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聚显然没想到,我最后还会让他再讲几句。
唉,这也难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规矩,这些套路,他们以前可从来没有讲过,只能以后慢慢教他们吧。
正常情况下,是最大的领导作最后的总结发言,不可能是他讲了,别人来总结。
当然有时候主持人最后会讲两句,但那个也只是程序上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先把领导讲话的几个要点复述一遍,然后拍几句马屁。什么领导的讲话很重要啦,很有操作性啦,很有实践性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啦,大家会后一定要抓好落实啦之类的。
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我这刚才忽悠了大半天,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后刘聚的讲话,才是正式的大忽悠。
但刘聚他不懂这一套呀,听我说让他再讲两句,他倒好,来了句:“我刚才已经讲完了啊!四头领讲得很好啊!大家散了后该干嘛干嘛啊!散了!”
接着,众人就呼呼啦啦地走出了大厅。
你说这刘聚最后的讲话,搞得他象是个主持人,我成了大领导一样。唉,看来这锥子山要走上正轨,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散了后,罗仁来问我,是不是回去休息。我让他先回去,我估摸着刘聚还得来找我。
果不其然,刘聚站了起来对我说:“胡先生,先不忙走啊。待会儿我们去师弟那里好好聊聊。”
说完,他又吩咐一个小喽啰,让他准备一把交椅,大小陈设与常遇春、张思淑的一样,说是也在摆在上面。
我忙制止道:
“摆上面不合适。上面还是你们三个师兄妹,这样看起来三把交椅也很协调。
如果再加一把上去,四把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就摆在杜黑子的对面最好,这样上面是大头领、二头领、三头领的位子。下面一左一右是四头领、五头领对面而坐,整体布局看起来也合理些。”
刘聚见我这么说,也没做过多争执,就依了我的意思。
从此以后,我就坐在了这三大头领跟前,侧面对着他们,正面对着的是杜黑子。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和刘聚就一起去了常遇春那里。
我和刘聚到常遇春那里时,蓝氏正抱着儿子在和他说话。这时蓝氏已经出月子了,我们一看这一家三口也是其乐融融的,真有点儿不忍心打扰他们。
蓝氏一看我们来了,估计我们是来找常遇春有事的,就跟我们打了个招呼之后回她那边屋里去了。
小喽啰很快就沏来了茶,刘聚喝了一口,就开始步入正题了,
“师弟啊,本来你现在正是养伤时期,还下不得床,应该需要静养,我们不该来打扰你的。
但眼下锥子山的情况你也知道,这两百多号人都指着我们生活。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得在一起好好合计合计,只是又要耽搁你的休息时间啦。”
常遇春听刘聚这么一说,赶紧道:“师兄,你这话说的太见外了。我是要静养,但也不能一天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啊。还好有蓝氏带着儿子常过来跟我聊聊天,不然我这到时候伤好了,又会憋出别的病来呀!哈哈。”
刘聚听他这么说,就不同意了,说:“哪还有静养能憋出病来的,能憋出什么病?你倒说说。”
常遇春知道是师兄关心自己,怕耽误了自己的伤势,就跟师兄开玩笑道:“这要是让我静养半年,都不和别人说话,我可能会憋出哑巴的毛病,因为太长时间不说话了,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哈哈!”
刘聚听了也哈哈大笑,道:“师弟啊,你都伤成这样了,还有心思开玩笑。既然你不嫌我们打扰你,那好,我们今天就来打扰你一番。你倒说说,我们锥子山下一步该怎么办?”
常遇春略作了下沉思,道:
“师兄啊,受伤这么久,躺在床上的日子我也想过很多。
我们锥子山就是再怎么闹腾也闹腾不出定远县,把定远县城攻下来,把城里的蒙古兵杀个精光,对于师父当初的整个反元大业来讲,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当然肯定是有一点小作用的,我是指起不了大作用。”
听到这里,刘聚“哦”了一声,问道:“那你认为要怎么样做才能对整个反元大业起到大作用?”
常遇春道:
“我的意思是反元大业仅靠我们锥子山的这几百人马肯定是不成的。
而且这锥子山的情况你也清楚。兵器、粮食、装备都得靠去外面抢,就我们这几百号人,去跟蒙古大军打仗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且我们的兄弟也都不象别人的正规部队一样,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一旦遇到强硬的敌人,或者处于下风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指挥了,就象一盘散沙一样。
我认为,我们锥子山的未来,就是要找个靠得住的人入伙。现在各地都有起义发生,特别是红巾军起义闹得是风风火火,就连濠州的郭子兴也打着红巾军的旗号。
我看我们是不是要找个适当的时机,找准合适的目标去入别人的伙。
不然,在这锥子山,我们也只能当一辈子的山大王。”
常遇春霹雳叭啦的一阵讲完,刘聚沉默了很久,才说道:
“古人有句话叫‘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反元大业仅靠我们锥子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但如果我们冒冒失失地就去投靠别人,谁知道别人会不会只是拿我们当枪使,拿我们当炮灰?
脏活儿累活儿送死的活儿都让我们去干,有利可图的时候就把我们扒在一边,到时候那才是后悔莫及啊。
眼下在锥子山,虽然我们的力量薄弱一些,但只要我们能顶住蒙古兵的进攻,能够跟他们纠缠,那还是我们自己在当家作主啊。
一旦入了别人的伙,好多事情就由不得自己呢。”
看来这师兄弟两个的意见有分歧,而且分歧还不小。
常遇春还是认为应该去入别人的伙,人多力量才大,才能与蒙古挞子抗衡。
我看他们两个要是这么争论下去,也不是个事,也没法解决问题。
于是我开口道:
“大头领、二头领,其实你们刚才的分析和想法,都是为了锥子山的这帮兄弟,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先说说常大哥的意见吧,的确如你所说,单单凭着锥子山这几条人马,确实难有作为。但这入别人伙的事,一是要谨慎,二也是要看时机。
就说这眼前吧,红巾军闹得是沸沸扬扬,力量最大的有两支,分别是刘福通和徐寿辉。但他们的部队离我们这里远,我们怎么去投奔?
这两个人我们也没打过交道,为人怎么样我们也不清楚。就这样贸然去投奔别人,我看也不合适。”
常遇春道:“我看濠州的郭子兴不错,他手里有几千人马,和我们往来也较频繁。上次我们进攻定远城失败,亏得他去攻怀远县,这进攻咱锥子山的兵才撤退,不然我们锥子山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一听常遇春要去郭子兴那里入伙,我心里就紧张了。
这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啊!郭子兴活不了两年啦,后来他的手下四分五裂,大部分都跟了朱元璋了。
现在去投奔郭子兴肯定不合适。搞不好郭子兴死了,我们还得卷入他几个儿子及部下还有朱元璋的争斗。这可得劝住他,但这理由我又不能明说。
我略作了下思考,对常遇春道:“郭子兴可万万投靠不得。”
此话一出,刘聚和常遇春都是一惊。
常遇春道:“胡先生为何这么说?我们愿洗耳恭听。”
我理了下思绪,缓缓道:“为什么说万万不可投靠郭子兴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接下来,我逐一分析了这三条原因。
这其一,郭子兴非大将之材。
当时锥子山的兄弟进攻定远城的时候,郭子兴去攻怀远县。他都已经将怀远县城攻下来了,竟然在敌人回援的时候弃城而去,回了他的濠州。
如果郭子兴有大将之材,怎么可能将刚攻下的一座城池拱手让回给敌人?
当时,蒙古兵回援的主要是两支蒙古军,一支是安丰路的五百援兵,一支是从定远县撤回的四百蒙古军。
这两路蒙古军都是听说怀远县遭袭,紧急回援的,都是一路狂奔到怀远县,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
而此时的郭子兴手里有七、八百人,而且还有怀远县城的防御工事可依托,又是以逸待劳,这仗怎么打都是赢面大。
可他竟然是直接弃城而去,从怀远县抢了大把的物资,杀了一批蒙古人就跑了。这哪象一支能平定天下的军队呢?
这个行径和土匪没什么区别。就是攻下个地方,抢了东西就跑。所以,我说郭子兴非大将之材。
这其二,现在去入伙的时机不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他们两个打了个比方。
为了能让他们两个更好地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我就拿杜黑子和刘三狗子的事例,给他们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