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石虎的寿宴上,文武百官都是比较缩手缩脚的,没敢敞开肚皮去吃吃喝喝。石闵自然也不例外。
其余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事先填饱了肚子,然后去赴宴的。
但是石闵的话是从漳河大营赶回来,便是滴水未进的,好不容易等到寿宴开始,刚刚吃了一点东西,石虎又特么地说“两脚羊”的事情,还说得绘声绘色的!
故而石闵现在可以说是反胃想吐的状态,毫无食欲。
而董巧巧是一个持家有道的主妇,早已在府上备好了饭菜,就等着石闵回来呢。
“闵哥儿,你瞧瞧,今天可是妾身亲自下厨的。都是你平日里最喜欢吃的菜肴。有红烧排骨、麻辣梭子鱼、五花肉、苦瓜炒肉丝……”
“呕!”
石闵干呕了一下。
董巧巧吓得花容失色,赶紧拍了拍石闵的后背说道:“闵哥儿,你这是怎么了?生病了吗?”
石闵摆了摆手,脸色惨白地道:“我没事。巧巧,这段时间我要吃素,不要荤食!呕……还有,这几天都不要在我面前提及‘肉’或者‘荤’这两个字!呕!……”
石闵捂着自己的嘴,挥了挥手道:“等会儿你让下人熬一点粥送我屋里吧。我先回去歇息了。”
说完,石闵便夺路而逃。
真是太痛苦了!
石闵此刻深深地痛恨着石虎,痛恨着晋王朝,痛恨着这个混乱而残酷的时代,更痛恨着将自己带到这个乱世里来的老天爷!
如果仅仅是在后世的文章里看见这种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或许石闵只是愤慨一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现在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他的身边,他想去阻止,却没有这个能力!
徒呼哀哉!
……
春节一过,位于漳河北岸的汉军大营,便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招兵的盛况。
石虎给予石闵麾下的汉军的编制是五万人马,石闵自然不会吃空饷的。不论身处哪一个乱世,有人有枪便是草头王!
在招兵处那里排着长龙一般的队伍。
石闵就提着剑,在一个了望塔上观望。
这个时代的汉家儿郎的身体素质着实不行,不是他们的根骨不够好,而是营养跟不上,属于后天不良的那一种。
曾几何时,中原国家一向是鄙夷四方的戎狄胡蛮等异族的。
对于匈奴、东胡、娄烦这些游牧民族,战国时候的华夏诸国都能吊打一遍。连最弱的燕国都能扫灭东胡,辟地千里!
当时的华夏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强悍,再加上武器装备的优良故而可以以一敌五。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即便是匈奴人学会了汉军的很多军备技巧,也要三个人才能抵上一个汉卒!
历史上一汉敌五胡的真相,难道汉人比匈奴人更能打?
汉帝国在军备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大汉帝国西域副校尉陈汤曾经有过详细的论述。这位汉帝国名将,曾经阵斩匈奴郅支单于,并将其传首万里,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名言的。
他如此说道:“以前胡人士兵五人才能抵上一个汉帝国士兵。因为胡人兵刃朴钝,弓箭质量不好。现在听说他们学得了很多汉帝国的军备技巧,但仍要三个人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兵。”
不过,他口中的胡兵主要指的是西域诸国当中的乌孙国士兵。
那么,拥有着典范般的古典帝国军事体制,由钢铁武器装备起来的汉帝国军队,面对着“天之骄子”匈奴帝国军队之时,又将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晁错在他的《言兵事疏》一文中,对于汉军将士和匈奴战士的优劣做出过系统的总结与评论。
晁错首先肯定了,战马给匈奴帝国带来的军事优势。他说:匈奴的长处有三。
其一,攀山跨涧,汉朝的战马不如匈奴的战马。
其二,在崎岖的山路上,驰骋骑射,汉朝骑兵不如匈奴。
其三,风餐露宿,忍受饥渴,坚韧顽强,汉军不如匈奴。
汉帝国的长处有五。
其一,在平原上,汉军战车和突骑冲锋,就很容易能把匈奴打垮。
其二,汉军强弩的射程与威力,远超过匈奴的弓箭。
其三,使用强弩的汉军万箭齐发,匈奴的皮甲与木盾根本抵挡不住。
其四,汉军战士身穿铁铠,手持锋利的兵器,在弓弩的掩护下,排成阵列奋勇前进,匈奴的战士根本抵挡不住。
其五,当汉军战士在步下用长戟和刀剑近身格斗,匈奴根本不是对手。
晁错这段关于汉匈双方实力对比的论述,如神谕般地预言了李陵“横挑强胡”这一仗的战场态势。
汉帝国的前期反攻已经取得诸如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辉煌胜利。但由于牧人物资匮乏的天然属性,汉帝国并不能从胜利中得到多少实质性的补偿。
虽然汉帝国的财力依然可以支撑对于匈奴的远征,但是之前苦苦积累的马匹已经被严重消耗。因此汉帝国无法像之前那样保证全部战略方向上的战马供应。
这也是为什么李陵出塞千里,竟然没有骑兵掩护的原因。
说到李陵,石闵便不由得感慨这位大汉名将的命运何其之不幸。
浚稽山之战,李陵率五千步卒与八万匈奴人大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由于之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五千人对战八万人,还能坚持那么久,杀伤了数倍的敌军!可想而知当时的汉卒有多么强悍!
石闵正在感慨万千的时候,一个小校匆匆跑过来叉手道:“将军,王平将军请你过去一下。”
“何事?”
“他说有一个要入伍的年轻人,叫做文泰,是当朝司空文章的嫡长子!王平将军不知道要不要招收,想过问一下你的意见。”
“司空之子?”
石闵愣住了。
什么情况?司空的嫡长子要来入伍?!
羯赵国的司空虽然权力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地位,这司空之子怎么会莫名其妙地来参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羯赵国里权力最大的是大单于,而不是丞相。而羯赵国继承魏晋两朝的制度,施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乃是太尉、司徒、司空。
由于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是胡族建立的,这些政权在占据北方以后,大都摒弃本民族野蛮落后的统治方式,进而实行中原地区行之以久的封建制度。
而他们的官制受中原影响,基本沿用魏晋官制。
十六国时期多数政权为胡族贵族为主体,所以其中有一部分的政权实行了胡汉分治,即单于台制。羯赵国便是如此。
自先秦以来,胡族最高的统治者为大单于,大单于的任务是统辖胡族人民,如《晋书.石勒载记》所记:以大单于镇抚百蛮。
由于置大单于的政权以胡族贵族为主体,胡族人民是其基本群众和军队主要来源,所以大单于地位尤其重要。
当胡族皇帝以太子或亲属领大单于时,这个大单于实际上就是副王。
如石虎以其子石宣为大单于,石宣能羽葆、华盖、建天子旗帜。
又如石勒在位时先自谦大单于,即位皇帝后,便以子石宏为大单于,结果引发石虎不满。所以石虎争夺大单于,后来石勒死后,太子石弘立即拜石虎为丞相兼大单于,“总摄百揆”即总揽朝政,可以看出其地位显赫和重要。
虽然设置两套统治机制,进行胡汉分治,但实际上基本沿用的是魏晋官制,单于台制为辅助。如石勒采用的是九品官人法对士族进行评定、任用。
在这些胡人的国家里,汉人官吏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汉族地主被广泛地任用于各个领域,甚至就连独挡一面的高级军事将领也不乏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