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都跟东林党做争斗,他们最后都被抹黑得不成样子了。
说实话,张世泽后世看过许多明朝的史料,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不靠谱。
数量多自然是明末江南文人学士众多,在历史转折的时期,一些人投笔从戎,献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
更多的人无力拿枪,只能化干戈为笔墨,把他们对大明灭亡的哀伤之情记录在册。
不靠谱的则是这些史料的作者大多持有党见。
明末江南文人社团多如牛毛,这些社团并不是单纯的学术团体,他们沟通朝野,把持科场,参政议政,大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
问题不仅在于绝大多数人有政治立场,而在于他们都持同一个立场。
几乎所有社团都是东林的支持者,其最大的盟主——复社则自称是东林的继承者,号称“小东林”。
由此可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史料都是站在东林党的立场上,这无异于东林党自说自话。
现如今,张世泽来到大明,根本不相信明史所说的,他只看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对面,温体仁被张世泽一番话说得心里暖洋洋的。
他为人圆滑,城府极深,老谋深算,政治斗争经验非常丰富。
所以,张世泽是否真心话,他一眼便知。
更何况,以张世泽英国公世子的身份,实在不用故意谄媚于他,自降身价。
“长卿多谢小公爷仗义执言。”
温体仁俯身一辑,肃然道谢。
此时,他的话语间已然没有先前的生分,多了几分热络。
东林党能闹会闹,更是极尽抹黑之事,最是恶毒。
他们利用歌谣,将崇祯皇帝的内阁讥讽到了难以启齿的地步。
温体仁等虽然自认为不是清流,可也怕市井间以讹传讹,说自己他们没有风骨,不配宰辅的位置。
同时,这些不配为人臣的东林党,也通过抹黑内阁,影响崇祯皇帝在百姓中的声誉。
难得小公爷年纪轻轻,却双目如炬,看得通透。
“温大人言重了!那些人都是害群之马,祸乱朝纲,只知党争,无顾朝廷死活,人人得而诛之!”
张世泽虽然没有直斥东林之名,可意思已经显然易见。
东林党正面刚不过温体仁,就发挥段子手的功能,编造内阁某些方面无能的段子,到处传唱。
然后引起京城百姓的反感,达到抹黑的目的,丝毫不顾大明朝廷已经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景象。
“小公爷睿智!”
温体仁赞了一句,然后不再就此事深入沟通,联想到英国公府最近的动作,他已经知道张世泽是清理勋贵整顿京营的主谋。
外界传闻是崇祯皇帝压迫京城三公主导,根本是不明白其中关键。
以他的了解,崇祯皇帝没有这么大的魄力,也没有这个实力。
“小公爷,经三法司会审决定,原襄城伯李国祯夺爵赐死,家产抄没,阖家上下及仆从千余口戍边榆林卫,到军前屯垦效力。
长卿正要进宫禀告陛下。”
突然间,温体仁幽幽说道。
“罪有应得!”
张世泽明知温体仁存在试探之举,却坦然表明他的心意。
和温体仁这种老辣的政客玩心眼,张世泽自认为不是对手。
更何况,温体仁作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首辅,有些事情未必会瞒着他。
既然如此,反而不如敞开心胸,坦坦荡荡为好。
再说了,不管温体仁对付东林党人是为了什么,但终归来说,对大明是有益的,也属于政治正确。
张世泽可以肯定自己,将来一定会和东林党发生争斗。那么,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