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内力尽失,湛卢弃主
杜邮亭还是那座杜邮亭,但在幻境世界历经数十年的张机却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
而且……
张机看向不知何时已然掉落在地上的湛卢剑。
湛卢剑已变回他初次从安邑张氏祖宅库房中寻得时的模样,锈迹斑斑,破烂不堪,毫无名剑之姿,无论他如何感知,这柄剑都仿佛只是一柄生锈的普通长剑。
而变化的,不仅仅是这柄湛卢剑,还有他自身。
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丹田内积蓄的内力正在不断流失,他所修习的墨家内功心法境界也在不断跌落。
内力流失,内功境界跌落,他的武功境界自然也在不断跌落着。
一流……二流……三流……直至体内再无一丝内力。
墨家内功心法的修炼,需要理解墨家的精义。
固然每个人对于这十个墨家精义的理解不同,但只要坚信,那么也能顺利完成作为墨家内功心法的《墨经》对于修心的要求。
但墨家的精义,归根到底脱离不了一个最为基本的字——义
世上多般道德,都脱离不了一个“义”字。
忠义、信义、礼义是义,正义、道义、仁义,也是义。
只不过,前三者是个人小义,后三者是天下大义,但都是义。
墨家追逐的,有小义,以忠、信、礼等束缚自己;有大义,维护天下苍生的正义与仁义。
无论是小义还是大义的修行,都算是对墨家始终核心精义的诠释。
如同第一层的节用,对于大部分墨家弟子的理解都是做到不铺张浪费即可;但对于部分极端的墨家弟子来说,他们的理解则是是“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而对于某些格局开阔思想精深的弟子来说,则是节约民力的使用,不过度消耗民力,使百姓疲惫。
前两者都是对于自身的约束,是小义,而后者则是大义,但无论小义还是大义,都是有益于天下的。
试图以大义救世爱民之人,对于天下是有益的。
而以某些道德标准约束自身,对于天下也是有益的,虽然这些溢处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但若是人人都能若此,天下也不会再有战乱和纷争,这便是墨子留下《墨经》的缘由。
至于张机理解的节用变成“你就这么一条命,还是省着点用,别直接浪没了”,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做违法乱纪或嚣张跋扈之事,便是对于生命的敬畏,这又何尝不是对天下有益的事情?
当然,支撑着张机通过《墨经》修心认可的根本原因,还是他的心底存在“义”字,是希望天下一统,万民安泰的“义”,在意着肉食者们所忽视的百姓的“义”,是拥有着跨越时代的平等目光的“义”。
所以,张机那些在外人看来有些过于离经叛道的理解也能通过《墨经》对于修心的要求。
但在幻境世界中的数十年杀戮中,张机失去了对于生命的敬畏,失去了百姓的在乎,也失去了对于所有生命平等目光,变成了被内心的杀戮欲望和怨气所支配的杀戮的机器,甚至会主动放任秦军肆意劫掠百姓。
因而,失去了“义”的张机,也失去了对于体内通过《墨经》所修炼出的内力的掌控。
而湛卢,则是拒绝了这个习惯了鲜血,习惯了尸骨,亦习惯了杀戮的主人。
不知从何时起,死士营破城后可随意劫掠屠戮成为了天下各国默认的规矩;也不知从何时起,底层的百姓已经不再会因为喊杀声和哀嚎声而无法入睡;亦不知从何时起,普通百姓的命连草芥都不如,而他们更是麻木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而张机不仅接受了这些现实,更是主动参与其中。
仁剑仅择仁主,仁主方配仁剑,因此张机被湛卢所拒绝。
湛卢相“仁”,《墨经》论“义”,仁义皆失,二者皆去。
张机的气息变得愈发萎靡,哪怕还有一身横练硬功,却也无济于事,面对这遍布杜邮亭的怨气,连抵御的能力也失去了。
而这,也正是“白起”的另一个目的。
湛卢克制怨气,而通过《墨经》修行出的内力,则是在保护着张机的神魂,抗拒着“白起”的侵入。
当张机失去了湛卢的认可,也失去了所有的内力,只剩下一具修炼了外功的肉身之时,那不仅是最适合“白起”如今的魂魄的肉身,这也是他最佳的动手时刻。
周天星斗大阵还在轰击着包裹着杜邮亭的怨气,似乎是想要打开一个缺口,但大部分的怨气都被“白起”凝聚成屏障,哪怕是百家的高手们加大了内力的输出,也只是使得屏障发生了剧烈的震颤而已,完全没有看到破碎的趋势。
“完了!”
名家掌门公孙龙看着逐渐被怨气同化的身躯,重重地叹了口气。
但他并非是为了张机而叹气,而是因为“白起”。
他看不见“白起”,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从北冥子和东皇太一的话语中可以听出,白起未曾彻底消亡,而是与怨气融为了一体,而且即将要夺舍张机。
公孙龙不知道一位以杀入道的天人高手有着怎样的实力,但仅仅只能调动怨气,以亡魂的状态便能正面对抗聚集了百家大半高手力量的周天星斗大阵,若是拥有了躯体,那么这个天下恐怕都将血流成河。
但他们无计可施,所有人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团团的怨气侵入张机的身体之中,那双本就漆黑如墨的眼眸显得愈发幽邃而深沉,似乎要彻底与那团怨气融合在一起。
直到一道头戴木冠、身披黑白双色衣裳的白发身影出现在杜邮亭的上空,这道身影是那般突兀,却无人能察觉,包括那漫天的怨气。
“唉。”
一声叹息从天空中传来,并未传入其余任何人的耳中,径直汇入了张机的心底。
“痴儿,想想你的初衷,想想你为何投身大秦。”
沧桑的低喃声在张机的心底响起,一道黑白相间的内力也留在了他的心中,护住了他最后的神智,抵抗住了怨气的侵蚀。
(20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