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高家叔侄三人的疑问是正常的,因为“镇守平壤总兵官”这个职务本就不存在,而且按照大明的军制而言,似乎也不应该会有在藩属国设立总兵官的道理。

但高务实有高务实的理由,他回答道:“总兵官掌方面征伐,我天朝既可为临时之战设平倭总兵官,?为何不能为长久之安而设平壤总兵官?

朝鲜为倭寇两度侵犯,皆一败涂地,而期间我天朝已对朝鲜助械助训,仍然无济于事。如此,倘若此战之后朝鲜异日再遭侵略则何如?

依我之见,与其届时再烦我天兵劳师远征,不如就此在朝鲜设立卫所,?而后平壤常驻天兵一军,以为永固。”

高务实这么一说,叔侄三人就不得不思索一下这样做究竟是否合规了。有明一代的军兵制度,在《明史·兵志》的序文中,有一个非常简略的概述,其云: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

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

文皇北迁,一遵太祖之志,然内臣观兵,履霜伊始。洪、宣以后,狃于治平,?故未久而有土木堡之难。于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

这里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明以武功定天下,那么在平定天下之后,当国内战争的局面基本结束,进入和平时期,就有一个如何处置战争时期留下的军队(包括士兵和将领)的问题。而军兵制度的重建,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内外战争。

军队历来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对外设防,就是边防的需要,如何防遏外来军事力量的进犯;一个是对内,它要具有应对国内各种突发事件的功能,维护社会的治安。这中间最重要的是对帝室的警卫,特别是对首都与宫廷的守卫,不能让拿着武器的军队,把矛头对着自己。

所以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既要保持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队,又要防止他们长期与地方行政合在一起,?造成尾大不掉、军阀割据的局面。

然而要保持这样一支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正规军,对朝廷财政来讲,即使在平时也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而在战时军费的开支,那就更是一个无法填满的无底洞。

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几乎都是以小农立国的帝国,它们在财政的来源主要依靠对小农征收的赋税。如果对农民横征暴敛,其结果就是农民流亡,生产荒废,庞大的军队没有饷粮,最终是农民反抗,军队叛变,王朝崩溃。

原历史上明末导致王朝崩溃的直接原因,便是由辽东战事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加派赋役,裁撤西边的军事开支,结果遣散的军队与农民起义军结合,迫使明朝不得不两面作战,最终导致统治崩溃,二百七十七年的帝国崩于一旦。

从王朝的统治讲,它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但又养不起他们;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又害怕兵将相习,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因是故,它要分割兵将之间的关系,但这又势必丧失军队的战斗力;

它需要一支守卫宫廷的可信可托的警卫部队,但又怕这支部队突然把枪口对着自己,使自己处于措手不及的状态。对拿着枪守卫自己的人,往往也提心吊胆地多加猜疑,一有风吹草动,往往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于谦被杀,就是这个道理。

于谦忠于景泰帝,而又掌握着守卫京师的军队,所以英宗复辟以后,英宗身边因策划并参预这场宫廷政变而当权的宦官就非杀他不可——没什么别的原因,就因为他兵将相习,能调动得了军队。

要知道,景泰帝说是说当时已经病重,但毕竟是他们复辟以后才不明不白地去世的。可是,毕竟是景泰帝和于谦在危急时刻保卫了京师,保卫了大明朝安渡危机,而他们却如此对待病危的景泰帝,如此残忍地立即杀死于谦。

为了夺取国家权力,人就是如此残酷无情。

这类事例中国历史上不少,唐朝的永贞事变是如此,唐宪宗的暴崩也是如此。

历朝历代关于军兵制度的设计,都徘徊在这几对他们无法克服的矛盾之中。理解了这几对矛盾,那么对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军兵制度的设计,及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现象,可以比较容易理解。

这许多设计看来都是为了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军队,而这些兵将不相习,被养起来的长期没有经过战争历练的军队,一旦面临战争就可能会迅速地瓦解崩溃。

卫所制度的设计,实际上是只能起销兵的作用,这一点明、清两代的历史都可以得到见证。不过高务实依然要在朝鲜设立卫所,目的就不那么单纯了。

这里就该转头说下总兵制度了。

洪武时期,若有征讨,则派遣公侯伯及三等直属都督担任总兵,奔赴沙场。在当时有六总兵,分别为:云南、大同、广西、辽东、宣府、甘肃。这些军政设置表明,镇守总官兵已由临时任命改为常设。

据记载,永乐时期地方便已设镇戍官,但后世几经起伏,废而复立,直至弘治时,方设守备署,成为常设。

洪熙以后,总兵官在各地已被纷纷添设,经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不断增设,如今大明的总官兵驻守各地后已将原都指挥使的地位取而代之,一跃而成地方最高武职官员。

至此,大明的军事制度已经发生了沧海巨变:“洪永以后,边患日棘,大将之没,遂成常员。”这种制度在一些史籍材料中被称为“镇戍制”,但视其设置情况,或许用“营兵制”来称呼会更为准确,而且可免去与卫所之混淆之弊病。

什么叫营兵制?高务实为什么既说要设卫所,又说要设总兵?

营兵制这玩意儿有点复杂。大抵兵营中的武官的任命,根据具体事例进行商榷,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其等级有五种,分别为镇守、协守、分守、守备、备倭,官衔大小则分多等,分别为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此类皆称为将军,以下又分为都司、守备、提调、千总、把总、百总,都称为营官。

营官的来源主要为卫所官群体,从中进行抽调,来源甚为单一。由于卫所官摇身一变成为营官的现象甚为普遍,因此卫所官职中的都指挥使一职,为营制借用。都指挥使本是地方卫所的最高官员,但任为营官的都司一职,地位则相当低下,仅高于守备一级而已。

除来源单一之外,营官不世袭,则是大明营兵制有别于卫所制的一大特色。高务实又要设卫所,又要设总兵,这也是原因之一。

理由何在?理由在于卫所制可以安定朝鲜方面一些武将的人心,而总兵制(营兵制)则可以让实际的军权掌握在大明手里。

正如高务实不同意将南人党斩尽杀绝一样,朝鲜的武将群体虽然没什么鸟用,但全杀了肯定也不现实,全罢免不用也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得有个地方安排他们。

卫所,就是这样一个“养闲人”的好出处。高务实所谓的设卫所,显然不可能在偌大一个朝鲜只设一个卫所,势必要多设几个。这样,就有足够的位置能把朝鲜国内排得上号的武将都安排进“体制内”,让他们仍然有个官身,不至于铤而走险。

但卫所这破体系弊端百出,即便在大明国内,除了九边个别卫所之外也鲜有战斗力靠谱的,因此真正的主战部队得有另外的安排,这就是总兵设立的意义——引入营兵制。

眼下大明的总兵已经有几十位,各个总兵的统兵方式大抵类似,几乎都是以家丁为核心中坚,配合从卫所抽调的部分精锐形成一支机动兵力进行作战。

高务实说要推荐张万邦为平壤总兵,这就有个疑问了:张万邦本部固然战斗力很强,但将来在朝鲜设立的卫所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恐怕抽不出什么“精锐”来吧?

毕竟看看贞陵之战就知道,三万朝鲜“精锐”,九打一的正面对决之下,给张万邦部造成的损失居然两位数都没到。

不过这就是要让张万邦当这个总兵的原因。

众所周知,原历史上的南明其实不是被清军打垮的,而是被投降了清军的前明军打垮的。那些投降清军前一打仗就望风而逃的前明军,在投降之后一个个战斗力飙升,常常让人忍不住想:“以前没见你们这么能打啊?”

为什么?就两点:一是当时的清军不像明军那么腐败,基本能保证投降士兵也有饭吃;二是作战之时都是八旗压阵、降军在前当炮灰。

第一条因为现在有高务实在,暂时不必去说了,主要说第二条。提问:前明军为何只要有八旗压阵就会变得很猛,完全不像以往那样拉胯?

因为他们以前试过多次,是真打不过八旗,所以一上战场按例被清军派出打头阵之时,其心态都是:“往前进攻说不定能捡点功劳,但后退一定会死”,于是被迫“一往无前”,自然就总能“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高务实认为,经过贞陵之战的震慑,朝鲜人——无论官、军、民哪一类人,都应该对张万邦这个名字有了足够的敬畏。所以,只要有张万邦率领本部压阵,朝鲜军不敢退只敢进,那就算是一群绵羊也能打出狼群的威风来了。

当然话说回来,朝鲜经过此战之后,尤其是当日本败退之后,他们还有多少上战场的机会这个不好说,如果政治方面的举措成功,也许张万邦留在朝鲜的主要任务就只是单纯的震慑也说不定。

听完高务实的解释,高家叔侄三人明白了过来,也都认为这个安排不错。事实上张万邦过去立下的两次大功都很关键,要不是此前总有人功劳、资历排在他之前,他现在早已配得上一个总兵了。

再有就是……张万邦是宣大系将领,是高务实的嫡系,他将来若能坐镇朝鲜,那朝鲜方面就又成了实学派辐射之地了。

既然内部商议妥当,高务实就让高务正、高务若兄弟二人去草拟他上奏皇帝的疏文,以及给张万邦写回信。高杞也没了事情,便也告辞离去,说打算找藤堂高虎了解一下大坂城的构造。

他三人刚离开没多久,高杞却又回来了。高务实诧异道:“大坂城号称是超越了小田原城的如今日本第一雄城,禹服这么快就问清楚了?”

“叔父,不是大坂城的事。”高杞匆匆而来,双手呈上两封书信,道:“是朝鲜王和李山海的书信,侄儿已经先看过了,都是说权栗此举及失败影响重大,希望叔父能亲临汉阳处置。”

高务实微微眯起眼睛,想了想之后才接过书信看了起来。

李昖和李山海的书信内容其实差不多,说的主要事情都是刚才高杞总结的。不过,这两位的出发点可能有所区别。

李昖的信中只是有些惶恐,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件事发生之后皇帝陛下的态度充满担忧,看起来主要是怕皇帝震怒于他这个朝鲜王居然控制不住臣下,导致朝鲜军居然敢对大明天兵不敬, 简直倒行逆施。

李昖的主要诉求大概是希望和高务实赶紧见一面,最好能说动高阁老帮他美言几句,至少要撇清他在这件事之中的关系——御下不力总比居心叵测好啊,万一皇帝陛下认为这件事是他李昖在幕后操弄,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李山海信中的意思则明显不同,他的意思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朝鲜朝廷上下都受到了惊吓,有的人是震惊于明军的战斗力之强,有的是震惊于南人党狗胆包天……但不管怎么说,李山海都认为此时推动朝鲜内附的时机已至,所以高阁老已经可以亲临汉阳主持此事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阴天好心情”的月票支持,谢谢!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抗战之大国崛起盛唐风云记霸业天子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少年战歌三国平凡人生明末平倭录安家立业无敌天下大明天雄军大清:第一廉官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遗梦南国刷视频:震惊古人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农家崛起路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雄霸南亚一梦南唐秦时小说家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仙朝秦皇纪谍海孤雁穷不拉几的李二东汉最后一个暴君唐贺强弓劲弩将军如此多娇:七小姐给跪了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红星仓库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南唐晚来风朕求篡位,腹黑王爷好闷骚横扫天下我为皇特工之回到清朝重生之厨女当家大魏宫廷内我在秦朝当神棍嬴政:时空之主大汉最强合伙人,刘备劝我别退休京极家的野望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异世最强纨绔驸马爷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三国:当不成谋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