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目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利益而发动的,就比如李自成的农民军,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因为土地兼并加上灾害的发生,让农民颗粒无收,不得不拿起武器与朝廷开战。
说白了还是为了利益,他们所代表的不同阶级,自然的就会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澳洲发动对海外领的清缴行动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受到侵害。
在这一地区其实土著的威胁并不算大,毕竟他们的战斗力摆在那里,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他们的战斗力都不强,更何况是与澳洲这样的强悍对手进行作战,别的不说,光是在武器上就属于不对等的关系。
荷兰人可不认为澳洲这是在清缴土著,而是在加强这一区域的势力扩张,从无到有,澳洲人最大的市场在大明,每年出口到大明的货物总算数从几艘到目前的一百六十艘船次数,这个上升点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控制这段海路的必要性。
只有控制这里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所以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一次扩张行为,奈何马尼拉却是没有一点任何的反应,也许是有过,不过已经被澳洲人成功说服了。
也不知道澳洲人用什么方法将他们说服,并且同意了撤军,这就荷兰人有些尴尬了,本身的话他们因为对马六甲的控制力度不够,所以并没有驻军。
现在西班牙人的军队一撤走,等于澳洲在东南亚的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了本地区第三大军事集团,这样的话荷兰将会非常危险,当初他们是怎么从西班牙人手里把地盘抢过来的,澳洲人也会用同样的方法。
为了应对澳洲的军事行动,巴达维亚又增兵又加强巡逻的就是害怕那一天说不定澳洲老就直接打过来了。
不过澳洲大使已经说了,澳洲不会对自己的盟友下手,但是如果发现对方对澳洲有敌对行为,不排除首先使用武力。
首先使用武力,而不是不首先使用武力,这里面可以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果是不首先使用的武力的话,那说明澳洲并没有对这里关注,但是首先就大大不同了。
看样子他们势必要增强自己在这里的势力,同时军事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候荷兰要反对,那么澳洲就有理由进行作战了。说不定他们就是要这个目的。
澳洲人和西班牙人走的非常近,双方进行了多次的谈判,是否关于联合起来对付巴达维亚还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西班牙人对于澳洲的行动已经完全支持。
他们驻防在吕宋的军队已经开始撤离,将防御权完全交给了澳洲人,澳洲在这里原本就驻守了两百多人,如果加上国内的士兵的话,那么至少将会达到千人以上的规模,这样大的规模,的确是让荷兰人比较担忧。
不说别的,光是这样一支军队就在边上,就够让他们担忧的了。
总督阁下,请您放心,澳洲与荷兰之间的友谊是长久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件事而伤脑筋,你觉得呢。
李志清作为澳洲派出的谈判代表,坐在了巴达维亚的总督府内与范迪门进行了谈判。
说真的这次的谈判在他看来没有必要,李志清是国内少有的主站派,他认为就不应该与荷兰人谈,直接出动军舰进行威慑,逼迫对方对同意,不同意又怎么样,那就直接开战。
解决大明问题之前,完全可以解决了荷兰人在帮助大明,而且还可以彻底的控制东南亚的市场,不但可以减少关税,还能将市场扩大。
要知道澳洲的货物进入荷兰人地盘销售,是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税金的,这笔税金可不少,一年下来要是你出口的东西多,可以说税金还是挺高的。
李志清这家伙就是其中一家企业的股东,对于每年缴纳这么一大笔的出口费用给巴达维亚政府非常不爽,所以他觉得应该用兵威慑。
像他一样想法的主战派还是不在少数的,不过澳镇政府是绝对不同意的,贸然用兵是大忌。
贵方可是答应过不在这里驻防超过千人以上的部队,舰船不会超过一千吨级的,可是现在你们已经违反了条约。
当初澳洲与荷兰人联合的时候的确是说过这样的话,并且说过不在这里驻防军队,即便是驻防军队数量也不会超过太多。
但是现在情况变得不一样了,澳洲要对大明用兵,对于自己的必经路线,就需要控制好,保证前方的部队补给,这样就可能与荷兰人发生冲突。
荷兰在这区域是地区性的大国,西班牙人已经被他们彻底的压制住不能动荡,但是突然多出来的澳洲,明显有与他竞争的可能性,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得不提出抗议。
抗议的目的很明确,要求澳洲履行自己当初的说过的话。
这是荷兰人第一次提出抗议,抗议的目的很明确。
所以才会有李志清来谈判,这谈判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澳洲人不能违背当初的协定。
可是澳洲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会同意他们要求。
总督阁下,您应该相信我们的呃诚意,这只不过是一次我们澳洲内部例行军事行动,所以还是请您放心。
放心,怎么放心,澳洲就要将大军放到了自己家门口,他们还能放心吗,所以不可能放心了。
如果这样还没有自己的意见,那澳洲人一定会得寸进尺,不用想都知道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一定会对荷兰进行更大试探。
范迪门有种感觉,自己的事业最终会断送在澳洲人手里,虽然他很不想承认,但必须承认,澳洲人在这里的扩张他已经非常难以阻挡,加上有西班牙人的支持。
总督阁下,我们可以与你签订协议,保证不会侵扰到荷兰的利益,甚至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们的驻军人数绝对不会超过条约上的人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