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值月初,晚上也没有月亮。在那个漆黑的夜晚,陈维林率领着天狼特战队员,一路杀人、一路虚张声势、扰乱敌军军心。
很快,正对桑落洲的陈友谅岸防军大营彻底沦陷了。
常遇春、蓝玉、傅友德的三路大军是追着溃散的岸防军的屁股一路杀将过去。
陈友谅在睡梦之中被前来告急的兵士惊醒,当他得知朱元璋部已成功渡江的的消息之后,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
就在陈友谅不知所措之际,张必先、康泰、张定边、王厚义等心腹将领迅速来到身边。
当时深更半夜的,只知道朱元璋的部队渡江了,岸防大营失守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当时也就是桑落洲正对面的岸防大营被常遇春占领了,湖口正对面的岸防大营还好着呢!
不过这些情况,谁又能真正完全掌握呢?那可是一个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呀!
此时陈友谅做了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连夜携带家小,在张定边、王厚义等心腹的护卫之下逃往武昌。
当然就当时的情况,连夜携带家小逃跑也许并不是陈友谅的初衷。他或许是在众心腹的“苦劝”之下,才不得不接受那句古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
但陈友谅终究是跑了。
他这一跑,大汉军队是兵败如山倒,朱元璋的“三线快攻”方案取得巨大的成效。
朱元璋毫无悬念地拿下江州之后,更是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三路大军继续西进,追着陈友谅的屁股就是一顿穷追猛打。
三路大军是先后攻克蕲州、汉阳等战略要地。陈友谅直到退到武昌,才算稳住了阵脚,组织兵力与朱元璋的追兵对峙。
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汉的军队是因为在江州准备不足,一路兵败如山倒。待得陈友谅在武昌站稳了脚跟,大汉兵力占优,特别是水军占优的优势又凸显出来。
朱元璋是审时度势,立即命令三路大军后撤,在做好江州一线防御的同时,做出了一个当时无比正确的战略抉择——派出以康茂才为首的代表团向驻守在江州南边的各大汉将领说降。
康茂才的第一站便是龙兴(今南昌),当时龙兴的最高行政及军事长官叫胡廷瑞(后为避朱元璋字,改名胡美)。
胡廷瑞也是最初跟着徐寿辉起兵之人,陈友谅杀害徐寿辉之后,并未对胡廷瑞进行清算,反而任命他为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
陈友谅之所以如此厚待胡廷瑞,因为他是自己心腹康泰的亲舅舅。
当初朱元璋三路大军兵临江州,陈友谅连夜逃奔武昌之际,他并未让康泰随行,反而是交给他一个任务,让其率部分水军迅速沿鄱阳湖南下,进入龙兴,与其舅舅胡廷瑞一道驻守龙兴。
陈友谅的这一步棋要说确实是一步好棋。
康泰率部分水军进入了鄱阳湖,从南面对江州形成牵制,朱元璋必然不敢让大部分兵力继续逆江而上,对武昌形成威胁。
另一方面,胡廷瑞终究是徐寿辉的老兄弟,虽然自己也给他升了官,还有着与他外甥康泰的这一层关系,但陈友谅还是放心不下。万一胡廷瑞投降了朱元璋,那情况就不妙了。如果康泰能到龙兴,胡廷瑞必然有所顾忌,不会轻易向朱元璋投诚。
事情最初也完全按照陈友谅的预想发展,当陈友谅在武昌站稳脚跟之后,朱元璋立即让三路大军回撤。如此一来,武昌就不会受到任何威胁了。
当康茂才的说降团队到达龙兴之后,虽然胡廷瑞对其是热情接待,但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
康泰自然也与康茂才在龙兴会过面,上一次龙湾大捷,康茂才耍了康泰一把,康泰已恨死了自己这个族兄。但因为舅舅胡廷瑞在场,康泰也不能将康茂才怎么样。
一年之前,康茂才就曾来过龙兴说降。当然,那一次是无功而返。一年之后,当康茂才在次来到龙兴之时,恰巧康泰又在龙兴,似乎这一次又要无功而返了。
就在康茂才谋划着离开龙兴,下一步是去西南的新喻州(今江西新余),还是去东南的抚州之时,事情发生了一个超级大逆转。
这日晚间,康茂才正准备歇息,胡廷瑞差心腹副将郑仁杰前来相请,说是有要事相商。
康茂才琢磨着,胡廷瑞肯定已经知悉自己即将离开龙兴,应该是要与自己单独说几句告别之言吧。
当康茂才进入胡廷瑞的书房之后,郑仁杰立即关上房门,房间里只有胡廷瑞、郑仁杰和康茂才三个人。
胡廷瑞开门见山,立即问康茂才道,如果他率部投降,能不能答应他两件事。
听闻胡廷瑞此言,康茂才心中大为惊讶。什么情况?胡廷瑞这是要降?
康茂才本已对龙兴不报任何希望了,准备就在这两天离开龙兴了。怎么突然发生了大逆转?
按说这大半夜的,胡廷瑞把他找来,也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康茂才为了谨慎起见,立即反问道:“胡丞相,深夜找我过来所为何事?”
胡廷瑞没有绕弯子,他告诉康茂才,他准备投降朱元璋,不过想让朱元璋答应他两个条件。
这话从胡廷瑞口中亲口说了出来,康茂才便打消了顾虑,他问胡廷瑞是两个什么条件。
胡廷瑞告诉康茂才,第一个条件是投降朱元璋后,他想仍旧统领所属人马,不将他麾下的人马分散整编到其他建制。
第二个条件就是不管他外甥康泰愿不愿意投降朱元璋,都放其一条生路。
这第二个条件,康茂才心中自然是清楚的。康泰是陈友谅的心腹干将,如果胡廷瑞向朱元璋献了龙兴,可能康泰不愿意跟着投降。到了那个时候,他想请朱元璋放其一条生路。
不过康茂才还是有些担心,如果康泰根本就不想投降,必然会对胡廷瑞形成掣肘,胡廷瑞想顺利投降朱元璋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胡廷瑞告诉康茂才,这一层他早就想到了。如果要投降朱元璋,他必定先软禁两个重要人物。这一个人物是江西行省平章祝宗,另外一个就是他外甥康泰。
当初陈友谅任命胡廷瑞为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之时,就将心腹祝宗任命为江西行省平章同守龙兴。说白了,就是对胡廷瑞不放心,在他身边安插一个亲信。
后来,江州失陷,陈友谅担心祝宗一个人在龙兴控制不住局面,又派了康泰过来。
祝宗虽然是陈友谅心腹,但为人还真不是错。在龙兴与胡廷瑞共事期间,对胡廷瑞也是足够尊重。因此,胡廷瑞想投奔朱元璋,并不想杀掉祝宗,只是想软禁他。
至于胡廷瑞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康茂才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论是当初龙湾大捷时投降朱元璋的张志雄、梁铉等将领,还是新近投降的傅友德、丁普郎,朱元璋都让其仍旧统领所属兵马,并未打乱其建制。
只是对于第二个条件,康茂才没有十足的把握。
略作思考,康茂才给胡廷瑞出了个主意。让其在龙兴坐镇,控制住康泰、祝宗等人,同时派出一员心腹立即去江州向朱元璋请降。
当然,康茂才会派人同去江州。康茂才还会给朱元璋带去亲笔信,建议朱元璋接受胡廷瑞的这两个条件。
康茂才给胡廷瑞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他率龙兴投降的诚意十足,他这两个条件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胡廷瑞也认为康茂才这个办法靠谱。派人去江州请降,顺便说出这两个条件,朱元璋为了得到龙兴,必然会答应。以朱元璋的精明睿智,绝对不会为了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耽误龙兴这件大事。
不过康茂才还有一点没有明白的是,胡廷瑞缘何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毫无征兆地就愿意投诚了。
胡廷瑞也不隐瞒,当然也没法隐瞒,此事的关键在于一个已对朱元璋生死相许之人——于光。
不错,正是当初投降朱元璋后,丢城失地去应天请罪,朱元璋不断未追究其责,反而赐予衣冠及金连环的于光。
于光不仅建议朱元璋让康茂才去招降大汉将领,在被朱元璋赐予金连环后,更是自告奋勇去袁州走一趟,力争说服同为江西老乡的欧普祥。
于光到了袁州之后,自然是与欧普祥密议了一番。于光在欧普祥面前对朱元璋是大加赞赏,欧普祥本就对陈友谅杀徐寿辉,取而代之的事耿耿于怀,经于光这一说,欧普祥当即是动心了。
但欧普祥并没有立即答应于光投诚,而是说要等待时机。
当时欧普祥也有自己的考虑,他身处袁州,四周都是大汉的势力范围,突然宣布投靠朱元璋,必然受到四面围剿。而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是没有办法派兵来支援他的。
而就在朱元璋拿下江州之后,欧普祥认为机会来了。这个时候宣布向朱元璋投诚,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