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蹙眉,被人看穿,这脸已经涨得通红,随即认真回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不是贤才,国主要对付谁就对付谁,什么嫡子之战,什么阻碍,那是国主个人主观意愿,不是一个人挑起事端。只要这个游戏开始,你们只能成为被人推着不断前进的棋子,直到最后一个人胜出,不是吗?”
“哈哈哈……说得好。”
这人显然很兴奋。
这时宋平慎重其事地说道:“闻一,这案子交给你了。”
又是他?
闻一对此有些莫名其妙,宋明到底是谁的人?
莫不是个墙头草?
一个个算计他,到底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而眼下是配合,还是拒绝呢?
只是感觉一点点疑问,怎么生出这么一个无厘头的案子来。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
“这要有……”
“下官告退!”
宋平忽然恭敬道,于是拽着闻一直接往外走,门口的护卫胡一筒和闻金元,立即迎过去。
刚才话还没说宋平强势的把少年带出了,少年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厉声道:“宋大人,这是要去哪?”
宋平没好气道:“还能去哪里?当然是去你的衙门了啊!”
咦,不对?
不是说在二郡里面,其中一间房吗?
“不要疑惑了,我带你去就是了。”
“那,我的人呢?”
“呵呵……”
笑什么?
凭逻辑缜密的他来说,难道他们早就收到消息了!
真的是服了这个宋平了。
城西大道交叉口,坐北朝南,这么显眼的地理位置。
——提刑司。
在西滨,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而“提刑官”则每年定期会到所辖的州县巡查。
“哇,这地方真不错!比起薛大人的府邸不知强了多少倍了。”胡一筒惊讶道。
“切,没见过世面?”
“哼,你见过。”
这两人耳语了几句,还掐了起来。
第一道大门衙署大门西侧建有申明亭,现在有人站岗。
一进去里面很大。
闻金元一下马车赞不绝口地说道:“是啊,气派!”
第二道门叫“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西滨是一个礼仪之邦,必须上下有别,贵贱有等,礼制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提刑官当差?,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以示隆重。
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东为上首,故东角门称为“人门”,也叫“?喜门?”,?是供提刑官平常出入的?,而西角门则称为“鬼门”,也叫“绝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开,且死囚必须走鬼门。
仪门是提刑司署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
由于官府均为红漆大门,于是朱门便成为西滨官府的代名词,成为封建上流社会的仪门门外有联曰: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此联通过对比反衬出衙门内外氛围的天壤之别。“四时春”“和风甘雨”意味着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若没有“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除暴安良”又怎会有百姓的安居乐业?
仪门内侧也悬一联曰:
百载烟云归咫尺,
一暑风雨话沧桑。
此联以烟云、风雨比喻世道变迁,官海沉浮。
而大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在建筑上是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大堂为五楹厅堂,中间为三楹公堂。
以后少年可有的忙了。
“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西滨史·职官志七》。
西滨杖刑以下的犯罪,知县可判决;?徒刑以上的犯罪,由?知州判决,而“提刑官”主要负监督之责;州县的死刑犯一般要经过“提刑官”的核准,提刑司成为地方诉讼案件的最高审理机构。
“提刑官”还负责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以及接受民众的上诉。
“这地方如何?”宋平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闻一从马车上没吭声,而是风度翩翩的迈进府邸。
三班六房全在这里。
门口自家护卫整齐站在公堂门外。
一时之间,气氛变得很严谨了,闻一的第一句话就是,“各位辛苦了。”
大家异口同声跪在地上道:“参加闻大人!”
怎么不参见太守呢?
宋平端着一手,耐人寻味地说咳嗽了几声。
“还不参见太守大人!”
众人又齐声跪地:“见过宋大人!”还不禁纷纷抬眼看去。
这下好了,宋平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道:“免了,都进来吧!”
“谢大人!”
“……”
这个地方还是挺大的。
到时候他的人,也可以搬过来这里住,节约时间。
不过京州城一般官员早晨卯时上班,称为“点卯”。
官场遵循“日出而作”的古制:以“日出”时间作为一天“工作时间”的开始。
每天早晨日出,内衙宅门内就打点七下。
什么叫做“点”?这是一块挂在内宅门外铁铸的云头状“响器”,所以正名叫做“云板”。
其作用,就是通知内宅开门。
因为内宅的门平时是关着的。
用和它配套的棒槌打一下云板,就叫做“点”或“点一点”。
点多少下,是有规定的:丧三喜四,平时只点两点。
只有早晨的点,是由内宅的人开门出来“点”,而且一次要点七点。
这七点,表示七个字,其含意是“为君难为臣不易”。
听到这一信号,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上的衙役就依次接连地敲一通梆子(如果是府、道以上的衙门,还要依次擂鼓或放爆竹),名叫“传头梆”。
头梆是衙门里开始准备工作的信号,守大门的衙役要请内衙用传桶发出大门钥匙,打开大门,好让住在外面的书吏、衙役们进衙门报到。
过了一段时间,内衙宅门前又打点五下,据说其含意是“臣事君以忠”,或是“仁义礼智信”,或是“恭宽信敏俭”。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上的衙役听见这一信号,赶紧依次敲梆,这叫“传二梆”。
这套信号表示长官已经起床梳洗,准备到签押房办公了。
这时候,书吏们必须全部到位“点卯”(即点名)上班,整理出当天要处理的公文,汇集送到签押房,并收取前一日已经批下来的各类公文分发各房执行。
如果这一天是“放告日”或“听审日”,听见这一信号,大门上的衙役就举出“放告牌”或“听审牌”,把早已排队等候在照壁前面的诉讼当事人带进大堂院落,在月台(指大堂前面连接台阶的那一块地方;就是一个站台,就是从这里引申而来)下排队等候。
等到长官梳洗完毕,用完早餐,内衙击点三声,据说这是喻义“清慎勤”的意思。
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依次“传三梆”。
这套信号表示:长官要出内衙宅门了,各部门书吏、衙役都要肃立。
随着三梆声,长官走出宅门,前往签押房。
如果是升堂,则三梆一传,诉讼当事人全体下跪(西滨规定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可免)。
这时候大堂值班衙役擂响堂鼓,排列大堂两侧的皂隶拉长了调子齐声高喊:“升——堂——哦——!”长官就在这气势的烘托下,慢慢踱进大堂,在公座上入座。
早堂一般两个小时早堂一般一个时辰,长官起身,宣布退堂。
这时候衙役又擂响堂鼓四通,意思是“叩谢皇恩”,俗话就叫“退堂鼓”,长官在鼓声中回到内衙。
衙门开始午休。
下午如果长官出内衙办公,仍然要三次传点传梆,升堂还要再擂升堂鼓。
即使长官不升堂,凡是他到签押房办公、或到花厅会客之类的活动,只要他离开内衙,都必须传点传梆,警告闲杂人等回避。
到了傍晚,内衙击点三声,各门依次“传晚梆”,表示一天的工作结束。
书吏们将当天已处理、未处理的所有文件汇总编号,交由承发房登记封存,不值夜的书吏、衙役,就都可以下班回家了。
白天衙门里点、鼓、梆有板有眼,到了晚上也不是寂静无声,鼓梆之声依然有时有节。
整夜里,都有更夫在衙门内巡逻打更,敲梆报点,每更都有不同的更鼓数报时。
一般分一夜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以戌时为起更,亥时为二更,以下类推。一般起更不打更,从二更开始打更。
每更又平均分成五段,每段为一“点”既二十四小时。
更夫通常一人或两人,领口内斜挑着灯笼左手执梆,梆下挂一面锣,以梆声和锣声的多少,表示几更几点。
监狱里面,另有更夫巡逻,以锣声保持巡夜人之间的联系。
如果发现有情况,就敲“乱锣”报警。
监狱巡夜的方式:每更三名禁卒同时巡逻,监房内一人提锣,监狱内院一人提铃,监狱外墙一人用梆,每走十步击打一次,发一次信号,次序是先锣、后铃、再梆,“周而复始,不许断续,亦不许铃梆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