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明面对自己最爱女人们的苦苦相劝,也还是对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在柳如是和卞玉京的不满中,和陈圆圆与顾横波的默默落泪中。
最终这次家庭交流中的矛盾,因为朱喜明的强硬态度不欢而散了。
晚上朱喜明又恢复了他掌灯熬夜的习惯,深夜之中他安静的再次评估了这件突发事件态势。
他最后忧心忡忡的上床睡觉,却发现董小婉正乖巧的躺在被窝里给他暖床。
“四妹,你不怪我固执己见,使你们也陷入到这种危险的处境吗?”
他今天对自己女人们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思想,而感到很苦恼。
所以他现在很想听听,一直没有参与其中的董小婉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三哥,你是当今天下的大豪杰,能作为你的女人服侍好你,才是我应尽的本分。
至于其他的事情我都不想去参与,相夫教子才是我关心的事情。”
朱喜明钻进温暖的被窝里,听着董小婉这贤妻良母般的温顺回答,心中的不悦和身体上的凉意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在充满温暖和爱意的被窝里,他知道了柳如是对复社人员的好感。
顾横波性情温顺好静,有一个同样也喜欢绘画的公子好友,她也一直想自己赎身与那位公子长相厮守,安安稳稳的过相夫教子的日子。
陈圆圆一直想有个展示自己舞蹈才艺的机会,希望能得到很多很多人的赞美,成为一代舞艺大师。
卞玉京变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很相信并一直追随,对她照顾有加的柳如是马首是瞻。
原来一切事物的表象都是具有欺骗性的,内在的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
特别是人们会将你所不喜欢的一面隐藏起来,却把容易得到你喜欢的一面表现给你看。
当你深入后才了解到事物本质上的不同,最后往往会因为其内外的巨大差异,使自己陷入迷茫之中。
怀着这种矛盾的想法,朱喜明拥着董小婉进入了梦乡。
南京城内事态恶化后的第三日,杨贺的第一师团乘坐舟船终于赶到了南京城下。
与被阻挡在城外的近卫团会合,再一次与南京守军沟通无果后,随即向南京城发起了示威。
当几百门大炮响起后,南京城内就乱成了一锅粥,百姓们都跑回了各自家中躲避。
城中的明军在城中戒严,并登上南京城墙严阵以待。
但朱喜明的大宅周边却安静了下来,仿佛进入到了临战前的安宁,亲卫营也进入到了一级战备状态。
特战连控制了大宅周边百步范围内的高层建筑,仓库中的大量武器弹药被分发了下去。
朱喜明要求五位夫人全部集中在自己的住所内,他也被徐强和魏国良要求穿上了甲衣。
但他们迎来的却是南京守备赵之龙,和南京监军太监韩赞周。
以及南京城内各位侯伯功勋,南京留守六部官员纷纷前来登门拜访,却都被朱喜明拒之于门外。
“三哥,既然南京留守官员已经登门拜访,复社的《南京日报》也停刊了。
你就结束这场纷乱吧?”
柳如是这几日来一直和卞玉京不停的在朱喜明耳边劝解,这也引得朱喜明心烦意乱。
“他们把事情搞起来了,我就要奉陪到底,是他们做事情欺人太甚了。”
“三哥你现在就如同造反叛乱,难道你忘了自己当初在《特区日报》上做出过的承诺吗?”
朱喜明听到柳如是用自己的文章,来反驳自己现在的行为,心中的怒气已经有些失去理智了。
“此一时彼一时,乱世之中就需要用强权稳定局势。
盛世之中就需要三本主义富民强国,你没有理解透彻凭什么来质疑我?
一只老虎遇到另一只同性老虎时,就会露出獠牙利爪保护自己的利益。
当遇到一只异性老虎时,就会撅起尾巴进行交配,来繁衍后代。”
“你真是太粗俗了,简直是不可理喻!”
柳如是听到朱喜明的这个比喻,认为他是在胡搅蛮缠也很是气愤。
“粗俗?老子上辈子比现在还粗俗不堪,也只他娘是别人的工具。
二宝,你出去告诉他们,我给过他们机会了,可他们却任由事态恶化。
目前的一切纷乱都由他们来负责,本伯不怕出现任何后果,大不了一拍两散划江而治。”
赵二宝也被朱喜明的怒火所震撼了,不知这种话是否应该出去传达。
“二宝,出去告诉那些南京官员们,就说伯爷身体不适,今日就不见他们了。
如果想平息事态,就要拿出令伯爷满意的结果出来。”
马飚知道朱喜明这是被自己女人们不理解,在发泄心中的不满,便在一旁发言为赵二宝解难。
“二宝,你就按马先生的话出去说吧。
几位夫人,伯爷处事自有分寸,还请不要干涉这些国政上的事情。”
魏国良见朱喜明被女人所激怒,便有些不满意的劝阻柳如是和卞玉京不要过多干涉。
还有顾横波和陈圆圆那扰人心智的哭啼声。
“魏叔,你是家中的长辈,谁有错就直接骂她,不用这么客气。
我要是做的不对你就用鞭子抽我,我看谁敢不满意?”
柳如是被他气的一跺脚,气呼呼的和卞玉京转身离去了。
“三哥,你是姐妹们心中的盖世英雄,是大明中兴和百姓富足的特区之首。
就不要和我们这些头发长的女人生气了,还是安心处置大事情吧。”
董小宛温柔的说着话,将一杯茶水放在了他的面前。
朱喜明烦躁的心情突然间就安静了下来,马飚和魏国良也为董小宛的表现很是满意的微笑点头赞许。
此时的复社成员们也都陷入了恐慌,他们真没有想到朱喜明真敢炮击南京城,这可是捅破天的叛逆造反。
有些人为了能够息事宁人,甚至给柳如是送去了求助书信,请她从中调节。
他与柳如是等几位美女夫人,再次进行了一番激烈争辩后。
本来也只是虚张声势,想给那儒生文人一些教训的朱喜明,最后也无奈的提早做出了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