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娴欲入中军大帐,守帐卫士偏偏不许她进,拒绝的理由还很直接,孙佳遥是谁,你能和她比吗?李娴能忍吗?
李娴的姑奶奶脾气刚欲发作,却被守帐卫士话中隐藏的信息所吸引。
“等等,你的意思是,女人也能当兵?”
李娴疑惑不已,拦住李娴的这名守帐卫士还算健谈,听了她的提问,忙不迭用一种看乡巴佬的眼神看向李娴,还很嫌弃的样子。
守帐卫士很有兴致给李娴解释,毕竟能顺便秀优越,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其他军队我不知道,但在晋阳,在天雄军中,“随扈军医队”简直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我才知道,咱正使大人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女军医们虽不参战,但负责给伤病员治伤治病,她们细心而有耐心,更有责任感,你可能不知道兄弟们上战场全部奋勇搏杀,悍不畏死,这样不仅能挣得军功,只要不死,就能见到美丽的军医姐姐们!
还有啊!甚至有个别兄弟竟然欲装病装伤‘泡病号’,还好咱正使大人早有先见之明,早就算在前头,其结果就是只要是借口伤病成天往军医队跑的,没有一个不被发现,然后就真的受伤了!”
守帐卫士果然健谈,越说越快,愈说愈多,等他停下,哪里还能找到李娴身影,李娴早不知去哪去了。
五个女军医打岔的功夫,孙佳遥入帐时,狄光嗣正在和黑齿常之互相推脱,推脱的起因是大帐中的主位该谁坐。
黑齿常之认为该狄光嗣坐,狄光嗣则坚持不肯,坚持要黑齿常之坐。
“狄正使,晋阳天雄军心悦诚服,这帐中主位理当正使就坐。”
狄光嗣则说:“黑齿副使此言差矣,当初天雄军到晋阳时,曾有过约定,我只管训练,天雄军统辖事务一律归黑齿将军,如今是在军中,帐中主位理应由主帅就坐。”
黑齿常之说的有理,狄光嗣的坚持也有凭有据,二人为了推脱一个位子就这名争执起来,直到孙佳遥入帐,还没扯出个结果。
不是狄光嗣过于矫情,实在是他输不起,接下来狄光嗣需要面对的是波谲云诡的长安政局,他无法允许倚为靠山的“天雄军”有任何哪怕是一丝的闪失,所以他必须确认黑齿常之有没有变,变得他陌生而不认识。
黑齿常之也不傻,他也知道狄光嗣还是在怀疑他,他不知道狄光嗣失踪的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但能感觉到狄光嗣心中深深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狄正使既然不再信任常之,常之也无话可说,常之不知道你经历过什么,但请正使相信,晋阳没有变,天雄军没有变,常之和兄弟们亦没有变,常之愿以死明志。常之死不足惜,只盼常之死后,狄正使能摒弃心中杂念,守护河东这片乱世中的别样净土!”
黑齿常之说着说着,觉得“狄正使”这个称呼很是碍眼,喊着也很不顺嘴,便毅然决然换了一种方式称呼狄光嗣。
“狄正使,不,小公子对常之说过,晋阳百姓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安乐,小公子所作所行,常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常之愚钝,没有能力实践小公子所说。
常之本是降将,原本只知舞刀弄棍,操练军马,小公子让常之识春秋大义,习兵书战策,让常之知道何为大同?如何实践大同?小公子深恩厚德,黑齿常之铭感五内!”
黑齿常之一番深情告白,把狄光嗣都说楞了,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然是流着泪说完的,还想用剑抹脖子,狄光嗣一见要玩脱,赶紧让人夺下架在黑齿常之脖颈上的佩剑。
“罢了!你起来吧!我坐就是!”
狄光嗣在孙佳遥的搀扶下,端端正正地坐于中军大帐内主位之上,黑齿常之在下首找了个位置,其他旅帅、队正也依次落座。
“遥遥,你去大帐门口替我看着,我们没出去前,任何人不许入内。”
狄光嗣还算公私分明,就算他对孙佳遥信任有加,但商讨军机事宜时还是不宜让她在场旁听,孙佳遥也理解狄光嗣,微微颔首后,乖乖出帐去了。
孙佳遥离开后,狄光嗣笑着扫视帐内所有人,然后突然站起,其他人包括黑齿常之在内见狄光嗣站起,也都噌的一声站起。
“坐下!如果你们还称呼我一声‘小公子’,就各自安心坐定。我有话说。”
黑齿常之等人拗不过狄光嗣,只能选择坐下说话,狄光嗣很满意,随后缓缓开口,不急不徐。
“我离开晋阳时日虽然不久,但其中发生的故事是在太多,来不及细说,我迫不得已怀疑了诸位兄长,狄光嗣在此先行致歉!”
中军大帐内狄光嗣年纪最小,又考虑到刚刚几次三番的试探,确实有些过分,便诚挚地给帐内所有人抱拳致歉。
有什么事大家摊开来说,说开了也就好了,黑齿常之、各位旅帅、队正都慌忙连称不敢,不敢。
狄光嗣也不多矫情,很快引出了长安之事。
“长安现在已是一座孤城,被东西十二万大军围困,守城府兵不足三万,太仓粮食也仅够支撑十二日,西京长安危在旦夕,我们必须尽速发兵救援。”
黑齿常之和一众旅帅、队正被狄光嗣目光灼灼的炙热眼光感染,纷纷要求狄光嗣赶快派令。
“请正使下令,我等谨遵!”
“好!黑齿副使接令,令你先行赶回晋阳,收拢两万兵马,以备长安之急。”
“黑齿常之接令!”
黑齿常之欲言又止,几番犹豫后,终于接令。
狄光嗣的第二令是派人传信整个河东,宣告他狄光嗣重回河东,重掌晋阳,一些别有用心的想搞事的人可得掂量掂量自身分量,是不是狄光嗣个?
第三令是集结河东境内所有战船,供渡黄河使用;
第四令是派人去往东都洛阳,联络太子李弘,邀其共同出兵,牵制潼关方向的刘裕军队。
······
一道接着一道军令下达,各自分派到人,随后狄光嗣带着大部队离开黄河边,赶回晋阳,正式筹备援救长安所需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