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3年正月,晋国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偃发动兵变,弑杀了晋厉公。
根据两人既定计划,派上军佐荀罃、公族大夫士鲂前往大周王朝都城洛邑,迎接公孙周回晋国即位。
此时,晋国春节的喜庆,完全被刚刚爆发过的晋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权力斗争所带来的白色恐怖所掩盖了。
公孙周坐在车上,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晋国土地,看着冷冷清清的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晋国国土,这位年仅14岁的少年脸上泛起了一丝忧愁。
自己此行,不知是喜是忧。晋国国君之位,这是一个闪着金光的大坑。没有几把刷子,能坐得稳吗?
公孙周知道,刚刚被弑杀的先君晋厉公,那是一个多么强势的牛人啊。
但就是这样一个牛人,说玩完便玩完了,晋国的卿大夫势力太令人恐惧了。
如果要把这个国君之位给坐稳了,自己必须要有强力的手腕来统治。但这个强力手腕,不能走先君厉公的老路。
公孙周暗自握紧了拳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办法。
荀罃和士鲂把公孙周接到了清原,这里已经等候着晋国在职的所有公卿大夫。
在公孙周正式继位前,他就只是一个晋国公孙而已。栾书很得意,当他看到这个少年时,心里便坦然了。
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他中军将栾书将牢牢控制着晋国朝政,也就牢牢控制着晋国的一切。
用不了几年,我栾书便可以将整个晋国打造成栾氏家族的天下!
栾书回想起刚刚过去的一年,自己与国君、与郤氏家族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是我栾书赢得了胜利。
而这位少年国君,嘿嘿,那就让他当个傀儡吧。
栾书在欢迎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个是一个程序性的东西,是一个规定动作。
栾书讲完,再是大家鼓掌欢迎,然后再鼓掌欢迎这位未来的国君讲话。
一个14岁的少年,能讲什么?
还不是感谢元帅、感谢各位卿大夫、寡人一定不负重望之类的,寥寥数语没几句话,然后便大家一起回新绛?
栾书甚至担心公孙周会在晋国各公卿大夫们面前吓傻,然后结结巴巴什么也说不好,最后让大家觉得这家伙实在太没用了。
毕竟才14岁啊。很多这个年纪的初中生第一次在班上发言,要求介绍一下自己,估计不少人还得写在纸上去念,念的时候也是结结巴巴的。
但,公孙周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14岁少年!
见大家请自己发表重要讲话,他清了清嗓子,用明显还不是成人的略带稚音朗声道:
“各位,感谢上天,给予我回到晋国的机会,也感谢各位来这里欢迎我回国。
不瞒各位,我从来没想到自己能有机会回到晋国。既然,上天让我担任国君,那我在担任国君之前,必须将有些话讲在前头。
一个国家,为什么要立国君?那是因为这个国家需要国君来统一号令!
如果我,国君的号令得不到这个国家所有公卿大夫的支持,那这个国君不如不立!
所以,一旦我为国君,发布的命令如果不当,那是我能力不足,不堪当这个国君,就请大家废黜我就是。
如果,我发布的命令是正确的,但各位不执行,那是我这个国君没有什么用,还不如不立。
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恳请各位再认真思考一下,是否真心要立我为国君。
如果大家意见一致了,那我便跟着各位赴新绛即国君之位。
如果大家认为我不可能胜任国君之职,那趁我还未进入国都,现在就可以遣返我回洛邑,我绝无二话。
如果我,立我当国君,那我在这里强调,晋国上下,都必须统一思想,听从国君的命令。现在,请大家作出决定吧。”
公孙周一番讲话,有理有力有节。中军将栾书听得呆了,他呆了好一会儿!
其实不光是栾书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谁敢相信,一个14岁的少年,居然会如此从容不迫发表这样一番讲话?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绵里藏针的讲话?居然会发表出这样一番令所有人都暗自佩服的讲话?
如果公孙周的师傅、大周王朝卿士单襄公在场的话,那他一定不会吃惊,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位弟子的能耐。
不信?那我们先看看单襄公是如何评价公孙周的。
史料记载,单襄公赞孙周道:“立如苍松,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
论敬必及上天,论忠必及心意,论信必及自身,论仁必及他人,论义必及利益,论智必及处事,论勇必及制约,论教连及明辨,论孝连及神灵,论惠连及和睦,论让连及同僚!
闻晋有战乱,为之悲戚;有喜庆,为之高兴。”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简直是完人!
而且,他还很年轻。当时单襄公对他作此评价时,应该还不满14岁!
当然,单襄公现在已经去世了。据说,单襄公临死前,嘱咐其子单顷公:
“你一定要厚待孙周!孙周好学,威望日隆;晋成公之下公室单薄,论血统,孙周为至亲;其重文德,具经天纬地之才。
观其站立如松、目视庄重、耳闻坚定、出言谨慎,具文德之才,实在难能可贵。
况晋侯形象猥琐,无威严而好高骛远,三年内必然败亡。孙周不弃根本,必为诸侯。不可慢待……”
现在,公孙周正走在成为晋国国君的路上。而这次公孙周在晋国群臣面前的这番讲话,令大家真的很震惊。
大家都呆了好一会儿,突然,一个带着激动的声音响起:“主公,臣等一切听从您的命令,大家都没有意见。”
话音刚落,还没等栾书转过头去看看,到底是哪个愣头青不讲规矩率先发言时,现场却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声音!
那是全体在场公卿大夫们的声音,异口同声的声音:“主公,臣等一切听从您的命令,大家都没有意见。”
栾书忙跟着附和了后半句。
公孙周笑了,这是他到晋国的首秀。就是这样的首秀,顿时让晋国的公卿大夫们都心服口服了,连中军将栾书也不得不佩服。
既然大家愿意听自己的,那接下来便是走登基为晋国国君的流程了。
大家在清原举行了隆重的盟誓后,公孙周便赴晋国都城新绛,先是沐衣斋戒,赴祖庙祭祖五日,然后正式登基为晋国国君。
这便是晋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明君--晋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