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说:“一杯酒你就心疼了,美酒要多少有多少,可西伯候只有一个。姬昌已经出发去朝歌,生离死别,你就不心疼吗?”
苏芫回答说:“管我屁事,他这是自作聪明,死不足惜。”
商容反而镇定下来,捋着胡须说:“不对吧,既然你不顾姬昌的死活,为什么会冒险与苏护去西岐城,半路上差点被兖州太守闻侯喜生擒活捉。妲己你这是言不由衷,在老夫面前就别卖关子了,我们开门见山行不行。”
“我这不是言不由衷,我是替姬昌可惜。满嘴假仁假义,自我感觉良好,不按照规矩出牌。殊不知纣王早就想张网捕鱼,以逸待劳了。”
商容点点头:“你说的没错,姬昌比老夫还迂腐,哪有主动上门等着挨宰的道理。但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去送死,于心不忍是不是。”
苏芫愁眉苦脸回答说:“国相放心,他死不了。我担心的不是西伯候,而是另有他人呀。”
“哦,老夫到想洗耳恭听了。”
“姬昌这次进京凶多吉少,纣王肯定会把他给扣下软禁起来。但纣王的目的决不是单单对付西伯候,姬昌没有反心,其他诸侯就不一定了。欲擒故纵,姬昌正好给了纣王这样的好机会。”
商容紧张起来,冷汗淋淋,说:“妲己你是说纣王准备动手,赶尽杀绝了吗?”
“殷商四大诸侯都手握兵权,西伯候姬昌,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崇侯虎。除了崇侯虎死心塌地忠于纣王外,东伯侯姜桓楚已经与朝廷决裂,南伯侯鄂崇禹也首鼠两端,动摇不定。纣王能听之任之吗?”
苏芫问道。
“老夫在朝廷时,多次听说纣王对四大诸侯忧心忡忡,那时姜梓童还是皇后,鄂崇禹也还老实,姬昌更是对皇上言听计从,相安无事。现在不一样了,纣王暴虐,天下人共愤之,我要是纣王,不杀一儆百,朝廷危矣。”
“国相这回说对了,所以说姬昌混沌,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正合纣王心思呀。”
“那妲己你还等什么,就想当初劫持老夫一样,把姬昌半路劫下不就行了吗?”
苏芫摇摇头说:“姬昌不是国相,他本无心反商,对纣王还抱有幻想。这回进京直谏,他早有准备,而且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呀。”
“此话怎讲?”
苏芫所问非所答:“国相你知道洛河吗?”
商容有点奇怪,还是回答说:“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乃兵家必争之地。妲己你问这个做什么?”
“如果我是姬昌,用洛河之地来换取纣王废除酷刑,纣王能答应吗?”
商容惊讶的站起来,死死看着苏芫,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说:“纣王对洛河地域早就垂涎三尺,多次索取姬昌都把话题岔开。难道姬昌真的想这么干吗?”
“这就是姬昌所谓的仁义,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算盘打的不错。可惜他没有纣王那样老谋深算,作茧自缚,得不偿失呀。”
苏芫遗憾的摇摇头。
商容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那我们就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了吗?”
苏芫回答说:“当然要管,但不是现在。国相你想想,姬昌迟迟不敢反纣王,瞻前顾后,他没有算计到纣王对他已经心生不满,寻机报复。一个人不伤筋动骨,痛切心扉,他是下不了决心的。姬昌就是这样,不让他家破人亡,他就不会清醒,继续为虎作伥,对我们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了。”
“慢,妲己你上次说过,有人会替姬昌去送死,那应该是谁呢?”
“姬昌最喜欢的长子伯邑考。”
商容惊呆了,望着苏芫说:“老夫一直在怀疑妲己你的来历,你把每件事情都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每件事情都按照你的思维在发展,老夫不如。你究竟是什么人,能给老夫一个准确的回答吗?”
苏芫说:“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说出来你也不会相信。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吧。该出手时我自然会出手,以后还有仰仗国相的帮助呢。”
“也罢,老夫我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坐井观天吧。”
话说西伯候姬昌来到朝歌,纣王大喜,摆宴接待,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君臣两进入正题,姬昌态度诚恳,说明自己来面君的目的,纣王含笑不语。
姬昌说:“陛下,臣愿意以洛河地域换取陛下取消‘炮烙’‘虿盆’酷刑,不知陛下肯否答应。”
纣王不悦,问道:“姬昌你是救世主吗?那朕是什么,暴君吗?”
姬昌战战兢兢回答说:“陛下雄才大略,英勇盖世,姬昌我自愧不如。”
纣王笑着说:“姬爱卿是个老实人,仁心仁义,为民请命,朕心盛慰。洛河地域是战略要地,非常重要。爱卿有此心,朕就笑纳了。‘炮烙’之刑朕即日取消,爱卿可以放心了吧。”
姬昌大喜,跪下说:“陛下才是仁义之君,如果再能把‘虿盆’填平,臣愿意把府中三件珍宝献与陛下,以表感谢之情。”
纣王半眯着眼睛看着他说:“三件珍宝,你说的莫非是白面猿猴、七香车和醒酒毡。朕国库里奇珍异宝多如牛毛,还会贪图你这点小玩意。‘虿盆’不能填平,朕要用来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以正视听。”
姬昌无奈,不敢吭声了。
纣王说:“爱卿,朕还有一事相求,不知道爱卿能否答应。”
姬昌回答说:“只要微臣能够办到,无所不应。”
“那好,朕最近在朝廷疏于政事,臣心涣散,又与梓童产生口角,皇后离宫出走,于心不忍。朕想弥补过错,在金殿举办盛宴,请各路诸侯赴京,宴席上举杯同欢,协力齐心,重整朝纲,爱卿以为如何?”
纣王趁机设下圈套来。
姬昌浑然不觉,说:“陛下英明,此乃圣明之君的英明之举,天下归心,才能同心同德,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