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杨勇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面对自己的心腹抱怨:“这算什么,这到底算什么?我被父皇任命处理军国事,然而,每次我的决定都要经过父皇再审批准。
这也就算了,竟然还要获得那个家伙的批准.那我是这帝国的第二人,还是那个他。”
杨勇指的他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这一段时间,看着皇上躺着寝宫里,将朝廷内外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太子处理,他只做一个太上皇,监督把关。这无可厚非。
而看着太子也是风光无限,被皇上信任有加。给人一种原先父子之间所有的芥蒂都一扫而光的错觉。
然而呢,其实现在的太子,活的比当初还要憋屈。
当初的时候只有老爹皇上监督把控他,有一些小事还是可以自由自在做主的。
但现在不行,现在皇上的身边,还躺着一个晋王。每一道太子送上去的处理事情奏折,都是他们两个躺在床榻上,互相传阅商量着处理。
就比如说这一次,太子调两个心腹过来掌握北府军和关陇府兵,大家心知肚明,就是把兵全抓在手以防不测。
结果躺在皇上身边的晋王,却给皇上出了一个,请原先不问世事的蔡景王杨整出来,掌握这些府兵的后勤粮草,这就等于死死的掐住了仰泳的脉门。让杨勇不惜冒着被皇上警觉的危险,掌握的这些兵,立刻成了废物。
而这个建议,竟然毫不犹豫的被皇上采纳了。
更别提扬州总管衙门盐课调拨的事,杨广直接反对,皇上立刻认同。
那这样一来,大隋帝国就有了三个皇上,一个是正牌的皇上杨坚,一个是常务皇上杨广,最后才是这个太子爷,其实他就是一个跑腿打杂的。
而从这一点更加可以让人感觉到,太子失宠已经不远,位置已经岌岌可危了。
老谋深算的徐成,沉吟了一阵:“殿下的所作所为也似乎有点太露骨了,这难免遭到皇上的猜忌。”
杨勇跳脚:“我不这么干怎么办?难道就让我这样束手待毙吗?”
徐成苦笑摇头:“事情已经这样了,为了显示殿下的心胸坦荡,请殿下忠诚地执行皇上的旨意。明天就赶到蔡景王府,邀请他入驻兵部衙门,负责调集粮草物资。和这位老王打好关系。”
杨勇实在是憋气窝囊,但现在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
崔仲方建议:“皇上和皇后,最注重子女的孝道。想当初晋王能够扭转在皇后和皇上心中的印象,就是在大灾的时候,还坚决支持皇上修建仁寿宫,并且后来在财政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反倒送给人寿工工地两百万贯钱,立刻得到了皇后和皇上一个孝敬有加的评语。
所以为了扭转皇上皇后对殿下的态度,也应该在这里做些文章。”
杨勇日有所思:“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尽快完成仁寿宫的修建,赶在大年以前,让皇上和皇后入住进去。如此一来,不但能得到皇后和皇上的欢心,也能将那个晋王驱逐出皇宫。皇上怎的也不能入驻新皇宫的时候,再带上晋王吧。这不但与理不合,更会让天下侧目。即便皇上依旧想留晋王,到时候我们这些大臣们,也就有了极好的借口,站出来反对弹劾。”
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一提这事儿,杨勇的火气就更大:“都是那个该死的家伙,带回来一帮狗腿子。结果撺掇着皇上,让许杰接管了整个长平仓,将咱们的人驱逐在常平仓之外。弄得我们江南最大的一块体己钱被掐断了,那我现在还拿什么来增加经费,加快仁寿宫的建设呢?”
崔仲方笑道:“虽然江南的那笔钱没有了,但现在仁寿宫的建设主体全部完成,只是内部的一些装修了。只要增加人手日夜赶工,就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交付使用。而这其中所需的费用也不会太多了。”
徐成皱眉:“但最少还需要五十万贯,到哪里去弄这一笔钱?”
崔仲方却坦然笑:“第一,趁着太子掌管着朝廷大小事务的机会,下一道手令,从户部调拨一批。反正咱们户部有的是钱,你徐老大人随便腾挪一下,就够了。”
这倒是事实,现在国库中的钱粮布帛已经堆不下了,花出去一部分是有必要的,否则就都要糜烂在仓库里了。
至于按照什么正常的借口,将这一笔钱用别的名义支出来,那对这些户部老吏来说,那是驾轻就熟。
而这次太子不必再上报皇上,而是悄悄的进行,同时有了太子殿下的背书手令,将来大家也好有借口推脱。
“但是为了掩盖这笔多出来的支出,为了更能显示太子殿下的孝心,殿下应该大张旗鼓的向在京官员募捐。”
大家就张大了嘴巴,这怎么合着又从我们身上掏弄钱啦,肉疼。
崔仲方一笑:“各个官员士绅和门阀大家,究竟捐多少,是无所谓的。其实就是造成一种声势,说明太子为了皇上早日进入新皇宫,可谓日夜操劳,孝心可嘉。同时用这个名义,覆盖住从户部用别的借口支引出去的钱。比如说老夫就可以捐个一文两文,但是咱们在座的20多位的同僚,捐个几贯钱,夸张下纸面数目,最终把那笔钱掩盖住就可以了。”
这么一解释,大家当时恍然大悟。
这是好事啊,不掏几个钱,却又能在皇上面前买一个天大的好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当下大家连连拍手叫好。
于是第2天的时候,太子在大殿上号召群臣,为了让皇上在过年以前入住仁寿宫,准备再征发二十万工匠,同时需要诸位大臣和京师的士绅大家,向皇上皇后献孝心,共同捐助这个盛举。
崔仲方等人早已经暗中串联过了,所有的官员都心知肚明,不过是把钱先写个数字,连拿都不用拿出来,就能获得皇上欢心,何乐而不为呢?
但这里商人世家的崔仲方却玩了一个小花招。只对自己的心腹官员们透露了底细,而没有像其他的官员士绅大家商贾透露消息。
于是崔仲方大度的直接捐献了2万贯钱。
那可是真金白银,堆了一大堆。
其他心腹官员,也纷纷慷慨解囊,你1万他五千,最少的停留在了一百贯的地方。这给那些官员士绅大家商贾带了一把好头。
如此一来就给这次捐款定了一个底线,那就是要么你不捐,要捐一百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