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了,未来的军费也有了着落了。王学军正式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扩充军队。
继续招募北方汉子,这个兵源不缺。
因为多尔衮的剃发令,圈地,划奴政策,激起了天下汉人的强烈反抗。
在河北,在山西,在河南,在直隶,那些不甘为奴的,那些有骨气的热血汉子,或者纷纷举起义旗造反,或者纷纷想尽办法南下,向山东,这个唯一还是汉人的家园而来。
扩充了七个万人队的目标,转眼就实现了。
现在,王学军手中,已经有了十五万大军。
为了方便指挥,王学军将十五个万人队,编组为七个师,外加上一个陪都警备师,警备陪都,更是总预备队。
每个师下辖两个万人队。
两个师再编成一个军。
其实军师旅团的编制称呼不是舶来品,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老祖宗的发明。
远在商朝,就已经有了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王师征伐,劲旅破敌的说法了。
第一军,军帅,李锦江。军师李正
第二军军帅孙传。军师郭金龙
第三军军帅阎应元。军师张天福。
以上,每军两个师,四个万人队,四万人马。
第四军军帅张兴国。是机动军,所辖一个师,加上陪都警备师。军师孙天林。
王学军的非洲军团,不在任何军师之内,那是王学军的专属。
他严格规定,各级主官,绝对不允许养亲兵,但他的亲兵非洲军团人数却是最多的。
双标,绝对的双标啊。
然后,将第一军,第二军,驻扎北方,归鲁豫总督李岩调配。
第三军教给江浙总督许杰调配。
第四军,随时根据战斗形势,由出征授予的统帅直接掌握。
全军所有后勤,把民政部张紫妍单独调出掌握。
这一下,引起了朝廷老官吏的严重不满。
你王学军和你大舅子掌握全军。你还掌管着内阁和吏部。
你老婆掌握全国钱粮。你小老婆又掌握了全军的命脉,那皇上干什么?
摆设吗?
但这时候,王学军的权利已经如日中天,谁敢反对?
可能即便皇上出来反对,王学军三口之家,都会对皇上来一句:“皇上,你要造反吗?”
姜曰广很气愤,但也只能在士林里摇唇鼓舌。
结果被分了权的他,也兴不起大浪,王学军也懒得管她。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在刀子面前,能做成什么?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等十年后?热狗都凉啦。
新明崇祯二十年,三月十八,最后一次隆重的祭奠了烈皇帝崇祯之后,王学军在小皇帝的主持下,正式和张紫妍结婚。
婚礼不张扬,显得平淡。
这次洞房,公主和张紫妍大被同眠,公主这才真正成为了王学军的女人。
五月初一,王学军带着机动的第四军,北上汇合了李岩的军队,留下第一军防备北方满清进攻,再次发动了对河南的战役。
这一次,说什么也得把河南拿下来。要不,河南就真的变成了一片荒地了。
现在的河南,虽然已经进入四月份了,但田野间根本就看不到人,即便是大一点的城镇,都是破败不堪,人烟稀疏。
河南总督洛洛欢根本就不懂治理地方。
河南巡抚易道辉只顾无底线的强取豪夺。
清兵肆意杀戮,绿营大肆抢劫,早就将整个河南,糟蹋的一片白地了。
百姓们,能逃离河南的,大部分都逃跑了,实在逃不了的,也都躲进黄泛区,或者是菏泽草荡深处躲避了。
现在的河南,真的是白茫茫大地一片好干净。
但是大清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中原的枢纽,河山的中心的。
首先他必须保证河南,来和江南以及北方的联通渠道,将南方的粮食物资,通过河南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北方。否则北京就彻底的揭不开锅了。
然后就是用河南来切断湖广同山西的联络,将李自成的残部,堵死在湖广北部。
再有就是要防备山东的继续扩张。
现在山东的形势是,东面背靠大海,没有发展的空间;南边以长江为界,有多折的雄兵将新明向南扩张的道路堵死。
利用韶关,以及南京,限制了山东向西的发展。
北面就是重兵集团的河北以及直隶地区,死死的堵住了山东向北发展的可能。
这样四面围困之下,就等于将新民朝廷,彻底的限制在了山东以及江北这一片地区。
如果重兵防守河南,将山东的势力死死的限制在山东,这样即便新明如何折腾,但毕竟仅仅有一个半省的地区,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只要假以时日,大清平定四方,腾出手来,就可以采取泰山压顶,摧枯拉朽的态势,立刻灭了这个新明小朝廷。
但现在,河南破百,人口稀少,河南的防守,不得不靠河北山西的协助了。
现在,在仪封与王文正老将军带着自己的第三师,和仪封守备封百川的两万义勇对峙的,是洛洛欢的三万清兵,河南的五万绿营。
而阿济格的十万大军,已经坐镇在战场不远的开州,随时可以南下加入河南战场。
而山西的济尔哈朗清兵主力,驻扎在长治,随时可以东进解救开封。
李岩指着地图道:“现在,我们进攻开封,就会遭到河北山西和洛洛欢主力的围攻,所以我建议,先占领被河南放弃的归德,然后引军杀进汝宁。”
见王学军沉思思考,李岩继续道:“在大别山里,有前明兵部尚书张晋颜率领的,大别山四十八寨在三省交界处,我们可以与他们汇合,增强我们的后背之后,再进取南阳。然后再北上,在集结在仪封洛洛欢的身后,攻取他的老巢开封,让他首尾难顾,两面受到夹击。”
李岩的战略构想挺好,但王学军却不怎么赞同。
究其原因。就是王学军对由不管是前明和南明官吏领导的抗清力量,都有种不托底的感觉。
因为在历史上,凡是他们领导的,最终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率领义军投降满清。
将自己的后背,寄托在他们的身上,王学军感觉严重的不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