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沈贞介绍了一下牛痘的来历。
他沈贞跟着大明皇帝走南闯北了一整年。
见识了大草原和徐州的天花动荡,更是亲眼看着皇帝在南京终结了最强的反对党,不由得心气也高傲了起来。
觉得以前小小的朝鲜,为了一点屁大的权利,斗的你死我活。
动不动就是这个士祸,那个灾殃。
光是今年朱厚照下旨处死的叛党,就能抵得上朝鲜开国以来,所有政变的全部人数。
因此,说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是高亢的。
介绍大明,比介绍朝鲜都更兴奋。
“牛痘,是治疗天花的法宝!只要接种了天花,九成的天花就感染不了你!所以建议是所有人都种了。阁下也最好种一下。”
“原来如此,那等结束了朝贡,在下也要留在南京读书,到时候一并接种。”
源清彦恍然,居然是预防治疗天花的好东西,那他肯定得种。
命是自己的嘛!
源清彦走在南京外宫开辟出来的会馆。
自从上次朱厚照来了一趟南京之后,对南京皇宫的职能进行调整。
皇城区保持不变。
然后武英殿和文华殿开辟出来。
在北方官员南下以后,武英殿会变成镇国府的办公驻地,而文华殿则变成内阁办公地。
然后南京的奉先殿旧址,更改为春和宫,在上边进行扩建修缮,原来的春和宫变成宗人府的驻地,前头充当宗人府,后方则是十王殿,负责安排宗亲、宗王居住。
然后西华门南部,六科廊西部原本只是值班所,现在被朱厚照重建,变成了与文渊阁同等地位的新公所,叫做武安阁。
武安阁主要是銮仪卫的所在地,平日里轮值部队休息和办公都在这里,但军营不在这里。
而在外边。
至于六科廊变成八部廊。
六科已经被朱厚照事实废除,但名义上还存在,只是一个六科官员都看不到。
这么调整,目的就是为了节约宫城外的诸部空间,那边被沿着长安街往南的五军都督府、宗人府、礼部诸衙门、太常寺统一改为其他东西格局。
东面作为居所,统一新建高楼,五层高楼。
可以一口气安置将近万人的齐聚。
西面也是用高楼建制,两年建设下来,也是五层砖瓦楼,分别安排一些小衙门。
通政司、翰林院、锦衣卫、东厂、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行人司、会同馆、钦天监、太常寺等等衙门。
然后原本安置这些人的旧制,现在统一推倒。
全部改成学校。
皇家学院、宗人学府、太学府、南京国子监也都迁到了这里。
所以,这一次源清彦,是抬头穿过正阳门,带着虔诚和激动,瞻仰着用了两年时间修缮一新的大明南京城进入洪武门前驻足。
沈贞指着东面不断路过的穿着大明华服,却有一头滑稽的短尾发辫的女真人说:“那边,就是国子监的学府。所有来南京读书的藩臣,都会被安排在里头。现在正在检查路过的,是金吾左卫的哨所。
这边教学十分严格,每十日才能休沐一日,每个人都会登记之腰牌,只有到了休沐才能离开。
如果擅离,不仅是开除那么简单。
往后南京国子监,都是用来就学的地方。而学院的北面,就是文渊阁和书库,里头很多好东西,倘若有机会,可以申请从长安左门进入其中。”
“明白!”源清彦看了一会儿兴建起来的钢铁横断作为脊梁的门扉,这得多富裕,才能用这么多钢铁做门扉呢?
“至于西边,那就是大明的皇家学院和宗人居第,朱姓藩王将不会自己教育孩子,而是将之送来皇城教育。”
“该是如此。”源清彦点了点头,十分赞同这种做法。
必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朝廷的向心力。
不然,就跟那群武家和公家一样,时不时闹个上洛,谁受得了?
沈贞介绍完了,就带着他们踏入穿过正阳门后新建起来的正阳桥,然后在洪武门前停下,转身向右见到了戍守此地的巡查军官,金吾右卫。
南京的金吾卫现在已经被拆了。
变成了左右两卫。
“朝鲜国使者,大明礼部假员外郎,从会同馆大使业务。”
金吾右卫的官兵审核,看完沈贞的令牌,和描述,一字不落的复读了一遍。
“是!在下奉命,接待倭国使者。”沈贞面对倭人是高傲,面对金吾卫的官兵底气就没这么足了。
“也是够缺人手的,居然让朝鲜使者兼职。”这个官兵身边,一个旗长忍不住吐槽了起来。
“就你话多,都是为了大明效力,分个什么!”这个长官显然不是没脑子的,踹了一脚吐槽的旗长,让他滚回去站岗,然后笑着递给腰牌,与沈贞说,“阁下为大明效力,我很佩服!希望未来阁下能在大明高升!能钦点成我大明的官,可见阁下是能人。”
“一定!一定!”
沈贞被夸得兴奋。
会说话的人说起来就好听!
而倭国这边,源清彦听到沈贞居然是朝鲜使者,还不是简单的大明人,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等过了安检,入了新开辟的洪武右门,才问道:“阁下真是朝鲜人?”
“自然。”沈贞点了点头,“最近大明朝中人少,本官曾伴驾陛下秋狩承德,遂得陛下恩赐,再度伴驾下南京。在徐州时,曾出了不少力气。近来人少,朝鲜官制、文化、文字悉如上国,在下就被引为使用。”
沈贞说这话时,丝毫没有工具人的反感,反而很兴奋。
看——我们和上国一模一样,能直接为上国而用。
多好!
不过源清彦懒得管这个,继续问出心中想法:“那是不是我等倭人,也能在大明做官?”
“你们……只要你们能科举功成,或者立有大功,未来可期。”
沈贞说完这句话,心中人不知嗤笑起来。
倭国使者他也见过,粗鄙不堪,文字居然胆敢善做主张简化高贵的汉字,还改得不伦不类,以至于倭国现在已经没办法和大明很好接轨了。
哪里像朝鲜,就算世宗作了谚文,依旧是粗鄙之人才用,真正有脑子的人,都是用汉字的。
倭国不如朝鲜就在这一点上!
时时刻刻想要学大明,结果一点好的都没学走,反而学了一堆淘汰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