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虽然知道朱翊钧现在对于外战胜利很是看重,将其当做巩固自己权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也没料到其看重的程度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

另外,刚才张四维的话也有些值得玩味:“皇上对你的外战能力十分看好”。

看起来这是好事,不过高务实却觉得并不完全是好事。

高务实对自己的远景规划,毫无疑问是要跻身内阁、成为首辅,然后书批四海、宰执天下的。因为只有成为首辅,才能贯彻自己的改革意志,而偏偏他改革中的重点,有一大半是跟祖制过不去的,若不能成为铁腕首辅,则根本毫无希望。

譬如说禁海、开海这件事,既是祖制,也不是祖制,因为“祖宗”们既有禁海的,也有开海的,有禁了又开的,也有开了又禁的。高拱当初坚持开海,就是从这方面着手——我站在开海这一边,也是“敬天法祖”。

但高务实将来要做的某些事却不同,比方说他心目中的一个重点:改革整个财政体系,强化中枢的财政控制能力。

这件事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朱元璋当年建立的“祖制”——朱元璋觉得有很多税收上来之后又要拨给地方,乃是多此一举,因此直接让地方自行安排。这个制度已经从洪武朝一直运作到今天,连朱棣都没有想过要改,是名副其实的祖制。

但这一项祖制在高务实看来简直是愚蠢:你朝廷中枢不仅放弃了这么大的财权,甚至连监管权都不要了,地方上怎么搞的,你一问三不知!

那么地方上如果征收苛捐杂税、加派加赋,甚至假借朝廷名义滥收滥征,你中枢岂非也不知道?你还以为地方在乖乖遵循朝廷诏令!此时,朝廷做出的决断,就显然不可能符合地方实情,不管朝廷怎么做,实际上都成了拍脑袋的决定,那这天下焉能不乱?

所以,即便考虑到此时的交通条件、行政损耗等实情,某些财赋不必都先从地方运到京师入库,再由京师拨付,又运回地方,但至少你得过个账啊,得派人清点查明啊!怎么能任由地方自说自话、自行其是?

但这种层面的改革,就不是高务实通过个人人脉、对皇帝的影响就可以推行的了,必须他亲自担纲,以首辅的身份,主动站在台前下令,背后再有皇帝的坚决支持,这才能办得下去。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在高拱当政的时期,高务实都没有考虑推动,因为那时候皇帝还小,不可能给于真正的支持,反而会被高拱的反对派们污蔑,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篡权乱政。

就算以高拱的性格,或许不怕千夫所指,但高务实也不想给高家添上这样的“美誉”,因为这种名声一旦被众口铄金,那就不光是高家万劫不复的问题,最大的可能是高拱一旦离世,马上就人亡政息,所有的改革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财政改革只是高务实心目中真正“大改革”的一个缩影,还有好几件大事的难度都和这类似,因此他的目标只能是自己坐上首辅之位,没有妥协的余地。

但大明的制度很奇怪,成为首辅要看的不是什么基层工作经验、地方工作经验,甚至不是后世流行的“主要干部岗位工作经验”,而是中枢的工作经验,尤其是翰林院的工作经验——换句话说,就是“皇帝秘书”的工作经验。

实际上高务实的“皇帝秘书”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可惜他那个不算数,算数的部分是从出任日讲官开始。

而至于安南定北、巡抚辽东等,这些履历顶多只能算是证明个人能力的加分项,却从来不是决定项。

就像高务实外任辽东苑马寺卿之前所考虑的,要不是为了尽快把他的品级提上去,朱翊钧根本不会派他外任——留在翰林院呆上六年或九年,资历到位之后马上就能出任某部侍郎。

甚至,按照他六首状元的底子一步到位,直接补个礼部尚书,顺势找个机会就入阁了。

这才是大明朝阁老们上位的清贵之选,前首辅李春芳、高拱、郭朴,现首辅张四维,乃至于将来可能的首辅申时行,哪个不是走的这条路?

也就高务实到现在还在忙“外战”,所以这或许是好事,也或许是坏事。

好就好在他可以通过外战证明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因此“团结”一大帮边臣、边将。

坏就坏在他在中枢的时间不够,“清贵”名声被严重拖累——在大明,一个人的名声有多重要,已经不需要再次强调了。

唯一不幸中的万幸,大概就是他出身于实学宗门高家,可以推说自己是为了力行实学精要才去做这些事的。另外勉强算是一个补救的,就是六首状元这个身份了。要不然,按照一般情况看,外任久了可是很难回来的,即便回来,通常也就一个兵部尚书就给打发了。

张四维见高务实忽然怔怔不语,出神了好一会儿,不由问道:“在想什么,这么出神?”

“啊?”高务实被张四维叫醒,挠了挠头,道:“甥儿在想,皇上今后该不会一有边情外战就交给我吧?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四维先是愣了一愣,继而哑然失笑,道:“你是怕将来一直外任地方,反而不得回京了?”

高务实干咳一声:“倒也不是说就一定回不来,只是这个时间……”

张四维摇头道:“你多虑了,要真是你想的那样,这次云南战事,皇上就不会让你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暗中主持了。”

“为什么?”高务实有些疑惑张四维为何说得这么肯定,他问道:“我总觉得,要不是云南巡抚的实际地位还比不上辽东巡抚,这次云南战事一起,尤其是当皇上打定主意坚决打这一仗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改派我去云南了。”

张四维哈哈一笑,摇头道:“不会,不会。”

“您何以如此肯定?”高务实不由奇道。

“有两点。”张四维伸出两根手指,再收回一根,道:“其一,你这辽抚本身就上任不久,云南一开战,就把你调去做滇抚,这会让天下人怀疑,皇上心里是不是觉得只有你高求真一人可用?天下这么大,万一要是有两处动兵、三处动兵,那皇上该怎么办呢?离了你高求真,我大明朝就只能坐困愁城了?

其二呢,你说滇抚地位不如辽抚,这话大致不假,可皇上如果真要你去主持云南战事,又不是非要让你做滇抚才行。给你个滇贵经略、滇贵川三省经略,甚至更夸张一些,把粤、桂也算上,给你个西南五省经略又如何?你现在是兵部右侍郎衔,也是可以主持几省军务的,这‘经略’不过是个临时差遣,事毕即撤,让你去总制西南五省,还怕打不了一个缅甸?”

高务实恍然大悟,心道:原来兵部侍郎就能经略几省了……哦,也对,历史上杨镐那厮经略辽东、朝鲜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兵部右侍郎衔,看来兵部侍郎这个官衔到底是朝廷大员之一,还是很给力的嘛。

张四维见高务实接受了自己的说法,又笑了笑,道:“所以你不要想得太多,皇上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一来他最清楚你的能力,把云南战事暗中交给你来把控,他会比较放心。二来他此举的本意还是担心你将来无人可用,这一点你有没有细细想过?”

“细细想过?”高务实有些不明白为何张四维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明显加重。

张四维道:“我也是方才和你谈及推荐入阁人选之后才忽然想到这一点的:你有没有发现,我实学一派有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高务实目光一凝,思索着道:“大舅的意思是,如今实学一脉除了您之外,第二代的主力大多是嘉靖四十四年这一批金榜出身,若假设甥儿是第三代,从金榜上来看,已经到了万历八年……”

张四维打断道:“你自己按万历八年算是可以的,但你们这‘一代’,却不能按万历八年来算——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除了你本人之外,还有哪一个万历八年庚辰科金榜的实学派门生,能够在短短三年内挂衔兵部侍郎?其他人我都不说了,泰徵现在是什么品级?”

张泰徵,张四维次子,高务实的表兄兼庚辰科金榜同年。万历八年庚辰科金榜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馆选得中,为庶吉士八个月,散馆后为正六品礼部主事,今年年初刚刚因为考评优异,上调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官职。

堂堂首辅之子,二甲第四名的学霸出身,三年时间也只做到正六品,而且还是在礼部祠祭清吏司这种“闲差”上混日子,可见新科进士的光环一退,要升官绝非易事。

张泰徵这样的出身尚且如此,其他人还能比他更好混吗?

就算当初和高务实同列一甲“天上神仙”的萧良有和王庭撰,现在也都还在翰林院混资历,职务更是一步未动,进去的时候就是编修,如今依然是编修,只是文散官都提了两阶,从承事郎升至宣议郎罢了。

张四维所言的意思就在这里:你高务实升官的速度太快,是个特例,正常人都不可能赶得上,所以你自己按照万历八年算没有问题,但你们“这一代”整体都按万历八年算就不合理了。

或者换过来,如果你们“这一代”按万历八年算,那你自己就不能这么算了,得往前推至少两科、甚至三科才行。

但也正因为如此,将来你若是入阁,开始挑起我实学一派的大梁,你的这批同年就未必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为你股肱、羽翼。

按照高务实现在这个态势来看,张四维估计他可能而立之年就要入阁,而那个时候,他的这批同年才到什么位置?

留在京师的有两种:一是留在翰林院内的,此时大概能混个侍读、侍讲,好的或许能是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处在“准侍郎”状态。

二是留在六部和其他京官衙门的,他们基本上不可能上到侍郎,但侍郎以下就依然只是郎中,能不能上得去侍郎都不好说。倒是留在都察院的可能有机会外放巡按,运气再好一些的可能外放某省按察副使,也就是兵备道,但通常来讲,也不大可能十年升至巡抚。

而直接外放的,那就不好说了,或许外任的时候一直考评上佳,或许在外面碰上机遇立了大功,然后从知县而知府,从知府而布政,甚至调回京师为侍郎等,但一般来讲也难,能到布政使都是邀天之幸,实际上能混个参政之类的也就不错了。

这些官职,单论级别、地位,本来也不算低,毕竟大明朝的进士出身还是很吃香,但如果对比这时候可能已经入阁的高务实来说……他们能帮上他多少忙吗?不能啊!顶多某种时候起一点“舆论作用”罢了。

而此时,高拱为主考官时那批嘉靖四十四年的金榜门生,这时候大多已经六十多岁,小的都是五十好几了,还有几年好混?

青黄不接就是这么产生的。

但高务实有些不理解,问道:“可是大舅,如万历二年金榜,是我恩师郭公为主考,万历五年金榜,是您为主考,这两科的进士难道就不能用?”

张四维摇头道:“你恩师郭公是个什么性子你不知道?他从不为门生破例,万历二年那一科的进士没几个混得像样的,眼下唯一我经常看得到的名字,大概就是马慥、范守己,但马慥那是因为我关照了一下,范守己是因为他是开封府人,也是我关照了一二。

除此之外,这一科也不是就真的没什么人物了,如李三才、赵南星等辈,都算是有机会往上爬的,只可惜却都是‘那边’的人。哦,对了,这一科还有个徐元春,是徐华亭的长孙……”

高务实不禁默然,暗道:这下可好,老师为人正派,弟子反倒要因此吃亏了。幸好大舅不迂腐,要不然马慥都没戏……话说原历史上马慥好像没干什么事,难道是因为大舅当政的时间太短?

此时张四维又接着道:“至于万历五年,虽然这一科是我主考,但这一科比你也就早一科而已,三年时间管什么用?十年之后能出一两个侍郎、巡抚什么的,我都要烧高香了。”

他叹了口气,苦笑道:“不瞒你说,我还打算让你将来照看他们一二呢。”

呃,这么尴尬的吗……

高务实不禁挠了挠头。

“所以,皇上这个举动是有深意,但没有你想的那么深。”张四维下了定论:“他就是怕你将来无人可用,不知道怎么就想起陈于陛来了,嗯,或许是因为陈于陛久任讲师之故……总之你要是不信,咱们舅甥二人今天便打个赌:一年之内,皇上必然提拔于他,要么升他侍读学士并掌翰林院,要么让他外放某部侍郎。”

高务实苦笑道:“看来过两天甥儿‘关’进礼部之后,得好好和陈元忠交流交流了。”

张四维笑着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种事,你应该不用我教。”

----------

感谢书友“HAMW05”、“霜之宝瓶”、“曹面子”、“黄金发123”、“熊猫小盼盼”、“系统崩溃”、“阿勒泰的老西”、“马鲛肉”、“书友”、“嘉辉”的月票支持,谢谢!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大唐繁荣系统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慈悲大陆战记皇室店小二二十四卫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虚构三国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唐逗南明义军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抗战之大国崛起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盛唐风云记重生之毒女很惹火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少年战歌三国平凡人生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强弓劲弩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安西兵日记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持秦明末平倭录庆帝元年明末之木匠天子穿越错了怎么办无敌天下汉末无衣大明天雄军大清:第一廉官穿宋大忽悠无尽世界无尽征程南宋出圈记明海风云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遗梦南国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世子请叛逆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当官哪有种地香人在三国,带领深渊一统诸天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