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工作就不一样了。
每个月都能发工资,还有工业券。
尤其一些好的单位,一个月得好几十块的工资呢。
而且能在城里工作,谁希望能在乡下干农活儿啊?
城里人干的,那都是很体面的活儿。
乡下人做的,都是粗活累活。
别的不说,城里人在厂子工作,不用经历的风吹日晒的吧。
可是乡下人呢?
夏收的时候,都快晒脱皮的。
所以乡下的女娃娃,没一个不想嫁到城里去的。
谁家要是能去县城里工作,那绝对是惹人羡慕的存在。
结果现在,宋安安这丫头就因为帮了人家一个忙,就这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呢。
这是不是走了狗屎运又是什么?
宋安安消化了好一会儿都没消化过来。
见宋安安这样,周爱国赶忙问答,“宋安安同志,是不是对我感谢的东西有什么不满意的。
如果你还需要什么,尽管和我提便是。”
宋安安抽回神来,冲周爱国道,“周爱国同志,我就帮了点小忙吗,你这又是送东西,又是送工作名额的,多不好意思啊……”
周爱国道,“宋安安同志,你不接受的话,是我们两口子不好意思才对。
你的一个举动,拯救了我的家庭。
我是面粉厂的副厂长,正好这一次我们厂子招工,我给推荐一个名额,也是顺手的事情罢了。”
见人家这么说,宋安安也就接受了。
毕竟工作名额是真的让人很心动啊。
就算她自己不去,工作名额卖出去,那也得不少钱的。
宋安安记得原着里写过,一个知青想买一个工作名额,花了一千块都没买到。
宋安安对上周爱国诚恳的眼神,便道,“好,周爱国同志,那我接受你的感谢。”
周爱国见宋安安接受了自己的感谢,反而高兴地很。
宋安安想着,人家既然给她送了这么多的好处,请人吃顿饭是必须的吧?
于是宋安安冲周爱国道,“周爱国同志,去我家坐坐吧?”
周爱国却看了下自己的手表,“宋安安同志,我就不去坐了,厂子还有些事情,等着我回去处理呢。
我得走了,下次有机会再来拜访。”
周爱国说着,拿了一封介绍信给了宋安安。
这个是周爱国给宋安安推荐宋安安进面粉厂的介绍信。
宋安安回头拿着介绍信,就可以直接去面粉厂那边报到。
或者说,宋安安直接来县城找她都是没关系的。
宋安安收了介绍信,周爱国便蹬着自行车走了。
见人家有事儿要忙,宋安安也不好多挽留。
不过周爱国来了这么一出,在生产队弄出来的动静还真不小。
这会儿,大家看着宋安安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一个个都带着浓浓的羡慕之色。
花婶子对宋安安也是羡慕不已。
不过难得的,她竟然没有酸。
她对这丫头的印象真不错,换作大队的其他人,花婶子估计早就酸死了。
花婶子带头冲宋安安道,“安安丫头,这是恭喜啊。
好人有好报呢!
你这人心地善良,这不,自己福报不就来了吗的?
这以后能去县城工作,得多有出息啊!”
花婶子话落,其他人跟着纷纷应和。
可不是嘛?
以后能去县城工作,能没出息?
宋安安这事儿,谁来了都得羡慕个几句的。
这丫头以前是个苦的,没想到这嫁人了以后,福气就来了。
宋安安笑着冲花婶子道,“花婶子,我也没想到随手帮人能遇到这事儿。
刚才谢谢你去通知我啊,这个大枣你拿回去吃。”
宋安安说着,从周爱国送给她的大枣当中抓了一把出来,塞给了花婶子。
花婶子一看宋安安塞过来的大枣,脸上更是笑开了花。
这大枣可是补气血的好东西啊,宋安安竟然给她抓了这么一大把。
她就说,这丫头是个好的,人大方嘛!
其他人见宋安安给花婶子抓了那么一大把大枣,看着花婶子的眼神酸溜溜的。
早知道这样,他们刚才就去帮忙喊宋安安了。不过跑一趟而已,能得到这么多的大枣,多划算啊。
宋安安道,“花婶子,我得把东西先送回去。”
花婶子点头,“好,你去吧。”
宋安安说着,便离开了这边。
这些还留在原地的队员则是在一起讨论起来,无非是说宋安安的运气多好。
花婶子则是不断的在夸着宋安安,说宋安安是好人有好报。要不是宋安安人心地善良,被老天爷眷顾,哪能遇到这种好事?
平时大家都不见花婶子的嘴里夸过谁,现在这样的夸宋安安,还让人挺意外的。
对于没娱乐方式,爱八卦的年代,但凡大队有点什么事情,传播的速度是极快的。
所以没多久功夫,整个生产队都知道了宋安安得了一个县城面粉厂工作名额的事情。
宋家这边,很快都知道了。
宋老二和乔翠花都很高兴。
毕竟宋安安是他们的闺女,她有出息做父母的能不替她开心么?
宋玲玲这一房人却嫉妒坏了。
宋安安那个小贱蹄子,竟然能得到一个城里工作的机会呢?
宋玲玲一直以来就想着能去县城工作。
可是自己家在城里没啥人脉,想去城里工作又怎会是容易的。
现在自己一直奢望不到的东西被宋安安得到了,宋玲玲咋可能甘心。
不行!
这个工作名额,不能让宋安安拿到。
要去城里工作,也得是她去才对。
宋玲玲知道,即便她爷出头直接找宋安安要这个工作名额,依着宋安安那性子肯定不给。
这事儿还得让他二叔去说。
她就不信了,宋安安连自己亲爹的话都不听。
宋玲玲这样想着,就去和自己的父母说了一声。
知道宋玲玲的想法以后,沈招娣非常支持自个儿闺女。
宋安安那个小贱人,以前只能给他们提鞋的存在,如今咋能让她比他们过得还风光了。
这个工作名额,确实得让给她闺女。
她闺女如果能去县城工作的话,到时候指不定还能找个城里的对象,嫁到城里去,总比嫁个乡下人来得好。
真有机会能嫁到城里,以后户口再能转到城里,可是能吃上商品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