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赶忙走上前去,扶着奶奶跨过门槛,走出屋子,走到巷子里,巷子的路只有一米五宽,都是鹅卵石铺成,路边就是阳沟,三十公分深,是村里排雨水的沟。阳沟另一边是菜地,她向阳沟里走,龙美跟上去搀扶她。缓慢的回头看看这座老屋的大门。她看着大门,又念起那首儿歌。
“门前一蔸树,
为我挡太阳,
好像我的伞。
风吹来,
雨打来,
树上的叶儿落下来。”
念完一遍,老人家的眼睛看向门楣的地方,门楣是木质的,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旧不腐。龙美也跟着看,大门向着西方,此刻他们回看大门就是对着东方。
奶奶看了看,然后看向旁边五十米远的礼村大闸门。龙美扶着她走向大闸门,她边走边说。
“爷爷当时是贫农,那爷爷家一定不是这里。这个建筑条件应该是地主,小时候我家就住这样的房子,青砖黑瓦,冬暖夏凉。”
沿着鹅卵石巷子走到礼村大闸门,大闸门是个四方型建筑,大门朝西,对着村口的水塘,从村内向大闸门看,方向向西,而站到大塘边上看大闸门,观测者是面向东方。
“当年贫农住的房子都是用泥拌水冲压成的,你应该不知道。”
奶奶说完,歇了一下,继续说。
“就是挖地用鹅卵石砌半米到一米的墙基,然后用两块一米宽,三米长五公分厚的木板用木桩固定在墙基两侧,把湿水的泥倒入两木板之间,用重物捶压扎实,这就是泥墙,大概建五米高,在三米高的位置放置横梁,稳固墙体。”
说完,两人来到了塘边,龙美把奶奶的罗盘放在大闸门正中间,罗盘中间的指针晃动了一下,停在东西线的附近。
摆好罗盘,龙美站起身来,此时二十米开外一个阿婶牵着牛,那牛走在水里,不时把头闷到水里,然后抬头大声噗哧换气。
“七婶看(放)牛回来了?”龙美看了一会,跟那人打招呼。
“五婶带孙子看风水啊?”七婶牵着牛从大闸门的塘边经过。
“是啊带年轻人看看。不知道高速公路为什么看中我们村。”
“用上罗盘?那么认真,还真以为我们村是历史久远古村啊。”
龙美:“大闸门里的“公议村规”石碑上刻着清朝嘉庆年间立碑,表明我们村历史至少两百年,算古村了。”
“叫你奶奶带头签那个搬迁协议吧,我们就得补偿新房了。我也不用看(放)牛了。”
“你们自己可以签啊。”龙美没好气的回她。那阿婶见阿奶都不理她,牵着她的牛往淮(小河)边走了。
龙美和奶奶站在罗盘前,看向大闸门。大闸门前是大塘,大闸门距离对岸约五六十米,在这个区域范围,没有大树。
陪奶奶看完老屋和大闸门,龙美收起罗盘,想起刚才奶奶说的温泉水温变化被南叔打断,他接着问老人家。
“奶奶你说爸爸在你家出生不久,温泉就变了?”
“是啊,整个村的地下冒出来的热水都变得不恒定,时热时冷。奶奶一有空就带着你爸爸,把主泉水温变化全都记下来,几年过去仍然搞不明白原因。”
龙美哦哦两句,“奶奶您一定是专业病,看到跟你地热专业相关的现象就想弄明白原因,学以致用。”
“后来广东来的老板把我们村都承包下来开发成象州温泉,我就搬来爷爷家住了,也是为了等你爸爸哪天回来了可以看到我。”
“那您的笔记现在都变成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了。至少成为研究象州温泉的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