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垦田获利,撮合诸葛
近些年士徽施行垦田之策效果显着,耕地面积由之前的三千万亩,激增至五千万亩。
当然促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不止垦田带来的,还有他接受了不少逃难过来的流民,让那些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开发。
如今他治下的人口也已达五百七十多万。
一众文武听到这一大串数字带来的丰硕成果,震惊不已。
不过有一件事却让士徽颇为忧心。许多世家在偷偷地豢养私兵。为了不让士徽察觉到,他们通常会以招工的名义,重金将人秘密藏起来训练。这不得不引起士徽的警惕。
士徽命潜藏在这些世家的锦衣卫,带着证据将情节极为严重的世家家主抓捕归案。士徽目前不可能将这些人处理掉,于是就发布了惩治措施,将这些人的一部分家产充公。
他随后又颁布了法令,多出私兵建制一人,罚没土地百亩,多出二十人半数家产充公,多出五十人全部家产充公,多出百人处死。超过百人的以威胁安定为由直接处死。
世家见士徽这么狠,他们纷纷将多出的私兵解散。当然也有冥顽不灵的,锦衣卫收集证据一一处罚。
这些世家发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锦衣卫都知晓,锦衣卫一时间成了人人谈虎色变的存在。
士徽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要把锦衣卫当成对付世家的利剑。
“主公,根据您的指示,许家多的私兵我们并没有动。不过我们的人已经打入了其内部。”
史阿自从上次被士徽处罚后,他变得比以前谨慎了许多。士徽真的不希望这样,可又不得不这样。如果他再纵容下去,史阿有可能会走上目中无人的歧途。
“你做的极好。”
士徽为赚更多的钱,他准备将白砂糖的技术提上日程。
这个时期的糖颜色偏黄,味道酸甜,这是提炼不存导致的结果。吃惯现代社会白砂糖的士徽,吃汉末的糖实在难以下嘴。
制糖的原材料甘蔗也必不可少,恰好交州一带最适合种植甘蔗,此举也能提振交州一带的经济。
士徽命人到交州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甘蔗的人并不多。他不得不为此扩大种植面积。
当然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粮食才是百姓的生命线,甘蔗只要足够制糖就可以了。
毕竟物以稀为贵,种植多了就必须扩大制糖生产线,这样白砂糖也就贬值了。
与此同时,位于钱塘的江南造船厂,最近建造了不少商船。他决定让商船沿着海岸至港岛。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试航,二是因为从陆路为港岛补给太过艰难,他决定开辟一条来往于两地的航线。
“子仲,货物准备好了没有。”
如今已是船舶司司主,士徽手下近臣的糜竺自信道:“主公请放心,一切准备就绪。”
“你难道就不怕他们有去无回?”
众人听到这话对诸葛瑾怒目而视,这不是在诅咒他们吗。
士徽最近凡事执行大事,他总是将诸葛一家带在身边,除了随时监视他们外,还要向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
“大哥,想必你也听说过,我军海上袭取吴郡之事。第一次都没有失败,这第二次也同样不会。还记得那天我很你说过的事吗?不管遇到何种困难,我都不会放弃对海洋的探索。”
也许是被士徽的话语震住了,诸葛瑾没有再说话。
诸葛亮手背在后脑勺,不由得问道:“吴侯,你为何对航海如此着迷?”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我相信世上有许多我们没有涉足的土地。大汉民族若想永存世间,就必须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而人的生存需要什么,需要的是粮食,而要有粮食,那就必须有土地。”
“我大汉为何会出现黄巾之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若是人吃饱穿暖了,张角即便再怎么蛊惑世人,他也不可能成事。”
众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们现在也终于明白,士徽为什么极力的开垦土地,原来是为了百姓的生存。
就连诸葛瑾都被士徽的理想所折服。
戏志才趁此机会向士徽表明态度,“我等必将誓时追随主公,为天下百姓的生存而奋斗。”
侯森高举右手附和道:“誓死追随主公,誓死追随主公……”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向士徽表忠心。
诸葛四兄弟能感受到士徽语气中的真诚。他们潜移默化的被士徽所影响。
士徽听到这些人的高呼声,怪不好意思的。下令道:“好了诸位,开船一事正式启动。”
随着士徽一声令下,船缓缓启动。两岸俱满了欢送的人群,船员也挥手回应。
别看士徽信心满满,他心里对此次航行也是充满了担忧。毕竟海上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特殊情况。
随着士徽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下达,士军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恰在此时,益州战事再起波澜。
随着成都方面半年的修整,他们对犍为军发动了一场统一之战。
成都军依靠其远强于犍为军的实力,将犍为军打得节节败退,甘宁险些死在大战之中。
士徽也格外关注此事,他秘密召集了一个人。
“元直,你不愧是这届扬州学院最优秀的学子。军政两方面都数一数二。”
徐庶拱手谦虚道:“我比他们都年长,算是占了学子们的便宜。”
别的不知道,他对那个刚进入学院的诸葛亮就十分忌惮。不过几个月的功夫,成绩就名列前茅,可比他这个进入学院三年的人要强得多。
士徽十分清楚,徐庶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他本是一介游侠,因犯了事不得不逃亡。
在途中他深刻的意识到,他的行为只是匹夫之勇,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依靠智谋。
当他听说扬州学院,不论出身的招生标准后,报名加入其中。习得了不少真才实学。
“你不必过于谦虚,你的过往我还是了解一些的。我今日将你找来,就是想让你帮我一件事。只不过不知你愿不愿意去。”
“州牧何事请说?”
“不知你可否知道益州战事的境况。”
徐庶恍然大悟,“您不会是想让我帮助刘瑁,抵御成都的进攻吧!”
士徽笑道:“你果然是个可造之材,知道帮助刘瑁对我军最有利。我想让你化名前往,既不让刘瑁做大,又能抵挡住刘璋的进攻。若此时能成,你回来后至少是一郡太守。不知你愿不愿意前往。”
徐庶拱手道:“我既然是扬州学院的学子,也算是您的半个弟子。我理应帮助州牧排忧解难。”
士徽摆手:“你与我年龄相仿,说你是我的学子太重了。再说了,我可不想让自己觉得自己很老。”
徐庶以家里有急事为由,辍学离开了扬州学院,而后化名徐福来到犍为军。
“二哥,元直离开学院太可惜了。”
诸葛亮极为淡定道:“是吗?”
诸葛均觉得诸葛亮话中有话,正当他要询问时,一个人的到来,让他生出了离去之心。
“二哥,她来了,我先走了。”
他也没等诸葛亮同意与否,直接撒腿跑了,这让诸葛亮莫名其妙。当诸葛亮看到一个貌美的少女到来后,才恍然大悟。
“这小子跑这么快做什么?我能吃了他不成。”
少女瞥了一眼诸葛亮,“我就不明白了,你为何总是摆着一张臭脸,就像谁欠了你钱似的。”
诸葛亮听到少女的话很无语,他算是明白少女为什么老针对他,原来看他的脸不爽。
他没有回应少女,而是若无其事的走开。
少女感觉自己被无视了,气得跺脚,“孔明,你给我站住。”
诸葛亮还是没有搭理的意思,少女一把拉住了他。
诸葛亮不厌其烦地喝道:“士老五,你还有完没完。”
“士老五”这三个字一出,四周的学子都惊呆了。
士馨是士家的掌上明珠,被灌上“士老五”这个土的掉渣的名字,士军人听了非得原地爆炸不可。而且这个名字往大了说,多少有点蔑视士家。
士馨莫名其妙的捧腹大笑,“孔明,你生气的时候好可爱,比板着脸强多了。”
士馨的脑回路太过清奇,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诸葛亮也有点懵,撂下一句莫名其妙就走了。士馨笑得肚子疼,已经没有力气追赶诸葛亮。
锦衣卫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士徽。
“诸葛亮称呼五小姐‘士老五’,主公该不该去警告诸葛亮一下。”
士徽却没放在心上,“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没必要大动干戈。”
随后士徽想着诸葛亮与他五妹的事。他虽然娶了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但是他觉得两家还不够亲。
诸葛亮还是有可能离他而去。若是能撮合两人,无疑会将诸葛亮定在他身旁。这是他十分乐意见到的情况。
为了给两人创造机会,士徽专门在扬州学院设立了一个女子班。
不料他的提议,遭到了一群顽固派的反对。
“州牧,学院是神圣之地,怎可让女子进入。”
士徽却反驳道:“学院是什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的神圣之处在于能够立德立贤,而女子就不能有贤德了吗?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男女,而在于是否能让学子学到真才实学。”
士徽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讲,让四周掌声雷动。
反对的人低下了头,当他们还在纠结于男女之时,士徽已经剖析了教育的本质。士徽明显比他们高一层次。
就这样,在士徽的据理力争之下,扬州学院增设了女子班。
“孔明,这句话是何意?”
诸葛亮一脸的嫌弃,“你能不能别缠着我。”
士馨脾气也上来了,“大家都说你是如何如何的聪明,结果你连我提出的问题都拒绝回答,我真怀疑你是不是装的。”
诸葛亮忽然笑了,“你这种低级的激将法还是不要用的好。这招对我无效。”
士馨被诸葛亮看破了心思,可她不愿意承认。“切耶?你太自恋了,我可没有对你施行激将法的意思。”
“咳……”
一道轻咳声打破了两人的谈话,士馨兴高采烈地叫道:“三哥。”
“你们在做什么呢?不会是在探讨学业吧!”
“正是。”
士徽叮嘱道:“孔明啊!我知道你在学院成绩优异,而我们呢又太忙,我希望你能在学业上多帮帮我这妹妹。只是我这妹妹天生顽劣了些,若是有不妥之处,还请您多担待。”
士徽算是很客气了,甚至语气中带着恳求。
这让诸葛亮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他也不好意思再拒绝士徽。
“州牧既然都这样说了,那我就抽空教教他。”
士徽咧嘴笑道:“那就太好了,等过几天我让你姐姐带点好吃的。”
诸葛亮这才觉察到他上了士徽的当。可事已至此他无法挽回,只能勉为其难的教士馨。
徐庶化名徐福,经过近半个月的行路,终于穿过荆州来到了犍为。
此时犍为已丢失大半,犍为军士气低靡。朱褒等人都动了脱离刘瑁之心。
徐庶经锦衣卫的指引,来到了甘宁的住处。
甘宁眉头一挑,“你是何人?我没见过你,你为何自称是我的表亲。”
为了能够尽快取得甘宁的信任,徐庶只能透露一点他的身份。
“不瞒将军,我来自扬州学院,此来就是想投一个明主。”
甘宁对扬州学院还是有耳闻的,“我记得扬州学院是士徽开办的,你说要投靠明主,谁又知道你是不是士徽派来的细作。”
徐庶不慌不忙地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
甘宁却急了,“你有话不妨直说,何必装神弄鬼。”
“我是不是士徽的细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解决,你们当前面临的艰难处境。”
“你们之所以一败再败,说难听点,你们的谋略并不如对面。一旦被对方抓住机会,就没有反击的措施。”
甘宁不得不承认,徐庶说到点子上了。这下他虚心请教道:“先生有何计策?”
“以退为进。”
“何为以退为进?”
“放弃武阳。”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