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老朱心态炸了
老朱每天都在盼望着秋天早点到来。
那是丰收的季节,林新带来的两个新品种也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老朱忙于政务,去不了应山县。
不过他已经安排好,到时候让太子朱标亲自去一趟。
这天晚上,老朱像往常一样观看着林新的日记。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八月中旬了。】
【八月的重点是建学校,为九月招生做准备。】
【县城人不多,在乡镇上建学校也容易。盖几间教室,再围个院墙,就是一所简易的学校了。】
【最近两个月县里支出了不少钱,造桥、修路、搞水利工程、安顿流民、建学校、请老师等。】
【县衙三班六部整顿以后,那么多人都要发工资,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我已经承诺,今明两年不收农业税,还有一部分劳役是有偿的。】
【县里只出不进也不是办法,那220万两银子也顶不了多长时间,必须得想法子搞钱。】
看到此处,老朱微微一笑。
“那小子还算有点良心,弄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自己没有乱花,都花在百姓身上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会坐吃山空啊。”
“可那些地主的钱都被他榨干了,农民又没钱,他还能到哪去搞?”
带着好奇心,老朱接着往下看。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大家出行及生活便利,我鼓励那些常年住在深山里的百姓往人多的地方挪一挪,并承诺分给他们田地和补贴。】
【从城外来的那些流民,也被安排在各个乡镇中。】
【所以,秋收之后,乡镇上的居民就会更加集中了。
【人多了需求就会变多,城中心就会越来越热闹,商业也会越来越发达。】
【我的下一个计划,就是促进商业发展,收商业税。】
看到这里,老朱皱了皱眉头。
“不会吧?那小子搞钱的方法就是收商业税?”
“咱现在的商业税是三十税一,那么低的商业税,能搞几个钱?”
“而且那个县城才十万人口,做生意的又能有多少人?”
“这个赚钱的办法可能行不通啊!咱再往下看看。”
【老朱是底层百姓出生,深知劳动人民的不易,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对农民不错,农业税收的是很低的。】
【在之前的唐、宋、元三个朝代,还有之后的清朝,农业税率都是在7%左右,而明朝的农业税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明末的时候更是只有2%。】
【明朝的商业税同样低的可怜,从最开始的十五税一,降至二十税一,再降至后来的三十税一,甚至是更低。】
【这么低的税,朝廷怎么搞钱?难怪明朝穷。】
【可即便如此低税赋,朝廷也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后来随着大明的发展,皇族、勋贵、文官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大肆兼并农民的土地,导致农民的土地大量的流失。】
【而大地主阶层又利用手中特权,千方百计的少缴税或不缴税。】
【于是随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明朝的税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朝廷的财政支出却不断攀升,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
【明朝有很多皇帝虽然贪玩奇葩,但也不愿意通过增加农民的负担来增加财政收入,所以就在商业税上下功夫,可结果却招来了文官们的大肆攻击。】
【明朝的文官集团大多是土地兼任工商业者,所以他们既是大地主,也是大商人。】
【在他们的建议下,万历皇帝甚至将商业税率降低至了1.5%。】
【即便如此低了,但税还是难收。】
【文官还通过手中的笔,广泛发动底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鼓动他们暴力抵抗税收,甚至私自处死税务官员。】
【文官集团有田有钱,逐渐掌控了大明的命脉。】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不得不启用东厂、西厂等宦官势力,以暴制暴,打击文官集团。】
【明末打仗,朝廷没钱,那些文官既不出力又不出钱,眼睁睁的看着明朝灭亡。】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为过。】
【任何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都不会长久,老朱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明朝最终还是被朱家后世的那些子孙给玩坏了。】
【老朱对百姓好,农业税和商税都很低,但讽刺的是,明朝却是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之一,最后也被起义军所灭。】
看到此处,老朱的心犹如遭受到一万点暴击,要炸了。
“咱一心为百姓好,始终都没有提高税收,可到头来,咱那后世子孙连打仗的钱都没有,王朝毁在文官集团手里,可恨啊!”
“骄兵悍将是隐患,那些贪得无厌、居心不良的文人更是隐患!”
“不行,咱一定要改变这一点,否则后患无穷!”
“咱朱家的江山绝不能受制于那些腐朽的书呆子!!”
老朱暗自下了决心,如果林新带来的新品种真的能够实现高产,那就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到那时就要开始一步步收回大地主、大豪绅手中的土地,绝不能让那些人跟着占便宜。
林新还没有提到具体怎么搞钱,老朱接着往下看。
【现在,老朱还是皇帝,一切还没有发生。】
【这个世界,大明的江山迟早会落到朱标或朱雄英手里。】
【朱标尊重我,朱雄英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得让他们知道该如何为朝廷搞钱,一定要让国库始终保持充盈,免得以后受制于人。】
【老朱现在的政策是重农抑商,虽然商人交的税很低,但想做一名商人却没那么简单。】
【商引制度、商人市籍制度、官吏敲诈勒索、铺行差役负担等,都是普通人经商的阻碍。】
【但明朝中后期商业比较发达,是因为多了很多官商。】
【虽然明朝建立之初就颁布了命令,禁止朝廷官员从商,但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依然有很多权贵官吏不顾禁令和限制,纷纷从事工商业活动。】
【不管在哪个朝代,商业都是块肥肉。所以,要搞钱就从商家身上搞。】
【哪天把县城的商人都召集起来开个会,是时候给他们洗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