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行,陈柔还是得做些准备的,什么准备呢?逃跑的准备。
她并不知道江琢亭对上面那位说了自己陪顾潜游历的事情没有。
最好是说了,因为江大老板可是亲自向她发配了任务,不可谓不重视。
要是他知道了自己要求死的人没有死,居然还跑上门来杀自己,自己派的刺客什么用场也没派上,甚至还跟来了,他不得气死。
秦飞这种有深仇大恨的,估计抱着一命换一命的想法来的。
顾潜这种有家族矛盾的,估计也是抱着“以我一人死,换得子孙代代福”的心态来的,也是个不要命的主,况且他身边还有个长刀王七护着。
严森呢,说实话和这二位没什么太多的瓜葛,就是交情比较深,算是同生共死过的兄弟,但是对这二位的亡命计划,这老实人儿可完全不知情。
他只是想带着女儿来认个娘,认完就回去,或者在这儿住下,断然没有玩儿命的打算。
王七,实力从一品,人送外号“长刀王七”,不管是在江湖还是市井,都能横着走。
只要不触犯皇室的权威,不去趟庙堂这摊子浑水,在江家眼皮子底下带着顾潜来去自如还是很容易的。
这么一比较,陈柔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她处于两派势力的中间地带,尚未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自然双方的怀疑都会施加在她的身上。
虽然她的立场是什么估计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但可以清楚的一点是,她还是很想活命的。
顾潜若是真的动了手,得手的几率近乎于没有,江家家主势必勃然大怒,到时候陈柔的命运基本上也就定下来了。
可她却十分镇静。
她的脑海里也形成了一个计划,且这个计划,需要回到江家。
最后拜托你一次了,江叔叔,这么多年恩情,小女子无以为报。
就是在进城的前夕,尚未确定立场的陈柔,通过构思这个计划,其实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立场。
一个不同于双方的第三方立场。
顾潜一行人是要进京城了,可京城内,确实一副山雨欲来的征兆。
庆朝京城,是为中京,早在开国皇帝庆辉祖时期就已经建立,有着极其悠远的,其地理位置就不再赘述。
这座古城可谓是桂殿兰宫,琉璃砖瓦一应俱全,既有着市井内的浮华,也有着王室的庄严。
一砖一瓦,显尽沧桑与凝重。
到了当朝皇帝这一代,京城人口就有约莫三百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皆想来着普天之下最为丰饶的地方打拼一番,运气好的能闯出个名头,做一把老爷,运气不好的,也可以当个底层群众,油水也是很多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中京一日乞,田亩种三年”,足可以见中京的繁华。
但繁华的背后总是有污垢存在的,这中京城,可看作一个小小的江湖。
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单从市场这一块儿来说,中京的市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集市,各个集市的功能都差不多,什么柴米油盐啦,鉴宝卖艺的啦,都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但是但凡在中京城混上一年半载的,都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东市为金,南市为银,北市为铜,西市为铁。
什么意思呢,就是东市是油水最丰厚的,南市其次,北市中规中矩,西市就是最底层的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京的城市规划。
皇上居住的宫殿,太极殿在城市东面,东市自然生意火爆。
不只是皇上,文官武官,后宫太监们也都住在这儿。
当朝皇帝是一位非常生猛的主儿,每天除了掌管朝政就是批改奏折,掌管朝政囊括许多事情。
从边境问题到私人生活作风,他都可以管一管,但他总不能自言自语吧,于是颁布了一条规定:一天上三次朝。
按说上就上了也没什么的,可这条规定有一个附加条件:天子不退,百官不得先退。
那麻烦就来了,这位皇上大人估计是提前一个晚上把明天上朝时要说的话都想好,等一上朝,就开始从百姓民生讲到衣冠问题,一讲就是一两个时辰,讲得唾沫星子横飞丝毫不带喘气儿的。
早朝谈的事情都是比较要紧的,像是邻国侵犯,某某地发生灾荒之类的,这些一般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皇帝需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你不想说是不行的,因为皇帝会点人。
比如某某卿啊,你对北方粮食歉收的看法如何,有什么好的对策?
这个时候可不能说臣愚钝,没有对策之类的,编也得编出来,因为要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皇上手一挥,从堂下上来两个侍卫,直接把你拖下去,贬官或者回家。
反正官有的是人相当,你在朝堂上不积极思考,说明工作态度不好,那就回家去吧。
要知道,皇帝大人坐在龙椅上,下面的大臣都站着,而且得做俯首姿态,长时间这样对脊椎和腰腿部的负担都特别大。
大臣们知道这位皇上的脾气,只能忍住劳累,心里默念着快点儿讲完快点儿讲完。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皇帝肚子也饿了,就挥挥手,大臣们一拥而散,有些家住的远的回到家饭还没有吃两口,得了,到了午朝的时候了,赶紧跑回去呗,可不能迟到啊。
家住得更远的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已经到午朝的时间了,还不如就在皇帝旁边住着。
于是大臣们纷纷搬家,搬到了太极殿附近。
皇上也是来者不拒,命人特地修了一座宫殿,名为百官殿,让大臣都住在里面,方便上朝。
这位皇上也是兢兢业业,下了朝还得批奏折。
大臣们自然是不能进入寝宫的,于是奏折就由太监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