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聚精会神的讲着,沈诺菲津津有味的听着。
听了几分钟,沈诺菲觉得不对呀,袁老师讲的这些知识,12+6可以转化为6+6再加6……类似这样子的加法运算,爸爸妈妈早就跟我讲过了呢。
12+6的问题,在初期可以转化为6+6再加6。
熟练掌握之后,就不用666了,直接得出18就好了哇。
再看其他同学,一个个认真听课,眼皮都不眨一下。
那我也得认真听课,要不然会被老师批评的……沈诺菲打起精神,把她爸爸妈妈讲过的数学技巧又听了一遍。
当当当当~
下课铃声响起。
广播里播放舒缓的音乐,并伴随柔和的女声:“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揉按攒竹穴……”
咔咔咔。
学生们跟随音乐节奏做起了眼保健操。
“沈诺菲,你的数学好厉害呀。”许思琳听了一整节数学课,仍未搞明白为啥666就等于18了?而沈诺菲,居然可以算出34+28等于几。
“嘻嘻嘻~”沈诺菲一边揉捏上眼眶一边笑,?(???)?
眼保健操结束,一(2)班下午没课了。
一年级新生今天刚入学,还处于适应环境的阶段,第一周的课程安排并不多。
虽然下午没课了,距离五点半放学还有两个小时,班主任杨秀琴再次出现,她继续传达校规校纪。
数学袁老师上完数学课后并未立即离去,他在一(2)班教室门口冲杨老师招招手。
杨老师来到教室门口,问到:“袁老师,啥事儿?”
袁老师说到:“据我初步观察,沈诺菲的数学水平超过了同龄孩子,我想对她做进一步的测试,看看她的数学水平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杨老师抱臂反问:“如果沈诺菲的数学达到二年级水平,你是不是会建议教研组让她跳级到二年级?”
袁老师摇摇头道:“那倒没必要,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一门科目很出众,就安排她跳级。跳级这种事情,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成熟度进行全面的考察。一个5岁的孩子,让她上二年级,我不建议这么做。但是,作为一(2)班的数学老师,我有必要对数学天赋出色的孩子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因材施教。杨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单独和沈诺菲聊聊?”
“只能给你半小时的时间,半小时之后,我要带班里的全体学生参观学校历史陈列馆。”
“行,半小时就半小时,谢谢杨老师!”
“袁老师你稍等。”
杨秀琴回到教室,把沈诺菲带了出来。
“沈诺菲,你跟袁老师去他的办公室,袁老师会问你一些数学题目,你愿意去吗?”杨秀琴比较尊重沈诺菲的个人主观意志,如果沈诺菲不愿被数学老师带走,杨秀琴必然不放她走。
教数理化生这些理科课程的老师,总是一副牛逼哄哄超脱于凡尘的吊样。
培养出奥数冠军的老师,在学校里永远比培养出作文竞赛冠军的老师更有地位。
虽然不服气,但文科出身的杨秀琴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她不想太惯着那些自以为能为所欲为的理科生。
“Emmm……”沈诺菲瞅瞅杨老师,又瞧瞧袁老师,显的有些犹豫。
袁老师见状立即说到:“沈诺菲,我请你吃东西。”
沈诺菲眼睛一亮:“有鸡腿吗?
袁老师真诚的说到:“有,给你加个大鸡腿!”
“太棒了!”沈诺菲表示满意,这便被袁老师带走了。
杨秀琴看着渐渐远去的袁老师和沈诺菲,冷笑一声,暗道:袁海波,你休想抢走我的沈诺菲。你心里的小算盘,我清楚的很!
数学教研组办公室。
沈诺菲如愿以偿吃起了鸡腿。
“好吃吗,沈诺菲?”袁海波老师慈眉善目的问到。
“砸吧砸吧……没有西单那家好吃,不过,也还好啦。”
“那我们开始吧,我现出几道数学题,你来解答,行吗?”
“嗯嗯!我最喜欢做数学题啦!”
“出题之前,我先问问你,5乘以8加11减去10,等于几?你可以打草稿,但不能使用计算器。”
沈诺菲略作思索,随即给出了答案:“四十一。”
哟呵!
袁海波身子一抖,知道她强,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强!
我去!
数学教研组办公室里还有其他的三位数学老师,他们亦感惊奇。
混合运算,这是四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
沈诺菲在很短时间内,心算出了5乘以8加11减去10的结果!
袁海波自己也有闺女,他的闺女读二年级,目前并不能做到快速心算四则混合运算。
“沈诺菲,你……你会列方程、解方程吗?”袁海波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诺菲摇摇头:“方程?我不会呢。我爸爸妈妈没教过我,爸爸说,方程这种东西,让小学老师教就好了呀。”
“呵呵呵……”袁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发出奇异的笑声,是啊,方程这种东西,让小学老师教就好了呀,免得浪费沈院士的宝贵时间。
简易方程的知识,正常情况下从五年级上学期开始教给学生们。
简单摸底之后,袁海波大致推断出,5岁的沈诺菲的数学水平介于四年级与五年级之间。
袁海波抽了张A4白纸,他快速的在白纸上写出几个题目。
第一题,读作什么?
第二题,1.35扩大100倍是多少?
第三题,208厘米=()米
第四题,642-(36+132)÷4=
第五题,分别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字
……
“沈诺菲,你能把这些题目做出来吗?如果有些字你看不懂,可以问我?”袁海波把白纸放在茶几上,他搬把小凳子,让沈诺菲坐在凳子上,并给了沈诺菲一支铅笔,一张草稿纸。
沈诺菲接过笔,开始解题。
其余几个数学老师纷纷围观。
“八千七百二十五万四千零一十三。”沈诺菲读出第一题的答案,并立即在纸上写到:135、2.08米、600……
沈诺菲这么猛的嘛?
包括袁海波在内的几个数学老师再次被震惊到了。
前三题很常规了,第四题也很常规。
但是,沈诺菲在计算第四题642-(36+132)÷4=?时,并没有打草稿!
她同样是心算!
能心算出含有三位数的混合运算的小学生并不少,然而这些小学生几乎都是三年级以上的高年级学生。
5岁的诺菲妹妹,今天才第一天读小学啊!
终于,沈诺菲遇到她不懂的问题了。
梯形的梯字,等边三角形的等字,沈诺菲写不出来。
于是沈诺菲指着试卷上的各种图形,她口头回答:“这个是梯形,这个是等边三角形,这个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是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