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日清晨。
子仲用极为有力的语气道:“我们赢下了昨天的战斗!”
“我们赢下了昨天的战斗!”
所有的将领骄傲地回应。
子仲扫视了一圈,无比郑重地宣布:“今天,我们将改变战术。我们不再单纯防守,而要主动进攻!姬昌,不足惧。岐周,不足惧!”
众将脸上显露兴奋之色。
这么多天以来,他们始终固守阵地,连干扰敌军的行动都没有。
他们心里有火气。
他们很想放开手脚,狠狠教训岐周反贼!
不过,想到孟津守军不多,他们的脸上就闪过一丝阴霾。
“大家不必担心。半个多月以来,姬昌老贼已经习惯了我们被动防守的形势,他不会想到,我们会在今天突然反击!”子仲鼓励道。
“二爷说得有理!”
“不错!咱们之前的坚守不出,已经把敌人的傲气养起来了。倘若我们突然出击,必能收到奇效!”
“二爷这条妙计令人叹服。不过,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缜密的方案。”
大家纷纷响应子仲的鼓励。
“解决方案已经有了。虞名!”
“臣在。”
“你带一千士兵,于南线阵地设置疑兵,树立飞廉上将的旗帜,震慑敌军!”
“得令!”
“其余诸将,与我一同行动!”
“谨遵二爷之命。”
早餐过后,子仲统帅邙山防线的殷商兵团倾巢而出。
没有大张旗鼓的咋呼,没有故弄玄虚的奇特阵列,有的只是决战的磅礴斗志。
所有的孟津守将信心满满,他们迫不及待要看到姬昌兵败的场面。
虞名,提前带领一千士兵出发了。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岐周军团。
“报——”
姜尚刚洗过脸,就听到信号兵高亢的呐喊。
“将军,敌人杀过来了!”
“……”
姜尚霍然起身!
他把手里咬了一口的馒头扔进饭筐,立即喊道:“全体集合!”
整个营地,全都沸腾了起来。
岐周的士兵没有想到,孟津人居然打过来了?
从交战至今,孟津人都没有跳出阵地一步。
无论岐周士兵如何叫嚣、搦战,孟津方面始终无动于衷。
今天,这是怎么了?
难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难道今天的太阳让孟津人觉醒了久违的血气吗?
岐周士兵们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他们也不用太纠结,子仲的帅旗已经映入眼帘。
也罢,孟津人出来了正好。
干他妈的!
无所谓队形、无所谓诡计,就是决战!打他妈的!
姜尚这边没有好多可准备的。
反正他就是巴不得孟津守军出来决一死战。
要知道,岐周兵团在数量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如果子仲整天龟缩在防御工事内,那才叫一个麻烦。
这场子战争之所以能打到第十八天,不是因为岐周兵太穰,而是因为子仲太小胆。
一个男人,竟然不敢出来堂堂正正地决战!
岂有此理!
虽然不知道今天子仲哪根筋不对,但姜尚是高兴的。
终于可以尽快结束这场攻城战了!
岐周兵团号称二十万,实际上,总人数也就十万出头。
而岐周真正用于作战的正规军,满打满算,七万,不能再多了。
至于那另外的几万人,完全就是护旗手。
子仲在邙山之巅所望见的,遮天蔽日的旌旗,有一多半都是姬昌的护旗手在虚张声势。
这种战术对于殷商并不陌生。
早在殷商第一代天王、汤武大帝时期,作为预备役人员的“急先锋”,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
汤武大帝的急先锋们,都是一群十来岁的娃娃,没啥战斗力,仅仅是在战阵后方扶举商国的旗帜,以壮军威。
现在,姬昌同样采用了汤武大帝的“急先锋”战术。
事实证明,这对于战场新人、子仲,还是颇有威慑力。
不过,就算岐周兵团实际作战人员只有七万,但也比孟津守军要多。
孟津目前的兵力,只有不到两万。
而且还是把边边角角的能用之兵全部收攒起来了。
比如,城内的治安巡逻兵、后勤离退休人员、官员们的法定侍卫等等。
一般情况下,上述人员是不参与对外作战的。他们的训练体系也和作战部队大相径庭。
但现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只要是兵,就要编入孟津守军序列。
当然,子仲还进行了战争动员,紧急征兵。
征兵,获得了一万多名新兵。
为了尽快让这些新兵形成战斗力,子仲专门阻止了几百个老兵负责训练。
也就是说,孟津方面的兵力,仅仅三万左右。
岐周兵团比孟津守军的两倍还要多。
由此可见,子仲之前坚守不出的战术是对的。
一方面,他要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另一方面,他也要为征集来的新兵争取训练时间。
刀不磨不快,兵不练不强。
如果直接把新兵们推上战场,无疑是给敌人送人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必须要让新兵们养成一些基本的战场习惯和临敌意识。
虽然子仲是第一次带兵,但一举一动都可圈可点。
前十七天的鏖战里,子仲奉行不追击得策略,死守阵地。
他知道敌兵数量占优,就尽量依靠防御工事来减少孟津的阵亡人数。
在这期间,他分五批把五千新兵补充到了前沿阵地。
练兵的时间还是太少,他不得不让新兵去补充阵地防守。
但在今天。
孟津保卫战的第十八天。
子仲押上了全部战力。
他把孟津两万多士兵全部投入了决战。
至于后方阵地,则交给了“孟津护卫军”。
孟津护卫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是孟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战团体。
在孟津正规军尚且能战的情况下,子仲是不会把孟津护卫军丢进战场绞肉机的。
两万对七万。
兵力对比悬殊。
但子仲毫无惧色!
他手下的殷商大兵,也完全没有敌众我寡的担忧,勇往直前!
姜尚横刀立马,威风凛凛!
他从容指挥岐周兵团各部,有序加入战场。
由于决战发生的时间有些早,再加上岐周兵团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所以半数以上的岐周兵都还空着肚子。
没打半个时辰,姜尚的肚子就咕噜噜叫了起来。
他抓起一个馒头啃了起来。
但他马上又停住!
他是指挥官。
他有时间抓馒头吃,可岐周的士兵没有时间补充食物。
他仅仅是坐镇指挥,就已经恶地不听。
更不要说那些岐周兵奋力挥舞刀剑兵器了。
大家都是空着肚子。
他这个指挥官饿了,恐怕那些岐周兵更早就饿了。
姜尚这才发现。
他正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目测子仲那伙人是吃饱喝足之后才来的。
而岐周兵团,却是空腹作战。
如果没吃饭的话,战力就会大大受损。
就算岐周兵团在人数上比敌人多出两倍,也很难取胜啊。
直到此时,姜尚才发觉子仲不完全是个傻逼。这个子仲,太有心机了!
暗骂了一声,姜尚便可以动手解决这个问题。
他并没有被难倒。
由于岐周兵团人数占优,所以没必要全员出动。
姜尚立即下令,只分出一半兵力应付子仲兵团的冲击,其余士兵,抓紧吃饭!
这一命令非常及时。
因为没吃饭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
虽然岐周方面出动了三万士兵去和子仲的两万人决战,但由于岐周兵大多没有吃饭的缘故,竟然占不得上风!
三万人的岐周兵团,竟已出现颓势!
这就是没吃饭的代价!
子仲军团越战越勇,甚至呈现碾压态势!
还好,姜尚这边吃过饭的岐周兵顶上去之后,总算遏制了子仲的攻势。
一批吃过饭的岐周兵加入决战,替换掉一批没吃饭的岐周兵。
战争形势,慢慢趋于平衡,并最终开始向岐周倾斜。
在姜尚这种轮换吃饭的战术下,岐周兵团渐渐止住颓势,转入了反攻。
岐周兵非常郁闷。
他们骂骂咧咧,痛斥子仲兵团奸诈的进攻行径。
姜尚稍加引导,便将岐周兵团的士气提升到了巅峰。
这时候,只要继续打下去,姜尚就能拼光子仲的士兵。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姜尚也就算是打下了孟津。
然而,子仲却没有恋战。
他竟开始组织军团后撤。
如此收放自如的战场指挥,完全不似一个新人。
姜尚对子仲略有赞赏,旋即就派出所有的岐周兵,欲一举歼灭孟津守军!
他修练军事多年,不会错过这个战机。
如果再让子仲溜回工事,就太可惜了。
后方观战的姬昌哈哈一笑:“子仲,跳梁小丑耳!在我岐周的军威面前,他逃跑的样子可真滑稽。”
“大王威武!”身边的侍卫立即附和。
不过,子仲却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就在姜尚指挥岐周兵团穷追不舍的当口,震耳欲聋的战鼓雷鸣突然从南面的山坡响起!
姜尚被吓了一跳!
循声望去。
山头上不知何时立满了飞字旗!
飞廉!
是龙雀军!
姜尚顿时冷汗直冒。
他迅速调集军队,面向南面组成防御阵列。
龙雀军的威力,他是听过的,也亲眼见过。
那是一支必须要严阵以待的精锐!
就是这短暂的变故,子仲军团已经撤进了自家阵地。
虞名看到目的达到,便带着一千士兵在姜尚惊愕的目光中跑回了孟津阵地。
居然是假的?!
草!!
姜尚很愤怒!
他狠狠地盯向子仲的方向,却返现对方已经悠然摆起了茶道。
姜尚还是不放心。
他已经上了一次当。
如果不管山头上的飞字旗,万一飞廉真的在那儿……
姜尚很生气!
此时,山头上的战鼓还在疯狂擂响,甚至已经出现混乱的杂音。
姜尚一边擦汗,一边指挥两支部队从两个方向包抄过去……
岐周兵全部屏气凝神!
殷商凶将飞廉,没有人不怕的。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姜尚的部队终于占领了山头。
战鼓声停止。
一群羊咩咩叫着,飞奔下山。
“……”
姜尚和山下的士兵满脸错愕。
“报告将军,山上只有十几台大鼓,和这群绵羊。”
原来,是虞名把绵阳吊在战鼓前,并在羊蹄子上套上了木头球。
木制的空心球套在羊蹄上,与羊蹄组成了自动鼓槌。
姜尚没有想到,他所听到的疯狂的鼓噪,竟是那群羊制造出来的!
那群羊,居然就是擂鼓小能手!
此时,虞名已经拥抱了那群跑回来的羊。
他解开羊嘴上的绑带,亲切地抚摸羊羊帅气的头顶。
实际上,有的羊被岐周兵斩断绳子的时候,就挣脱了嘴上的绑带,快乐地嘶鸣起来。
岐周兵没有直接杀死这群羊,也没心思俘虏这群羊。
他们都在担心贻误的战机。
结果就是,这群羊有回到了孟津阵地。
姜尚非常愤怒地喊了一声:“撤!”
他没有失去冷静。
如今再进攻,就是妥妥的攻城战。
子仲这么多天就是躲在工事里拼消耗,早已轻车熟路。
姜尚不可能让子仲如愿。
岐周兵有些灰心地开始后撤。
他们都能看出来,他们这一次,被孟津人耍了。
即使心里窝火,也要服从将军之命,乖乖撤退。
不过,他们退不了了。
在他们撤退的正当面,一面巨大的飞字旗格外扎眼!
飞廉!
一千辆战车组成的密集阵列,在飘扬的飞字旗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与正常的战车兵不同,飞廉率领的战车兵,是临时组合起来的。
飞驰而来的龙雀骑兵,搭配储存在孟津的新型战车,变成了攻防兼备的战车兵。
此时,更加雄壮的战鼓擂响了。
两百面巨鼓一起擂响。
声威骇人!
飞廉在战车上横戈屹立,宛若天神!
麾下的战车兵全都亮出了兵锋!
一片森然。
子仲的阵地,开始向外放箭。
箭如雨下。
许多岐周兵中箭。
“杀出去!”
姜尚举起指挥刀,随同麾下的兵团一起冲锋。
六七万人的大规模冲锋,非常壮观。
甚嚣尘上。
飞廉微微一笑,长戈前指,麾下的一千辆战车便冲了上去。
战车轰鸣、兵戈互撞。
战鼓声、呐喊声,惊彻天地!
龙雀军团仿佛一股龙卷风,疯狂收割岐周士兵。
姜尚大惊。
他首次与飞廉交手,但立刻就体会到了飞廉的凶猛。
那真的是人吗?
战场上,飞廉长戈横扫!
奔驰的战场上,飞廉仿佛一台人肉粉碎机。
一群群岐周兵冲过去,登时就化作了一堆堆烂肉。
不仅飞廉凶猛,其他的龙雀军似乎是小一号的飞廉,迅速收割岐周的人头。
恐怖,正在岐周军团蔓延。
但他们却不能后退。
后方,是子仲指挥的箭阵,不断将落后的岐周军射成一个个刺猬。
不仅放箭,子仲也亲率一千辆战车投入战斗。
前后夹击!
姜尚焦头烂额。
岐周兵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这很不利!
姜尚不得不发出全力突围的命令。
这其实很丢脸。
因为飞廉和子仲的战车兵加起来也就一万人左右。
而姜尚有好几万人。
但是,战车的防御力太高了,优势太大了。
姜尚军中只有一千多辆战车,而且在之前追击子仲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出动。
现在,姜尚身边只有三四百辆战车,在数量上完全不敌飞廉和子仲。
至于步兵,是无法与战车抗衡的。
就算不被长戈收割,单是被战车撞一下,就被撞个半死。
在兵种的优势面前,岐周步兵数量上的优势反倒成了殷商军团扩大战果的优良条件……
所以,姜尚也是果断奔逃。
这样虽然会产生大量伤亡,但也比死耗在这儿直到全军覆没要好。
姬昌没有料到,刚刚还是对岐周一片大好的形势,突然就变了。
他手里的茶杯已经举了很久了。
杯中的茶水早已凉透。
他却没有任何察觉。
他看到,他引以为豪的岐周大军正被飞廉和子仲杀得七零八落。
纵使姜尚采用化整为零的突围战术,也有十之七八的岐周兵倒下了。
倒下,并不意味着立刻就死。
实际上,很多岐周兵仅仅是负伤倒下,但这却是他们悲惨噩梦的开始。
如果是直接死了还好,就不用忍受更多的痛苦。
那些倒下的岐周兵,不是死于兵戈,而是死于乱军践踏,以及战车的无情碾压。
可想而知,这场战斗有多残酷!
姬昌目瞪口呆。
他的岐周军团啊!
他的大国梦,就这样,碎了?
“快!保护西伯侯撤退!”
姜尚满身是血地跑过来,带着姬昌奔逃。
一起逃走的岐周士兵,连一万也不到。
七万岐周兵,最后竟只有几千人仓皇撤退。
姬考和姬发被知会立即返回岐都。
如此混乱的时候,姜尚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军事家的素养。
他依然思路清晰,没有忘记姬考和姬发。
他没有直接向岐都逃窜,而是指挥残余部队在山里绕圈。
这是要把飞廉和子仲的战车兵甩掉。
战车适合在大平原上驰骋,进入山路就处处掣肘。
岐周兵要想逃脱,就必须先甩掉穷追不舍的殷商战车兵!
否则,好不容易逃出来的岐周兵,也会沦为活靶子。
至于本来就部署在后方几万急先锋,姜尚早就命令他们向岐都机动(逃窜)。
为了防止岐都被夺,能跑回去多少算多少。
姜尚担心的饿布不止是殷商,还有那些趁人之危的诸侯。
这场历经十八天的孟津保卫战,终于结束了。
这一战,随着飞廉的到来,没有演变成子仲的最后一战。
孟津,守住了。
但逃亡的姬昌,却失魂落魄,仿佛遭受了灭世打击。
姬昌清楚地意识到。
这一战的失败,对于岐周,意味着什么。
岐周,还会有明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