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有明一代,军礼形式内容丰富,“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禡祭之礼。及还,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之礼。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类附焉。”

魏广德所说的“大阅礼”,其实在后世就是阅兵仪式。

在明初的洪武、永乐时期,阅兵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这种阅兵活动多伴随帝王出师征伐活动同步进行的,注重军事实效性能,但时间、地点、形式等多为“随地而阅”,并不统一。

按照魏广德所看到《明实录》、《明会要》等文档中的记载,自洪武至今,各类“大阅”活动举行了二十余次。

只不过这些大多集中在洪武和永乐朝,特别是永乐中期时,明成祖朱棣曾校阅六师,邀请多国使节观礼,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魏广德想到的自然就是用阅兵展示大明朝的军力,不仅震慑北方草原,也可以传递到东、西洋,让他们不敢轻忽大明国力。

“现戚继光已经在京营多时,听说在他操练下,神机营已经有不小变化。”

魏广德说道这里的时候观察了下隆庆皇帝的表情,发现没什么变化,这才继续说道:“谭纶、戚继光皆是在江南统军作战多年的宿将,正好让他们主持此事,务必让大明重现开国时盛大军威。”

魏广德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两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操练军卒,让他们看起来悍勇无比。

他再想点办法,提高阅兵的观赏性和威慑性,总之,一切都要让人明白,大明朝军事实力很强。

魏广德说完话就看向隆庆皇帝,等待他的答复。

此时的隆庆皇帝也是在思考魏广德的提议,边军出塞是为了向蒙古人展示明军不屈的战力,而大阅是为了向周边展示军威。

大阅啊.....

隆庆皇帝虽然没什么大志向,可没大志向不代表他就不想做出点成绩,有点作为,最好青史留名那种。

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成化几朝都搞过大阅,但规模有大有小。

最后一次大阅是在成化十一年,此后九十四年间就再未行过此典。

隆庆皇帝不是个听到大阅就激动的搓手顿足、手舞足蹈的人,魏广德的提议很新奇,看上去也很诱人,可是他现在想的却不是成功后会怎么样,而是想到京营,想到大阅万一出现意外,丢了朝廷的颜面。

好吧,和之前那些成化、弘治那些皇帝不同,隆庆皇帝应该是和正德皇帝类似的人,不是性格,而是对京营的了解。

他可是在京城大街上看到过京营士卒懒惰松懈的人,也知道京营里的实情,因为勋贵和朝廷的原因,京营士卒每月的军饷其实只能拿到三成,而且训练不足,兵员充斥老幼。

大明朝皇帝之所以还愿意让勋贵领京营,主要还是放心。

京营虽不堪用,可好歹他们还知道练一支精兵充场面,算京城内最强的一股战力。

维护皇权,这些兵马也足够了,只要没有外镇兵马干预。

若是把京营交到文官手里,简直不敢想会有什么结果。

良久,隆庆皇帝才迟疑道:“你说的第一条,我先前就说了,没有问题,至于大阅......

京营,行吗?”

魏广德闻言微微睁大眼睛,正待开口,就听到隆庆皇帝继续说道。

“京营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指望他们能爆发出什么战力。

若真是要大阅,我看还是从蓟镇和宣大挑选精兵良将参与。

既是大阅,必然有外藩使臣在旁,朕不想让他们看到京营那不堪的样子。”

“陛下多虑了。”

魏广德先前就想说话,可隆庆皇帝继续在说,他自然不敢插话。

这会儿皇帝说完,也该轮到他说了。

“京营的情况,臣当然知道。

既是大阅,自然要重练京营,可不敢让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出来见人。

臣觉得,谭纶既已是兵部侍郎,可让他再兼个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赞理京营军务就理所应当。

赞理军务,本就是主持京营日常训练。

再有既会选兵的戚继光,让他重新筛选京营兵士,将精锐合遍一营做为这次大阅的部队,大阅后保留做为京营作战主力,剩余老弱残兵可放归或者担任京营日常承担的差事。

这样,那支保留的精兵可只专注于作战训练,以后就不再理会杂事,平时以精锐之形象参与各种礼仪活动,若有战事也可以拉得出去。

而且,这事儿暂时还不急,总要给谭大人和戚将军留够练兵的时间不是。”

京营为什么缺乏训练,魏广德心里清楚,许多勋贵把京营当做免费劳动力,把大量京营士卒弄成自己的私奴。

奴役也就算了,还不给钱,而是发朝廷的军饷,还要克扣一笔。

要不是担心人在京师,扣的狠了闹出哗变,只怕京营早就空了。

试想饭都吃不上,谁还肯卖力,更别说卖命了。

按照魏广德的意思,把京营剩余的精锐单独编军,老弱就留给那些京城权贵去用,既能保持朝堂稳定,也能让京营重新恢复一丝战力。

不过这么做,貌似就有点像恢复到正德朝的样子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正德皇帝时期重练的京营,大量充斥抽调的精悍边军士卒。

可以说,正德朝京营的战力,直逼明初的京营是毫不夸张的。

隆庆皇帝想了想为什么那些文官不喜欢正德皇帝做的这一套,他也就释然了。

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可有时候真不是皇帝可以决定一切的。

就像现在,他知道正德皇帝搞的那一套其实可以提高明军战力,可他却很难重新拿起来,因为文官集团不喜欢。

到时候,他们只要卡住户部,就可以让军心涣散。

大明朝廷没钱是朝野共知的事儿,只要把户部的银子散出去,到时候没钱发军饷,他这个皇帝就会被架在火上。

魏广德的提议,或许是文官集团的底限。

不增调班军,而是从京营内部挖掘兵员,这样提升的有限。

或许有人会奇怪,谁不希望自己国家军队强大,可在大明朝,文官集团还真就不希望明军重现明初的军威。

为何?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土木堡之前,明廷属于文武相制状态,是比较平衡的。

但这个平衡,却是皇帝偏帮文官造成的一种平衡。

实际上,明初因为有那些沙场宿将的存在,武将才是左右朝廷的最重要力量,这也是明初的皇帝喜欢打压武将的原因。

他们的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让皇帝都担心的程度。

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好不容易才利用明军势危摄取部分军权,之后不断努力才形成以文御武的局面,当然不会拱手相让。

明军若战力恢复,则意味着可能又会涌现出无数明初那样的宿将,他们在战场上获取巨大的功劳,即便功成名就之后放弃军权留在京城养老,可以他们的功绩也足以对文官集团构成巨大压力。

所以,把明军战力保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状态下是最符合文官集团利益的。

也就是既能抵挡住北方来的威胁,又不会让他们有一战功成的实力,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不懂吗?

其实他们也明白,但他们的心思其实和文官集团类似,也不希望武将集团再度崛起。

有巨大威望和军队支持的将领,对皇帝来说简直是场噩梦。

想想朱元章为了对付淮西集团,那真是费尽心思就可想而知。

正德皇帝是个例外,或许他还有开疆拓土的心。

不过对于其他皇帝来说,他们不想这样,所以,也就只能那样。

魏广德的提议好不好,隆庆皇帝觉得可行,至于效果,那只能实施后才知道。

而魏广德也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成熟,或许还欠缺些东西,所以一直想再进一步完善。

一直拖到今天,终于在隆庆皇帝的逼问下说了出来,先解燃眉之急。

“朕知道了,下去后等谭纶进京,你和他多接触一下,给他透个底,蓟镇和京营,朕打算先交给他打理。”

隆庆皇帝终于开口打破了殿里的沉静,这一番思索着实耗费不少时间。

“臣明白了。”

魏广德躬身道。

隆庆皇帝起身,环视了空荡荡的大殿,这是他和魏广德谈话的习惯,身边不会留下一个人服侍,即便当初在裕王府,李芳很多时候都被派出去守门。

“戚继光那里,你也事先接触下,让他尽早拿出个练兵章程来。

此事,朕就交给你来办,以后入阁,也会是这个方向。

对了,还有福建那边开海的事儿。”

隆庆皇帝又开口说道。

“臣遵旨。”

魏广德微微站直后又躬身道。

“你现在还在礼部,正好让人整理下大阅的仪注,既然要做,就一定不要丢朕的脸面。

现在内阁那边,让陈以勤配合你。”

说道这里,隆庆皇帝微微停顿片刻,似是思索什么,然后才继续说道:“张居正那里,你也可以试探下,或许他不会反对。

朕记得,他对你的很多主意都很支持的。”

听到隆庆皇帝提到张居正,魏广德微微诧异,面露不解的看向皇帝。

隆庆皇帝只是嘴角挂着一抹笑容,“他有的时候也是不得不按照老师的意思行事,而且也无碍大局。”

隆庆皇帝居然给张居正讲话,这让魏广德更加惊讶。

“殷士谵那里,最近动作很大,你觉得徐阁老会怎么应对?”

没给魏广德惊讶的时间,隆庆皇帝忽然又开口问道。

最近殷士谵那边剪出徐阶党羽的动作确实很大,许多都察院的御史和六部官员被外放,都是吏部强力推行。

徐阶那边应该早就觉察到了,即便杨博拦下一些人,可毕竟不可能为此就和殷士谵公然撕破脸。

好吧,魏广德自认要是自己,干不出这样的事儿。

魏广德偷眼看了看隆庆皇帝,发觉他说道徐阶时脸上复杂的神情,一琢磨也回过点味来。

要说徐阶对皇帝来说最大的功劳是什么,当然是保证皇权的平稳交接,并对嘉靖朝的弊政进行拨乱反正。

对隆庆皇帝来说,徐阶是有功劳的。

可同时,也因为他和高拱之间的恩怨,让隆庆皇帝对他生出不满情绪。

一开始,隆庆皇帝想做和事老,可偏偏给了几次机会,结果似乎事与愿违。

那次“会食”,其实就是隆庆皇帝有意安排,希望高拱和徐阶化解恩怨,结果没想到高拱会说出那些话。

接下来,魏广德只好按自己想法分析了一番徐阶可能采取的对策。

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魏广德还在思考张居正这事儿,实在是奇了怪哉。

不过,就在出乾清宫门时遇到孟冲,手里端着一个盒子急急往乾清宫走,魏广德忽然明悟过来。

张居正,怕也是在交好隆庆皇帝身边宠信的太监吧。

利用这些太监不经意的给他说两句好话,可比张居正在隆庆皇帝面前说一百句好话还有用。

“孟公公,这是为陛下找到什么宝贝了?”

对于太监,魏广德一开始是好奇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那丝好奇早就烟消云散。

但是知道太监作用的他也不会轻易开罪谁,所以只要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魏广德一向都是以交好为原则,该送礼就送礼,该给笑脸就笑脸相迎。

“魏大人,这是皇爷那里出来。”

孟冲看到是魏广德,也是老脸笑的如同一朵菊花,笑道:“刚得了件好宝贝,这就给皇爷送过去,嘿嘿.....”

“呵呵,孟公公有心了,陛下那里还全仗公公的尽心服侍。”

魏广德违心的恭维一句。

“应该的,魏大人帮皇爷操劳国事,我们这些没卵蛋的就只管皇爷饮食起居,这也算是内外廷之分吧,都是给皇爷办差。”

腾祥、孟冲这些隆庆皇帝宠信的太监对魏广德印象都还不错,他不似一些文官,为了所谓“风骨”,见到太监就鼻孔看人。

要笑容有笑容,要红包有红包。

加之陈矩是不是也在他们这些人面前给魏广德说好话,以身示范,他当初和魏广德交往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内侍,可魏广德也是以礼相待。

魏广德能够真心实意对太监,这在这帮背地里自卑的家伙面前是狠刷了一波好感。

和孟冲分别,看着他急匆匆冲进乾清宫,魏广德只是轻轻摇头,然后转身就向宫门走去。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大唐繁荣系统时空战纪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慈悲大陆战记皇室店小二二十四卫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虚构三国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天下第一小乞丐扩军十万,直取三州崛起之第三帝国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唐逗南明义军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抗战之大国崛起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盛唐风云记重生之毒女很惹火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少年战歌三国平凡人生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强弓劲弩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安西兵日记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持秦明末平倭录割鹿记南宋特种兵庆帝元年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黄巾续命穿越错了怎么办无敌天下汉末无衣大明天雄军大清:第一廉官穿宋大忽悠无尽世界无尽征程南宋出圈记明海风云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