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南京兵部才管着多少卫所,他如今在九边之中恐怕早已威名赫赫,又何必在意?”

郑妃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对的是,大明如今真正能打的军队的确大部分集中在九边;不对的是,南方诸省如果单论卫所多寡,那其实并不算少。

另外还有一点,单从账面数据而言,南方卫所的兵力本身也不少。以云南举例,有明一朝的云南都司所统领的卫所数量虽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但其最多时有20卫、3御、18(守御)所,合计共有133个千户所,下辖卫军约15万人。

很显然,如果这样来比较的话,那么云南的兵力与九边相比也不遑多让,仅仅略低于辽东、蓟镇的十八万,高于宣府的十三万、大同的十二万、山西的七万、昌平的六万等等。

当然,这是说的最高峰,而且朝廷清勾军的过程中往往有不少猫腻,实际能有多少确实不好说。不过,前些年滇缅之战结束,兵部重新清军,将云南兵力定为六万四千——这次是实数。

虽然这个数额比历史最高峰低了很多,但也能和山西、昌平等镇持平,而且有一点不能忘了——这六万四千是没有包括云南可以号令的许多土司兵马的。

南方诸省在滇缅之战后都进行了一次清勾军,不过各省所辖兵力其实差别较大,有的省拥兵高达十二万、十三万,有的则只有两万。如果粗略一点来看,或者说平均一下,那大概每省有四、五万兵力左右。

[注:这里十二万的是南直隶和广西,十三万的是浙江,但是只有南直隶的兵力完全驻防当地保持不动,也就是不必往九边派驻班军。广西、浙江等省则都需要往九边派遣班军,如浙江兵册上原额十三万,但实际在本省只有七万八千,余者派往九边为班军。]

总之粗略算下来,即便按照滇缅之战后清军整编的结果来看,南方诸省也有超过五十万大军。当然,五十多万大军听起来虽然很多,实际上由于撒胡椒面一般的广泛分布于整个南方,真要有事的话也挺难集中就是了。何况这些军队以驻屯为主,既不能算精锐野战之军,也不能随便调集。

这就好比高务实在南疆的正规军警备军兵力差不多有三十万,但即便不算吕宋与南洋群岛,光是中南半岛的面积就高达两百万平方公里,因此这三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点撒胡椒面的意思。

当然,警备军只是高务实的嫡系武装,各大王国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仆从军,再加上移镇过来的各姓土司和高务实特许留下的几支安南降军等等,加在一起又有十几万,这才勉强算是兵力充沛。

不过即便如此,南疆方面不也一直认为京华在南洋群岛的兵力太弱,多次建议新编一两个警备军么?

朱翊钧大致知道高务实在南疆的兵力,不过他却不认为这账要这样算,因为他认为京华警备军的存在是为了压制南疆各王国,因此要与各王国的兵力进行对冲。换言之,不是三十万加十几万,而应该是三十万减十几万。

基于这一判断,朱翊钧觉得就算京华警备军实力肯定高于南疆各王国的土着军队,但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高务实真正可以“北上”的军队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万,剩下的都得留下震慑当地。

二十万当然不少,但单论人数来说,连杨应龙当年都能拉得出来。于是,朱翊钧认为即便考虑到警备军可能甲坚兵利,但对大明的威胁也无非就是“焦头烂额”一阵,绝不至于天翻地覆。

他这样的想法也不能算错,因为经过高务实多年的努力,现在的明军可比原历史上强多了,这种进步即便皇帝本人无法亲见,但也可以从各种战争中看出端倪。

南疆各大警备军的武器装备虽然的确一直保持最先进状态,但大明的主力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也基本已经实现了初步火器化,只是由于总兵力过于庞大,因此不可能全面使用最新款的火炮和火枪,而是要逐步换装。

目前大明在北方有约一百二十万大军,南方也有超过五十万,全国加起来得有一百七十万到一百八十万上下,所以朱翊钧对高务实在南疆拥兵三十万这件事虽然关切,但也谈不上忧虑。更别说如今大明还能号令右翼蒙古、嫩科尔沁乃至女真诸部。

说到底,南疆移民只有百万出头(实际略高于这个数),而京华的三十万大军当中真正的汉人也只有不到十万,剩下的都是所谓“归化汉人”。

由于朱翊钧自己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然认为高务实在南疆的基本盘也就那么回事——压制南疆各王国不造他高务实的反都挺不容易,说他还能北伐中原什么的,这实在让朱翊钧难以置信。

所以,他认为高务实的一切举动都是围绕这个基础来的,目的就是他刚才所说的:高务实是一边证明自己没有二心,一边表明自己有能力给大明带来一些麻烦。

借着今日的特殊情况,朱翊钧打算和郑妃把话摊开了说,让她知道当前局势究竟如何,免得她始终心怀侥幸。

一番分析之后,朱翊钧道:“总之就是这样,如果朕与务实之间始终保持默契,那就是君臣相济、大明中兴,而他也不会过于恋权,将来总有一日会去南疆。但如果朕与他没了默契,双方闹将起来,别说一定会让我们君臣都失了体面,即便是南方糜烂几省,那也不是不可能。”

郑妃还真是今日才知道高务实在南疆的实际实力,不过她相信皇帝对这些信息的掌握没有问题,至少偏差不会太大,毕竟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

那也就是说,高务实在南疆培植势力的同时又小心翼翼不去插手大明南方军务,为的是向皇帝证明自己没有针对中原的野心,但却有足够给大明造成“天倾一方”的能力,以此来和皇帝达成某种默契。

毫无疑问,做这种事非常危险,因为皇帝的实力仍然碾压南疆。不过郑妃马上想到,高务实的实力不止这些。

她迟疑了一下,缓缓道:“以臣妾想来,高阁老在军中威望极高,若真是南方有事,这九边大军虽然不至于不听调遣,但恐怕……”

“朕日前曾和他商议西北军务。”朱翊钧平静地道:“他不打算亲自领兵去了。”

“哦?”郑妃略微意外,沉吟道:“他这也是故意做给皇上看的吧,就是为了表明他不打算继续提高自己在九边的威望?”

“一部分原因的确如此,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他马上要继任首辅,也不便离京了。”朱翊钧道:“不过无论如何,他做出了他的姿态,朕不能毫无反应,所以今日王家屏和梁梦龙再次提出致仕回乡之后,朕已经允了。”

其实这话并不尽然,朱翊钧批准他俩辞职还有其他考虑,不过他不打算解释那么细。

郑妃总觉得有些不妥,甚至表现得有些焦躁起来,虽然明知不该说,但还是忍不住道:“皇上,恕臣妾放肆,如今有皇上在,高阁老或许并无不轨之心,但他这份忠诚能否延续至……延续至太子身上?”

朱翊钧没有开口,郑妃干脆继续道:“经此一事,臣妾已经知道常洵必然无缘大宝,按理说实在没有必要继续牵涉至此,但兹事体大……”

这确实不是一般人敢说的话,因为这话的潜台词无疑是说“皇上您活不过高阁老”,正常人听了这种话都难免生气,何况是皇帝?

不过朱翊钧虽然的确不高兴听到这样的话,但他早已被高务实影响到十分现实主义了,自然知道这种前景是大概率事件,因此虽然皱眉,却不否定,更没有炸毛。

他淡淡地道:“若将来真有那一日,务实还没打算去南疆而朕就先走一步了,那朕就让常灏尊务实为亚父。”

“皇上!”郑妃大吃一惊:“此事万万不可,如果真是这样,天下就再没有人能阻止他了!”

“那你想要朕如何?杀了他,然后背负擅杀功臣之恶名,同时再让半壁江山陷入战火烽烟?”朱翊钧冷冷地道:“朕这二十多年苦心孤诣,好不容易才让天下人都承认大明中兴之伟业成于朕手,结果朕却又亲手将之摧毁?”

郑妃大急,道:“皇上,话不是这样说的,中兴之名固然重要,但岂能重于祖宗基业?”

“所以你以为当前最要紧的事是什么?”朱翊钧忽然抑制不住怒气,盯着她道:“朕告诉你,最要紧的是朕不能有事!朕不是世庙,朕不祈求什么长生不老天地同寿,但朕至少要活到太子成年!只要做到这一点,务实就一定会是我大明忠心不二的臣属,绝不会有任何意外!”

郑妃默然。她知道皇帝的意思,只要将来太子继位时已经成年,那就不需要有人摄政,而大明的首辅并非真正的宰相,是不可能绕开皇帝行使大权的。没有皇帝的朱批,首辅的票拟本身毫无用处,而皇帝则甚至有权直接罢免首辅。

诚然,高务实功冠当朝,威望甚着,按照惯例来说,即便皇帝也不能轻易做出这样的事来,否则必然激起朝中不满。可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不久便罢免顾命老臣这样的戏码在中国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再多一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见怪不怪罢了。

郑妃忽然发现,如果真走到这一步,高务实即便返回南疆、怒而兴兵,虽然仍然会导致天倾一方,但首先他的胜算和今日一样并不大,而罪责却至少落不到今上头上。

郑妃忽然发觉,皇上真是很在意很在意他的名声,甚至不惜为将来留下如此大的隐患……而且是把隐患留给自己的太子。

郑妃不知道,皇帝之所以如此,其实正是因为他这些年来一直受高务实的影响。

原历史上的朱翊钧其实真的谈不上在意名声,他更重视当前的利益。然而这一世不同,高务实从小就向他灌输各种“大业”带来的伟名是如何荣耀,而这些年来偏偏又真的把一项项伟名加诸于他,使得他极其享受这种荣光。

如今,他已经是天下人公认的大明中兴之主,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打破这一光辉形象,以至于看穿这一点的沈一贯在危难之际果断首倡“封禅泰山”。而皇帝也立刻决定同意,继而挽回了沈一贯的政治生命,甚至连高务实都必须接受沈一贯的求和。

说到底,皇帝本已经天下至尊,所求无非就是那些。原历史上的朱翊钧被文官集团压得只能搞非暴力不合作,求名已然没有指望,当然只能求利。

现在的朱翊钧可不是那般憋屈模样,国库充盈之下他的内帑也水涨船高。更不要说高务实还一会儿给他张罗辽南盐场,一会儿给他张罗南洋皇庄,让他根本不必考虑利益问题。

利益得到了满足,那朱翊钧还求什么呢?自然只剩下求名。既然求名,那对于自己最大的功臣又怎么可以鸟尽弓藏?这岂不是给自己光辉的形象抹黑吗!

高务实的实力的确越来越大,但朱翊钧通过种种迹象已经判断出来,高务实对他没有任何不轨之心,反而处处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意图——既求在朝功业,也求一方基业,但就是不求那个至尊地位。

既然如此,朱翊钧乐意满足他,因为这会更加显得自己有容人之量,绝非那种能同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君王。

至于将来……的确有一定的隐患,但正如之前说的,只要他能活到太子成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大明朝的制度不是摆设,大明朝的正统也不容置疑,只要太子以成年继位,高务实合新君的意则可以继续为相,不合新君的意也就只能归于南疆。

朱翊钧相信以高务实的精明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即便高务实昏了头,最后的结果哪怕最坏——也就是新君罢相,高务实回南疆起兵,那又如何?

一来这威胁不到大明的生死存亡,二来也影响不了他万历天子的一世英名。

至于太子将来的名声,朕反正也管不着——皇爷爷当年能管得着先帝继位后把他的统治方式几乎颠覆吗?

郑妃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她轻叹一声,道:“皇上既有成算,臣妾无话可说,只是……常洵既然注定无缘大宝,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处置?”

眼见自己最心爱的女子终于认清现实,朱翊钧也不想再看她伤心,立刻转换了脸色,温言安慰道:“你放心,朕虽然给不了他一个天下,但至少能给他最大的富贵。”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我是廖振新”、“闫云鹤”、“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这几天真是鼻子都擤坏了,今天终于出了大太阳,晒了太阳之后感觉好多了。话说我回想了一下,感觉好像每年春天我都要感冒一场……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大唐繁荣系统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慈悲大陆战记皇室店小二二十四卫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虚构三国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唐逗南明义军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抗战之大国崛起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盛唐风云记重生之毒女很惹火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少年战歌三国平凡人生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强弓劲弩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安西兵日记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持秦明末平倭录庆帝元年明末之木匠天子穿越错了怎么办无敌天下汉末无衣大明天雄军大清:第一廉官穿宋大忽悠无尽世界无尽征程南宋出圈记明海风云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遗梦南国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世子请叛逆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当官哪有种地香人在三国,带领深渊一统诸天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