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撒吉思一副不置可否模样,郭侃努力让自己静下心,盯着地图,脑子飞转。
半饷后,郭侃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他抬起头,对着撒吉思说:“大人,你看要不这样如何,我为你谋划一个万无一失的计策,希望你能同意我领稿城军先行撤军。”
“你——这是在跟我谈条件?”撒吉思眼里眯着精光。
“在下不敢,只是如果稿城军不先撤退的话,恐怕这个计划的实施效果得打个折扣。”
撒吉思盯着郭侃,缓缓说道:“要是,真的如此,我可以答应你,让稿城军先行撤退。不过,你这计策得有用才行。”
“计策当然是没问题的!”郭侃捋了捋鬓边有些杂乱的发丝,清咳一声,说道:“我这计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且先后顺序千万不能乱了。”
撒吉思点了点头。
“第一,后天稿城军便开始整军北撤。”
撒吉思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
郭侃却似乎没看到,继续说道:“你可以调一部分军队,扮成稿成军,与我们一起先行北撤,过鸭绿江北上,直接先到五老山城设伏。
第二,把高丽和谈使宋彦琦找来,告诉他我们可以不再围攻龟州城,并全部释放龟州的守军,条件是让他再准备五千石粮食。同时,派人过去,以交接为名,拖住龟州的东真兵。
第三,给宋彦琦一个比较清晰的暗示,让他向东真军透露消息,我们之所以急着撤军,是因为蒙古国即将有大变发生。”
撒吉思脸色一变,喝道:“这怎么行,如此机密之事,怎么能透露给东真军知道!”
郭侃微笑着说:“大人别急,且听在下解释。
咱们知道窝阔台汗王病情之事,已经半个月了。你想想,忽察的信息来源即便没我们迅捷,也差不多该知道这事。这种事,瞒不了太久时间的。而且,我这么做,主要的目的,是让东真军分兵。”
“分兵?”
“是,忽察一旦知道了窝阔台汗病重的消失,大人你觉得他第一反应是什么?”
“马上赶去和林。”撒吉思若有所思地答道。
“是的!他一定会急着过去,与他父亲一起为争夺汗位而努力。如果我们能够拖住东真主力的话,那么忽察能带走的兵,最多便是他的三百亲军。
那我们先派出去了兵力,与洪福源的沈州兵一起,要歼灭这三百人,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而后,再回过头,聚起所有兵力,对付没有蒙古兵的东真军,便有八九成把握了。”
撒吉思半闭双目,静静沉思。
郭侃也不催他,稳稳地坐在边上,等着他消化自己的方略。
“分而击之,的确可行!”撒吉思终于睁开了双眼。
郭侃对他抱拳一礼,说道:“如果大人需要话,郭某回到稿城后,愿说服义父史元帅,并联合河北、山东等地汉部,以随时听从斡赤斤王爷的调遣。”
撒吉思心里一动,无论是斡赤斤还是自己,都一直在想办法染指中原的汉军,但并没有太多机会。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汉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但没有这些汉人,想从中原之地源源不断地获取财物,那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郭侃的身份他倒也清楚,其义父史天泽身兼中原五路万户,而且还是窝阔台汗上位之后,最早受封的三位汉万户之一。其在汉地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如果真的能得到史天泽的支持,对于斡赤斤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助力。
“好!”撒吉思不再犹豫,在他看来,放一支疲弱不堪的稿城军先走,以换取史天泽未来的支持,这生意绝对是可以做的。
听说了可以分别歼灭忽察与东真军部队,只不干只好咬着牙,暂时吞下失去阿叱的愤怒,同意了郭侃的方略。
然而,当郭侃率着稿城军与一千开元兵率先北撤之后,事情的发展便完全脱离了撒吉思的控制。
……
在灭杀了阿叱百人队的第二天,赵权便开始着手应付只不干可能倾泄而来的怒火。
赵权如今已经完全相信,大乌泰会支持他对蒙古人的这种近乎放肆的行径。因此,他担心的并不是只不干率军来攻,凭着朔州城,他还是有信心跟只不干正面一战。
但是,赵权在心底,却极度担心郭侃会率着稿城军前来问罪。与稿城军开战,并在阵前与之前的袍泽相互拼杀,那是他连想都不敢的事情。要真的如此,他唯一的选择,便是直接开溜了事。
当然,即便是真的开溜,也不能真的就这样拍拍屁股便走。
赵权给龟州的大乌泰送去急件,让他率依然驻守在那的东真主力,北撤至朔州。
龟州的高丽守卒,实际上在三个月前就举城而降了。一是李元的功劳,他亲自入城劝降。二是龟州城内的可吃的东西彻底完全被吃光,再不投降,只能吃人了。
这些降卒被隐密地押至朔州,分给城外的高丽人,成为他们免费的劳动力。
而东真军主力,依然守在龟州城外,摆出一副依然没有攻下城池的样子。以防只不干动心思,让他们南下作战。
信发出第三天,忽察却领着他的三百侍卫军先至朔州,带来了一堆赵权始料未及的消息。
当只不干让也速不花,率着他的一千五辽阳军,赶至龟州时,大乌泰刚收到赵权的来信。知道东真军开始与只不干交恶之后,大乌泰不由分说,先跟也速不花打了一战。
也速不花原以为,到龟州的任务很简单,有未攻破的龟州城在,他只要负责拖住东真主力即可。猝不及防之下,一战而败。所幸大乌泰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反而与也速不花开诚布公地长谈了一次。
在辽东的各支势力中,辽阳军与东真军的管理区域并不接壤,双方对于向外拓展势力也都不是很感兴趣,因此相互间从未发生过矛盾冲突。算下来,四个东道诸王家族中,与忽察关系最好的便是也速不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