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爱卿的,你打算让朕做些什么?”
徐睿虽然恢复了些许信心,但是习惯了傀儡的生活,一时也不可能改变。
“皇上,复兴齐国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当先将后方彻底稳固,再徐徐图之。
短时间抢回沛安,是不可能了,臣有意将此城定为京都,改名长安,广发檄文,昭告天下。
再将朝廷班底重新梳理,各司其事,但必须是品行端正之人。”
“爱卿有合适人选,可自行任命。”
“不可,皇上,大臣之选还需皇上钦定,臣可以提供建议。随皇上而来的四十余位大臣,虽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政治能力,但起码是忠于皇上,非胡作非为之人。
这四十余位大臣官位先不变,在其位观其行,若是实在不合适,再做调整。
还有许多官位空缺,需尽快补齐,这样各司其职,兢兢业业,我齐国才会发展迅速。”
“魏丞相年事已老,若是再统领百官,怕是力所不及啊,要不秦爱卿。。。。。。”
秦锋听出了徐睿的意思,是让自己当丞相啊。
若是统领武当系官员,捎带着朝廷官员,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朝中仍有四十余位大臣,还有不少大臣门生故吏遍布各地,现在统领这些老臣,怕是会适得其反。
“魏丞相虽已年迈,但德行兼备,理政方面颇有能力,可做百官表率,不宜轻动。”
“也好,就依爱卿所言,爱卿可梳理一份官员名单呈于朕。”
“是,皇上。若无它事,臣便告退了。”
秦锋也没矫情,虽然希望跟皇上达成共识,但是自己人用起来才放心。
倒不是又要架空皇帝,只是朝中的大臣有很多想法与他的思路相违背。
若不是要堵天下悠悠众口,秦锋恨不得所有的官员都经自己之手,这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实在不看好这种迂腐,愚昧的政堂。
回到郡守府,秦锋便开始梳理官员名单。
空缺太多,即使原有的官职不变,也要补齐不少空位。
必须要物尽其用,人尽其责。
高汕凉三郡之前安排的辅官,由于都不算什么大官,均已提名。
秦锋并不想托大,便将自己及手下管事皆安排在三郡及定水城任职。
并没有安排到朝廷中枢。
唯有禁军都尉一职安排给了楚凌风。
秦锋为报恩,建议升迁高忠顺进入朝堂。
楚凌风做事机敏,认真负责,而且是自己的小舅哥,这关乎皇帝安全的事情,交给他比较放心。
秦锋命人请来焦白,毕竟焦白也算对自己有恩,若是能痛改前非,为己所用,就再好不过了。
焦白是明事理之人,答应秦锋认真伺候皇上,不再愚昧圣听,话里话外都透着为秦锋马首是瞻的意思。
秦锋自然不会为难与他,便继续让他留在皇上身边,并提升为太常侍。
秦锋并没有进宫,而是让焦白把梳理好的名单交给皇上。
两日后的大朝会。
众位大臣首次踏入这新皇宫,均被皇宫的焕然一新及恢弘大气的样式所吸引。
朝会的宫殿名为太和殿,是秦锋仿后世明朝所命名,此宫殿足有两层楼高,华丽,威严。
众大臣拜见皇上后,均跪于地上,倒不是他们就非要一直跪着。其实在这个时代算是席地而坐。
秦锋则非常不习惯,便一直站在原地。
朝中大臣虽有些人心有意见,但也不敢多说什么。
徐睿自然也是如此,便直接进入主题,让焦白念皇诏。
四十七位大臣没出意外,还是原职。
高忠顺秉公职守,坚守北郡有功,升为廷尉,掌管司法。
秦锋提议的三郡官员,众位大臣也没有什么意见,都是些小官,对他们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念到秦锋等武当系众人的官职,不仅大臣们,就连秦锋本人也大吃一惊。
秦锋竟然被封为右丞相,爵位直接册封北候。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封王除了皇家中人是不可能,侯爵是最高的爵位了。
丞相本就是百官之首,右丞相更是高于左丞相,这下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李天鹏则被封为太尉,封爵关内侯。
太尉一职权力滔天,能调度天下兵马,只不过现在是乱世,听不听你的是另一回事。
房哲甫为御史丞,封爵右庶长。
御史丞为御史大夫副手,监管朝堂百官。
杨维才为尚书令,封爵公乘。
尚书令负责文书发起和呈送。
薛元为太仓令,封爵公大夫。
太仓令主要管理国家粮食钱财的储备。
楚凌风为卫尉,封爵右庶长。
卫尉则是禁军最高长官,负责皇宫的安全及守护。
根据当代爵位分为二十等爵,由低到高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一众将军及管事均有封赏,也都赐了爵位。
至此,朝内文臣有一大半出自武当系,武将就更不用说了。
秦锋不知这是徐睿害怕他才给他的封赏,还是焦白为了讨好他,又给皇上灌了迷魂汤,才会如此。
“三公”改为“四公”,四公中有两公是自己人,还有房哲甫的御史丞几乎也能算一半了。
九卿中,自己人也担任了不少重职。
看来此次想低调根本不可能了。
四十七位大臣则各怀鬼胎,虽然品行都不算差,但是面对如此情况,也不得不加以考量。
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秦锋怕是第二个宦党,要架空皇上,独揽朝政。
只有少部分人觉得是秦锋等人应得,毕竟救驾之功摆在眼前,被皇上重用也实属应当。
但是不管是谁,在有个方面都对秦锋还是佩服有加的,那便是秦锋治理的高郡,繁重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没有不说秦锋等人好的。
皇诏出于圣上,自己又无力去反对,那也就只能认了。
只能期盼秦锋不像宦官这般,只懂祸乱朝纲,无所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