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援军猛烈攻击的同时,在炮击的间隙,被围困的国军部队也自发的组织了突击队进行了反击。“有个小鬼子过来了。”原来是要进行劝降的。鬼子用中国话喊道,“我们聊一聊,你们已经被皇军所包围。你们外面的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来救你们。皇军三个师团的援军已经出发了,不久后就会到达这里。所以我劝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会保证你们的安全。到时候想要继续带兵也可以,想要大洋,金条也都可以。”
“没有什么可聊的,要打就打。别想让我们投降。”鬼子军官只好无奈的回去了。
就在这时我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迅速的攻上了鬼子连接部的阵地。阵地本就挟长,战士们不顾伤亡的向上冲。鬼子的轻重机枪不断的射击,阻挡着前进的道路。而炮弹的爆炸就在鬼子中间响起,41师官兵也拿出了大刀往寨子里面猛攻,挥动大刀一路上不断的砍杀着日军。进攻的战士们也已经卡都杀红了眼,不顾日军射击的子弹,不要性命的冲上去。端着刺刀迎着鬼子的刺刀就上了。鬼子纵深短、人数少也无力阻挡了,第一支部队再次进入寨子后,其他的队伍也就如潮水般的涌了进去。在两面夹攻下,二万多兵力接应了回来。
任务完成了,张戎抱了下自己的妻子表示此行一切都顺利。将16师团杀人的资料复制多份后,交给了报道这次战役的中外各路记者。现在张戎只想大睡一觉,这几天来太累了。
几个鬼子冲进一户人家,枪杀了屋里的男人,屋里传来了女人和小孩的哭喊声。张戎拨出手枪进行射击,但手枪卡弹就是无法击发。拨出弹匣艰难的压好子弹,进行射击;准头偏离严重,好不容易击杀这几个鬼子。屋里的男人和老人都死在枪下,孩子被挑在刺刀上,女人被强奸后开膛破肚。张戎捡起鬼子的枪,上膛、走出了院子。
巷道里,房门口到处都是血迹。张戎进到一个个屋子能看出来是被吊死在房梁上的人。小孩或被摔死,或扔进烧红的锅里。年轻女子的死相更为凄惨。张戎在小巷子进行战斗可是枪老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通过巷子一直往前走,一条石板路通向城门;走到城门下抬头往上看,城门上刻着二个大字,南京。
直到清理完整个小巷,张戎才算醒来。用手摸了摸枕巾,枕巾被汗水打湿了原来是个梦。就说嘛!城门口要么上书中华门、光华门不会直接写南京二个字。用力摇了摇头,还能记起十来秒,呆坐了一会只记得起几个片段了。这是梦吗?这不是梦吧!张戎自嘲的笑了笑,战争果然让自己的神经变得大条起来,如此残酷的画面也能说忘就忘。起身活动活动身体,一觉下来往日的疲惫全无。郑芳走了过来说到:“你醒了,我去把饭菜热一下。”张戎摸了一下,碗还是温热。“不用了,陪我说会话吧。”边说边吃,五六分钟饭己吃完。
张戎问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得知半天来战斗烈度一下降低了,现已是傍晚国军且战且退看来是不想在继续打了。郑芳参与了豫省农运会的工作,为八路军进入豫省战后作战作准备。
“豫省的抗战不因已杀敌为主,而是救人。清末最后几年到民国初年国内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而豫省自清末灾害爆发了农民起义。一战后的黄金十年,豫省也是水旱蝗灾加战乱使得灾民遍地。豫省有仅次于川省的出兵率和粮食出产,想要在此发展要作到事倍功倍的准备。关键是人,粮食在宝贵也要救,有了老百姓军队才不是无水的鱼。”在1942年,蒋鼎文也曾让军队省粮已救助百姓。
兰封一战下来光51师就伤亡3800多人,各军师加起来有近五万。日军14师团伤亡一万多人,汽车兵、伤兵都算上只有一万多人。
郑芳去组织助农会的干部组织老百姓去收集战场上遗留下来的武器。张戎既然碰上16师团了就任性一回,在敌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南京凶犯这样的主力师团交手。
准备了二百多颗79尖头弹装在子弹盒里,把一身士兵装上的标识全取下来出发了。战场上多了一名幽灵狙击手,一有把握就把鬼子狙杀、击伤。在我方官兵盘问时,张戎把鬼子身上的领章,女人首饰、杀人照片、笔记分享一部分给那些官兵。听到鬼子的暴行,由其是南方人氏更为感同身受。他们自己或好友就参加过这些战役。官兵们分享了一些食物给张戎,张戎留下来一起作战了一阵,在短暂的休息后去往下一个地点。
一个个氯气罐运来,是军统行动,不过我国没有而日军最为灭绝人性。奉军与晋绥大战时就用过毒气炸弹,奉军并不懂什么国际法。在1943年后的东线战场,毒气战、细菌战司空见惯。在硫磺岛美军宣传的有火焰喷射器而没有用毒气弹,而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就用了。
在张戎视线里大量的氯气被放进了三义寨,小鬼子没有睡觉带防毒面具的习惯,这口气还是咽了。选择风向稳定且无太阳直射的夜间,又不易被人发现。毒气云在飘向鬼子阵地的时候,中间不能受到阻挡。鬼子在高处时毒气就会受到解析。
张戎对与毒气这种灭绝人性的武器是不支持的,战争己经很惨酷了。毒气其杀伤力过强,并且会引来人畜、环境和生态的灾难。张戎在心中默念愿愚蠢的军国主义早日醒悟,战争结束已解救在灾难中的二国人民。
眼看着毒气就要放了一大半了,步枪瞄准一个毒气瓶的上方。砰一身枪响,瓶子被打穿了。张戎赶紧传移,军统的一帮编外人员也顾不上找打黑枪的人作鸟兽散了。张戎来到一处上风口,休息一晚眀天继续作战。张戎十分疑惑苏方为什么对国军支援那么多,难道苏日关系变得更差了?张戎想不明白其中的变化,只能凭借着记忆跟着历史的潮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