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忧当即便猜测是另一位有力的王位竞争者,也就是自己的大哥拔奇,散播的谣言。
随后大怒,立刻点兵整军,攻伐拔奇。
拔奇作为伊夷谟的大哥,虽然不像延忧那般受到宠爱,但伊夷谟对大哥还是有着起码的尊重,因此拔奇的地位在高句丽也是数一数二,自然手上也有兵。
于是两方便开始了内斗,互相攻伐,打的不可开交。
作为高句丽莫离支(高句丽的官职,相当于高句丽宰相)的乙巴素保持中立态度,为了稳住高句丽的局势,多次奔走两方,希望两方能心平气和坐下来谈判。
但这关乎一国之主的地位,拔奇和延忧自然不会轻易放手。
无奈之下,乙巴素拜托自己的好友兼伯乐晏留出使燕国,请燕王刘信和王妃慕淑来调停此事。
对于高句丽这个弹丸小国,刘信丝毫提不起兴趣,要不是伊夷谟是自己的岳父,还看在慕淑的面子上,刘信早就把高句丽纳入燕国版图了。
况且燕国刚刚灭了鲜卑,又拿下青州,大汉内部的纷乱比起高句丽来,等级不知高了多少,刘信也无心去理会高句丽内部的纷争。
所以刘信直接婉拒了晏留的请求。
不得已,晏留只能求助慕淑。
慕淑听说自己的父亲病危,心中焦急,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高句丽,见父亲最后一面。
更重要的是,慕淑作为刘信的王妃,见识和思维在嫁到燕国后,不知道开阔了多少,自然知道如此内乱会给高句丽带来什么后果。
慕淑不希望看到高句丽四分五裂的样子,知道刘信不愿出面后,便心生一计,抱着四岁的刘坤离开燕京,前往高句丽。
其意图再明显不过,逼迫刘信出面。
刘信原以为慕淑充其量就是自己跑回高句丽,没想到慕淑竟有这胆子,把自己儿子拐跑了,心中自然有气。
但自己属下在这里,刘信并没有过分表露,便点点头,向周海说道:“好,孤知道了,你下去吧。”
周海领命离去后,刘信命人把内阁、军部及吏部各位叫了过来,不仅对慕淑这个变故做出了安排,还针对燕国的军事和民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首先军事上就要进行很大的改变。
这次燕国的三方开战,明显让刘信感觉到兵力还是些许不足,即便有着四大军团,但只要燕国一有进攻性质的军事行动,留守本土的军队势必不会太多,因此造成了此次袁绍奇袭燕京的举动。
虽然燕国有着许多底牌,即使兵力少,也无惧其他势力,但那始终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秩序和生活环境,老是因为给别人造成的假象,引来这些麻烦,显然是得不偿失。
燕国军队战力强劲,武器犀利,盔甲精良,刘信自信比起其他诸侯强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架不住其他诸侯的人海战术。
且看此次与袁绍的对战,单是参战的兵力就不下十万,分别是率兵来犯燕京的文丑大军四万,与吕布、张晟对峙的麴义大军四万,镇守临淄,抵御关羽的三万大军,以及驻守渤海各个县城的兵力也有两三万,就这些加起来都十五万往上了。
这还不包括袁绍亲领驻守冀州的兵马,南边防御曹操的军队,恐怕袁绍的兵力少说有二三十万。
要知道袁绍那时刚刚接手青冀两州,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招募新兵。
如果给袁绍一定的时间,还不知道能组织多少兵马呢!
刘信通过天眼得到的情报,可是知道,就连仅拥有一州之地的曹操、刘岱等诸侯,兵力已达十数万。
要知道,燕国有着幽州、并州、平州和徐州四州之地,还有新占领的漠南、漠北、倭国四岛、库页岛、夷州和崖州,地盘堪比整个大汉,人口也早已过千万,地理位置优越且无比富庶的青冀两州也远远不及。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燕国的军力,四大军团加上刘信的三个护卫营,三支外籍军团和两支水军,无非才十五六万。
若是单方开战,那还好说。
如果跟这次一样,三方开战呢?
或者几个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燕国呢?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面对汉末这些枭雄,做的再如何谨慎,再如何完备,也不为过。
最重要的是,现在燕国北方的鲜卑已灭,东边的三韩、秽貘和邪马台也已除名,西边的匈奴也被驱赶至大汉西方,不知去向。
东北的高句丽现在正处内乱,扶余跟高句丽相互窥伺,无暇且不敢与燕国叫板。
可以说,现在的燕国东西北三面已是风平浪静,仅剩南边纷乱的中原。
接下来的军事动向,不用问便是南下中原,统一大汉。
而且,刘信跟内阁、军部的构想,是一鼓作气,直接横推各诸侯,直抵交州,结束大汉乱象。
所以燕国扩军势在必行!
凭借燕国此时的综合实力,不用多,仅仅一年时间,强军便会形成。
因此,刘信下令,四大军团直接扩军至八万,另外再扩两万军队,专门负责驻守。
除此之外,再设第五军团,麒麟军团,将玄武军团疾风营主将张晟担任总司令。
黑麟骑为骑兵部队,以投降的两万西凉铁骑中的其中一万为基础进行扩军,主将张济,副将为段煨和刘信亲自劝降的高览。
旋风营为步兵部队,以麴义的先登营及四万步兵为基础整编,主将麴义,副将廖化、牵招和刚从神兽学院毕业的公孙康、公孙恭。
麒麟军团负责镇守幽州及燕山以北。
而原先负责镇守幽州的玄武军团,南下冀州,镇守所属燕国的冀州北部,主要还是提防南边的袁绍。
五大军团以外,还有直接归属刘信的护卫营和各个外籍军团。
龙骧卫和虎贲卫扩充至五千,金牛卫扩充至两千,张合调离龙骧卫,由孙策来接任龙骧卫主将。
如此信任孙策,不仅是因为孙策作战勇猛,叫刘信一声叔父,更是给孤悬在外的孙坚吃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