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割裂,要比阶级固化还要严重。
进入三月,《调音师》剧组开始搭建场景。
赵明诚带着剧组工作人员来到九龙村,他们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过这里,更没有来过。
只有赵明诚、罗泓轸、李闰珉来过这里。
沈大姐有些好奇问:“前年冬天你就住在这里?”
“是呀,在这里完成的《调音师》剧本。”
一个国际导演,住在没有超市、没有医院、也没有互联网的贫民区,想一想都有些魔幻。
而且还是国际导演主动住在这里的,还乐此不疲。
普通人一定认为赵明诚有神经病,包括沈大姐。
她不懂,她不懂。
她不懂为何…,赵明诚会主动在这里住几个月?
记得前世,《天注定》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有一个一线城市留学生站起来训斥贾章柯:
“你为什么只拍穷县僻壤,离开煤矿你会死啊?”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青年,没有经历过农村还有县城的生活,他们周围的人,不是贾章柯电影里的样子,所以他们认为,贾章柯拍这些,就是讨好国外的电影节。
有些故意抹黑,拿奖的意思。
前世不知从何时起,影视作品中经济贫穷的人,从影视作品中消失。
一个人在首尔舒适区待久了,就以为首尔没有穷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理所应当的没有贫穷的人。
2004年韩国人均Gdp:1.65万美元。
人想成长见世面,不在多,而在不同。
见相同的过多,对成长没有一点用处。
导演这个行业,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比观众更有先见性,这样才能引领观众。
如果导演的先见性不如观众,那么拍出来的作品,观众会感觉很尴尬。
这屁话我用你说,我都懂。
“导演,你是要?”
郑正勋看着远处的高楼大厦。
“经济其次,重要的是文化。”
他有些不懂,九龙村不远处就是高楼大厦,难道不是要刻画贫富差距吗?
“文化的割裂,李想不止在社会上属于另类,他在九龙村也属于另类。”
“剧本中就是这样的表达,他也和九龙村生活在这里人的格格不入。”
“生活九龙村的人,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对精神的追求很少,他们的业余生活,无非就是看看电视,还有打打牌什么的。”
“还记得在教授家,重要的道具吗?”
“钢琴。”郑正勋说。
“老郑,你是真笨,当然是电脑了,导演的意思,九龙村这里和城里生活的人,处于二元分化的状态。”
“城里人已经熟练使用互联网,这也是导演用场景表达的关键。”
“九龙村这里没有互联网,教授家里有电脑,有互联网。”
“这就是一个分化的状态。”
“导演创作剧本时,和你一起讨论的,你当然知道。”郑正勋无奈道。
“当然有这个意思,这也是用场景表达的关键,所处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思维,还有想法不一样。”
一线城市生活的人,与同样在一线城市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人,都是生活在一线城市,两方的思维还有想法都不同。
城市化造成的割裂问题,并不单单是经济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更加严重。
二元之间不会一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听,不看,安于现状,不会一直存在,早晚这个问题会爆发出来。
在东京的时候,赵明诚就和今敏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在制作《东京教父》的时候,也有这方面的思考。
那么《调音师》里刻画李想这个角色,就是二者之间的一条线。
通过李想的视角,了解精英阶层、教会、还有财阀。
未来是一个充满文化割裂的环境,男女对立、阶级问题,上纲上线的互联网,这些都是未来人类需要面对的。
把头埋在沙子里,当鸵鸟,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赵明诚也解决不了,他也想不到办法解决。
70年代提出的知沟理论:在现代社会,由于富人要比穷人更快获知信息,因此,大众传媒的信息越多,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知识鸿沟越大。
现在面临媒介迭代。
第一阶段:报媒\/电视时代
主流媒介:报纸、杂志、电视、书籍、广播
信息特质:精英化
传导路径:自上而下
获取方式:被动
接受范围:窄
反馈机制:单向
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变革,人们获取信息也发生变革。
这时媒介迭代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门户\/搜索时代
主流媒介:电脑
信息特质:圈层化
传导路径:由内而外
获取方式:搜索
渠道范围:中
反馈机制:单向
这是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发展,等以后还有移动互联网时代。
九龙村这里获取信息,还是靠电视和报纸。
而生活在首尔大部分人,或许信息已经靠互联网。
要不是赵明诚带他们过来,包括沈大姐在内,还不知道繁华的首尔,有九龙村这样的存在。
问题归问题,电影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
摄影师老郑,实名给赵明诚点赞。
“从半山腰看,九龙村这里的十字架,很有象征的意义,它对应着教会,导演安排李想去教会弹钢琴,这两个场景设计的很好。”
“不论生活再贫困的人,内心也在渴望着精神,这也是现在韩国有很多教会的原因。”
“现实中很难改变命运,就需要精神的安慰。”
“导演在《调音师》里超现实表达的手法,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调音师》不论剧本,还是导演想表达的,都超过《夜行记》和《燃烧》,三部曲虽然最后一部温柔一些,但是《调音师》后劲有些大,观众也不太好消化。”
九龙村这里场景搭建,还有取景,众人都达成一致。
赵明诚做导演,还是比较偏向独裁一些,有些时候考虑太多,反而失去自我。
“老公,我们要多赚点钱,真不敢想象,以后虎头要是生活在九龙村这里,他要怎么生活?”
沈大姐就是好日子过多了,体会不到人间的多种不同。
赵明诚前世就生活在九龙村这样的地方,甚至还不如这里。
他小时候村里都没有电,上小学3年级以后,村里才通电。
还记得第一次看电影,在村子里放,他清楚记得是晚上。
当时他已经上初中,在村子的广场上,放《火烧红莲寺》这部电影,这是他第一次看电影。
电影讲什么他忘记了,就记得有卖瓜子、汽水、冰棍的。
当时第一次看电影,真的很兴奋,就像《天堂电影院》一样,大伙站在外面看电影。
当时赵明诚想以后当一个放映员,可以随时随地看电影。
还可以带给人们欢乐。
“老公,你怎么了?”
“没事。”
在等红绿灯时,他陷入回忆,后面车子按喇叭他也没有反应,还是沈大姐把他叫醒。
“生活要有乐趣,设想的生活会随时变化,虎头有虎头自己的路,我们不能为他做太多,也不要干预他的喜好。”
儒家文化的父子,就像前世赵明诚和父亲。
父亲一直在压制着他的喜好,他想学电影,父亲想让他学手艺,这样能养活一家人。
他听从父亲的意见,考上大学,学工程设计,全家、全村都很高兴,只有他自己不高兴。
可是他大学还没毕业,父亲就去世。
毕业以后他没有从事这个行业,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行业。
沈大姐认为他不负责任,赵明诚无话可说。
韩国学习要比国内还要卷,阶级固化严重,普通家庭孩子,想要生活好一些,就要加倍学习,考上好的大学。
中产以及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也很卷,他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现在首尔的中学生要补三门课,高中生要三门以上。
首尔有很多补习班。
这就像公交车理论。
赵明诚不想自己的孩子太卷,学习、考试60分,刚刚及格就行,小学、中学的时候多玩,多经历,多看看,这样就很好。
虎头的性格有些像沈大姐,只有一小部分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