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妹也过来。”卫樱招呼着。
“大嫂这是又得了什么好东西?”何秀很是好奇,这大嫂也不见出门,却总是能有些出人意料的东西拿出来。总是说在村上买的,或是有行商过来卖东西凑巧买的,自己怎么就没遇到过呢。
秦月凤阻拦不及,看着何秀随卫樱率先走了进去,心里只期望这卫樱的娘家这次不要再送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来,要不然这话真不好圆。
“娘,你快来看。”何秀见秦月凤还没进来,不由高声喊。
秦月凤快步走了进去。
只见窗台上摆着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放着滚圆的珠子。
白粉紫黑,四色各四颗。十六颗珠子一般大小,浑圆天成,都泛着淡淡的柔和的珠光,每颗都有拇指指腹大小,她就算是上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珍珠。
“我今天出去转转,在小河边捡了几个河蚌,一打开这珠子就掉出来了。”卫樱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她最近看了一本书,似乎珍珠就是从河蚌里面出来的,正巧家后就有河流,里面也有河蚌。午睡起来,卫樱从后门去小河边溜达了一会儿,现在这借口不就有了。以后想要再拿出来,她再去河边溜达溜达也就成了。
“三弟妹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是什么珠子?”卫樱抬头恳切地和何秀说道。
何秀珍而重之的拿起一颗白色的,又一颗颗看下去,然后轻轻放回。
“大嫂,你这运气也太好了,这是南珠呀,还有这样罕见的颜色!”何秀惊讶的都不知该怎么说话了。大嫂这运气逆天呀,这些珍珠若是问世,必然会有珠宝商大肆抢购。
“卫樱,你收好了,别拿出来显眼,以后有机会了再往外拿。”秦月凤听了这话,忙让卫樱把这些给收起来。
“娘, 咱们娘几个一人挑两颗,给锦妹妹和柔妹妹一人也挑两颗,把这些给分了吧。”卫樱随意说道:“余下几颗,娘明天拿去金店给卖了吧。”
“大嫂,这可是南珠,以有市无价闻名的南珠,更何况是这么大个儿的。”何秀震惊于卫樱的大方,这东西可以传家的,怎么在大嫂看来和一盒点心也没什么区别呢?
这十几颗不过是卫樱先拿出来试试水的,有那一篓子做后盾,卫樱根本没觉得这东西有多珍贵。
一开始卫盈姐姐给送来时,她也确实被那一篓子给震撼了,主要是量太大了,谁家珍珠用大竹篓子装的?也的确真的好看,一颗颗滴溜圆的,拿着舒服,看着也舒服。姐姐说磨成粉,那就没有这种美感了,确实可惜。
“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拿出去直接买东西也买不到,还不如换了银钱买别的。”卫樱笑着:“咱们家现在也用不上这些东西做首饰,等三弟中了状元,弟妹要做诰命夫人时,我再给你找更好的给你打首饰用!”
听了这话,秦月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什么后院小河边捡的,这分明就是卫樱娘家那边给送来的。看来这卫樱的娘家不是开金店的,估计是珠宝商。
哼哼,秦月凤猜的不错,卫家确实有规模不小的珠宝生意。
“娘,你选几颗,把二弟妹和锦妹妹柔妹妹的一起选出来,三弟妹,你再不挑选,喜欢的颜色就让我和娘挑完了啊。”卫樱催促两人选珍珠。
卫樱拿起两颗白色的,这是最普遍的珍珠色,这两颗珍珠在卫樱的掌心,映衬着卫樱雪白的皮肤,连手掌心都闪着莹莹珠光。
“我就要这两颗了,倒是可以做两支珠钗。”卫樱拿起珍珠放在一边。
秦月凤挑了一对黑色的,又给刘珍珠陆锦陆柔各挑一对。
见婆婆挑好了,何秀这才去拿,选了一对粉色。
还剩下四颗,两颗黑色,两颗紫色。
卫樱从炕柜里拿出两个盒子,一大一小,外面都是红色绒布镶嵌金箔,内里是暗红色绸缎铺就,单是盒子看着就不便宜。
大的那个一打开,里面还有机关,盒子底部一层层往上推进,跟楼梯一样。这样放首饰也不怕被压坏,打开来还能一眼就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给秦月凤拿去装那些个镯子。小的那个盒子把四颗珍珠放在里面刚刚好。
晚间用过饭后,秦月凤照例是要在卫樱这边坐一会儿,说说铺子的事,说说她今天出去的事,卫樱听得细心,若是从中发现缺漏,还能尽快补上。
今天她还没怎么说,卫樱便让她看炕上,秦月凤打眼看去,一下子惊呆了。
“竟有这么多。”秦月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着那满满当当一篓子珍珠,目瞪口呆。
“娘,这些是我娘家姐姐送来的,说这是自家水里面养出来的珠子,让我拿着玩儿。”卫樱说道:“我知道珍珠挺贵的,但毕竟金银才是硬通货。娘,除了那四颗,再拿一些,明天一起卖给那个金店。”
卫樱想的比较长远,相公下落不明,自己十分揪心,这一路上还是多带一些硬通货, 有金钱铺路,大鬼小鬼都闪开。
秦月凤对卫樱这个娘家无语到极点,他们知不知道,他们这样会宠坏小孩儿的。
下午卫樱拿出来的那些,连一层都算不上,秦月凤看着篓子里密密麻麻地珍珠,头皮都是发麻的,只觉得很无语,而这边卫樱还在殷切第望着他。
她无力的抓了一把,也不知是几个,卫樱见婆婆抓得少,直接又拿出一个中号的盒子吭哧吭哧往里面捧了两捧。
这卫樱,跟她那神仙娘家人学的,越发的活泼开朗起来。
晚上刘珍珠回来得了珠子,比昨晚得了那金镯子还要开心,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自己就叫做珍珠的缘故。她想来大房给大嫂道谢,家里新来的洪大娘拦着她,说大嫂已经睡下了,刘珍珠闷闷的,只能等明天再去表达谢意。
回到二房,刘珍珠又像昨天一样,翻腾柜子,找盒子放这一对珍珠。
他们夫妻二人带个小孩子,一直挤在西厢房,听说家里要建房了,一个个都是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