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一时间威望竟然直接拔高了数个程度,似乎与他相比其他的皇子都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一般。
这个现象对朱祁钰和大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言论,如果汤诗瑶万一真的生了一个皇子,按照皇长子继承来说,皇位根本轮不到他。
但是他民间的呼声如此之高,支持的人又多,显然这是很有可能在以后继承的问题上发生变动的,可能会像李二家一般最后闹出争位风波。
“这是想借百姓的声音来告诉朕废了皇后该立谁啊……”
朱祁钰扔下手中东厂送来的信息,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从南直隶和江南那边来看,似乎那边的人对于出生于凤阳的汤诗瑶格外的有好感。
再加上凤阳是祖宗之地,竟然连凤阳当地的官员都上奏请求朱祁钰废后立贤妃汤诗瑶为后了,这段时间向这样的奏本朱祁钰也收到不少。
“陛下,除了凤阳府、庐州府、扬州府、杭州府、苏州府等外,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等地都呈上了如此的奏本,此外,似乎因为玩偶的原因……贤妃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尤其是孩子当中……”商辂面色古怪的向朱祁钰汇报道。
他也没想到贤妃在民间声望变高的理由竟然是因为玩偶,这是抓住了孩子的心,从而也抓住了孩子父母们的心啊。
毕竟在他们的心里,高高在下的皇妃竟然会做出这些给孩童们玩的东西,可见皇妃的心底是如和的善良仁慈了。
一个喜欢孩子宠爱孩子,喜欢孩子,甚至赢得天下孩童喜爱的人,怎么想也不会是个坏人吧。
就是这种奇怪的想法使得所有人都认为汤诗瑶就如观音一般的仁慈善良。
这让朱祁钰看到这些汇报后更是哭笑不得,当初的一个无意的举动没想到现在竟然种下了这么高的参天大树,高到让朱祁钰都不得不去慎重了。
不过若不是因为当初汤诗瑶自己缝制的那第一个玩偶,想必也不会有接下来的这些事情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一切或许从她看到那图纸之后就已经早已注定了。
朱祁钰微微摇了摇头,随后又拿起一份奏本看了起来,同时也开口问道,“那你们的意思呢?诸位爱卿们也是想要朕立贤妃为后?”
这句话虽然是在像乾清宫内的众人问的,但是却更像是在向商辂询问的,毕竟现在已经知道了他就是引起这一切问题的推手了,所以朱祁钰想要问问他,他们是否也是这般想的。
还是说民间对于汤诗瑶的呼声仅仅只是因为百姓们的选择而已。
关于商辂是一切推手这件事情其实也瞒不住了,当初是岳正第一个察觉到的,于是便在思索良久后主动找到了他。
随后又在岳正的介绍下,叶盛、林聪、耿久筹等人也加入了进来,最后越来越多,这件事情也就瞒不下去了,所以索性他们也就不瞒了,直接公开站队了。
不过无论怎么说,只怕后世的人说起这件事情来,恐怕都会说是朱祁钰想要这样做的,就像当初朱瞻基想要废后一样,找出一大堆的理由。
大致就是“当婊子还立牌坊”之类的了,一切都是朱祁钰亲手指导出这场戏之类的。
“臣以为,贤妃贤德、聪慧,俨然已有当年孝慈高皇后、仁孝文皇后及诚孝昭皇后之风,又是开国功臣信国公之后,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十分合适的。”
商辂句话算是告诉朱祁钰了,汤诗瑶就是太后选定的新皇后人远,而且也是最为合适的人远。
为此更是拿当初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太宗朱棣的徐皇后,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出来,以此来告诉朱祁钰汤诗瑶远比汪皇后要合适的多。
杭佳怡稚气未脱,唐雨并未有什么名望,至于李惜儿教坊司出来的更加不可能了,所以也就只有汤诗瑶这么一个人远了。
“你们觉得呢?”朱祁钰看向于谦与高谷他们问道。
只见于谦与高谷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后便异口同声的朱祁钰说了一句。
“贤妃仁善慈孝。”
这句话算是表明了他与高谷也站在汤诗瑶这一边了,对于这一点朱祁钰倒是没有想到,不过也没有太过惊讶。
而于谦之所以这么回答也是因为这些天得考量,以及于高谷商议后得出来的结果,事情到了这一步贤妃汤诗瑶成为皇后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一件事情。
一是贤妃还未临产,那么久不存在朱祁钰因为孩子的问题废后了,不会落下向当初宣德皇帝的污名了。
二是贤妃的名望,让贤妃成为皇后对朱祁钰和大明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以贤妃的名望若这一胎是皇子,那么日后继承根本不会有半点问题。
就算不是,有贤妃在,仅仅依靠其名望,其作用也可与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相比,足以压住后宫的其她人。
三是,他们知道朱祁钰心中早就已经有了想法了,现在就是差一个人推一下,而现在朱祁钰最需要的就是他们两个了,所以他们两个也自然义不容辞的帮朱祁钰做出这个决定。
但是如果说朱祁钰真的不想要废后的话,他们也不会去替朱祁钰做出这个决定,只是朱祁钰或许自己还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所以既然朱祁钰有了选择,也确定了人选,那么他们就直接将朱祁钰心里想要的选择说出来,也免了让朱祁钰当这个恶人选择。
虽然众臣们与汪皇后没有多大的仇恨,毕竟接触的机会又少也没有机会留下太多的印象,不像汤诗瑶他们接触的也比较多,也吃过不少她亲手做的食物,亦或者拿过赏赐之类的。
所以说汪皇后没有和他们多接触亦或者更多的露面这点,却恰恰使得汪皇后落得现在没有人支持了。
而且似乎自从朱祁钰继位以来两人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大多都是因为朝堂上的事情而发生争执,这件事情大臣们也都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