住乾清宫时,将近4 0岁的人还没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