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小国公,天家之意不敢妄自揣测,但近日心情不错是真。”
也就是张世泽发问,骆养性不得不答,换了其他人,他肯定置之不理。
如今的他,炙手可热,再也不是过去小媳妇的模样,见谁都陪笑脸。
“如此就好,不然心里真的发憷。”张世泽装模作样的拍拍胸脯,故作欣喜。
众人策马加鞭,朝大明皇宫奔去。
………
坤宁宫后方,大明称为宫后苑,后被建奴改为御花园,乃是华夏民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帝王休闲之地。
园内青翠的松、柏、竹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纵使是盛夏,此地也是凉风习习,并无酷暑之热。
正午时分,崇祯皇帝带着周皇后和田贵妃在此游园,四周悬挂着张世泽在国子监演讲的精彩语句。
譬如苟若国家生死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
……
“张爱卿是真有才学,这等妙言醒语信手拈来,足见才情高明之至。”
崇祯皇帝指指点点,大声赞叹。
特别是其语气全是为大明着想,更是令他心怀大慰。
“他若是参加大比,怕是要被陛下钦点为状元郎呢?”田贵妃手执玉骨蒲扇,轻轻朝崇祯皇帝身后扇了几下,掩着檀口娇笑。
崇祯皇帝点点头,微笑不语。
他最近心情大好,这完全得益于张世泽开导以及目睹勇卫营的军威。
此时,王承恩进来禀告,张世泽已经抵达宫后苑,等待接见。
周皇后和田贵妃微微一福,告退离开。
听到王承恩悠扬宣见的声音,张世泽才在骆养性的陪同下,沿着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喜象征图案的小道,向御景亭走去。
宫后苑占地极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多有增修,只是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
建筑内用围墙围住,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
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一路上,张世泽左看右看,甚是好奇。
旁边的骆养性目不斜视,实则手心捏了一把汗,真是很少见到在皇宫内还如此闲庭信步的主,一点都不担心崇祯的怒火。
“微臣叩见陛下!”
拐过弯,快到御景亭,张世泽加快脚步,一副步履匆匆的模样,让一同随行的骆养性心中暗自佩服。
成功果然不是侥幸,小小年纪狡猾如狐。
“王伴当,赐座!”
阳光下,崇祯皇帝见到张世泽俊朗的笑容,心情大好。
边上侍候的小黄门搬过一个小锦墩,谄笑着放到崇祯皇帝下首位置,还用宽大的袖袢擦一擦。
其实皇家用具,本就整洁无比,此举不过是示好而已。对于他们这些宦官来说,眼力很重要。
天子在意谁,那就是他们需要巴结的对象。
“爱卿在国子监的辩论真是精彩,可谓字字珠玑。然朕不能亲临现场,唯有让他们摘录下来得以一观。”
崇祯皇帝指着张世泽的话语,笑笑的的说道。
“臣惶恐,当不得陛下上赞誉。只是这些年目睹朝堂重臣所为,有感而发!”
御景亭是皇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亭院,可眺望四周景色。
可想到如此宝地最后沦落到建奴手中,改为御花园,张世泽的心里就对东林党人憎恨无比,正是这些人成为毁掉大明的祸首之一。
当然,纵观他们在明亡之后大多数人的表现,只能说他们非常短视,说故意祸国也不现实。
崇祯皇帝听了张世泽的话,因涉及朝廷重臣,作为帝王,他倒是不好具体说些什么,虽然他内心非常赞同。
于是,便问起关于勇卫营出征叛军前的事宜。
“启奏陛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随时等待陛下谕旨!”
这句话,张世泽说得信心满满,顾盼自得。
他可不是圆嘟嘟之流,在说大话取悦崇祯皇帝。
虽然他自己对征战不大熟悉,也在摸索中。
可他手下拥有曹变蛟、黄得功等绝世猛将,又有大拿陈奇瑜充当军师出谋划策,打点后勤辎重,可谓超级豪华配置。
再者,对手又是战力一般的叛军,取胜是百分之百的事情。
刚刚好,拿叛军整合勇卫营,锻炼队伍。
而且,还可以让手下的猛将获得军功,顺便刷刷自己的声望,简直就是一举数得的事情。
当然了,要想完全剿灭叛军还是困难的,这些孙子会跑得很。
往大山里一钻,纵使有百万大军也没有办法。
“大善!朕期待爱卿献俘午门,全胜还朝。”
得到如此肯定回答的崇祯皇帝大喜,他也见过勇卫营的军威,自然没有忧虑。
“陛下,微臣自小爱读史书,以汉人的璀璨明为骄傲。然每每读到五胡乱史、蒙元暴行,异族视汉人为两脚羊,明屠尽,总是心如刀割。
恨生不逢时,不能为汉家天下稍尽绵薄之力,喷洒心中热血。
自此,便立下终生目标,势必屠尽建奴,只身许国,护卫大明江山。”
趁着崇祯皇帝高兴,张世泽也说出了心里的目标。
让他一辈子剿匪,他是不愿意的。
“好,好一个只身许国,护卫大明江山,壮哉!”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拍手大赞,心中无限欣慰。
大明之幸,大明之幸呐!
此时,张世泽肚子不争气的传来咕咕声,崇祯皇帝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高声叫道:“备宴,多几个菜,朕今日和秦爱卿小酌一二,权当为你送行。
等他日爱卿得胜还朝,朕陪你和将士们一醉方休!”
随侍的小黄门应声领命离去,同时,心里暗自心惊,皇爷许诺一醉方休,真是不多见。
恐怕整个大明,估计再也找不出第二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