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工部和户部可以说已经准备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魏广德的视线看向张居正,他是首辅,现在又和宫中大红人冯保关系密切,所以宫里的沟通就是他来做。

曾经,这个位置是他的。

只不过因为一些事儿的发生,魏广德和冯保的关系逐渐冷淡下来,已经不复当初。

「宫里已经打了招呼,想来陛下和两宫应该已经知道了。」

主位上端坐的张居正缓缓开口说道。

正说到这里,门外书吏进门躬身道:「老爷,诸位大人,宫里来人了。」

闻言,张居正点点头,「让他进来吧。」

书吏出门,片刻后就有一个内侍进屋,先是一脸惊讶,毕竟屋里人有点多,还都是朝中大员。

很快,内侍稳住心神,走到张居正面前躬身道:「娘娘口谕,宣内阁三位阁老进宫。」

「可知娘娘何事相召」

张居正随口问道。

「奴才不知。」

在这么些朝中大人物面前,内侍可不敢放肆,谦恭答道。

「那这样,我们先进宫看看,应该就是说这件事儿,你们回各自衙门等消息,让下面也坐好准备,若是有了旨意,我们会最短时间通过六科审核,把旨意发出来,你们就按照计划尽快开工。」

张居正起身,对朱衡等人说道。

朱衡、王国光等人纷纷说是。

一行人出了内阁,小内侍带着张居正、魏广德三人前往慈庆宫,而其他人则径直出宫回衙门继续办差。

边走,王国光还在小声和朱衡说话。

「大司空,这银币还是优先铸造一批一两的和一钱的,京官们这个月的俸禄,户部就等着这批银子发放下去。」

「好说好说,钱模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户部银子到位,马上就可以开工。」

「银子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圣旨一下,户部终于可以轻松一年了。」

王国光不由得有些感叹着说道。

别人只看到尚书大人的权势和风光,却不知道坐在大明朝尚书位置上的压力。

特别是现今的大明朝户部,虽然现在不是嘉靖朝那时候年年亏空,可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当初留下来的财政窟窿,现在还有好多都没补上。

亏空数额巨大,户部每年节衣缩简开支,能剩余的钱财也是不多。

可以说,太仓虽然常年有百余万两存银,可其实都是已经预订出去的,只是户部一直压着不让提走,否则户部就空了。

要是期间发生个什么紧急的事儿,连灵活的银子都没有。

不过现在好了,今年的财政看样子能松活许多,至于能有多少,就看工部那边给不给力。

可以说,工部铸币越多,户部能够机动的银子就越多。

一百万两银子,户部至少可以有十万两银子的进账。

要知道,这可不是铜钱,而是铸造的银币。

铜钱,铸造一千多枚才一两银子,而换成银币的话,那就是千多两,户部就赚百两银子。

要只有,明朝铸币都是用钱模,铸造出来的钱币不仅精美,而且铸造速度也快,就算户部第一次拨出去百万两银子,其实也经不起工部加班加点铸造的。

弄不好,一年就是几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而且,兵部太仆寺常盈库里面,可是堆积这千万两白银。

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前些年的亏空,但至少能让户部好好松口气。

关键这不是短期收益,以后各地碎银子征收以后解缴朝廷,还要继续铸币。

毕竟以后,碎银、银锭这些是不能进入流通领域。

各家各户可以收藏一些银锭,但是却不能拿出来用,只能到官府兑成银宝。

那画面,想想都不要太美。

但就是铸币一项,不仅给工部找到一条源源不断赚钱的路子,户部也跟着沾光,能从中分到不少钱。

而此时慈庆宫门前,张居正带着魏广德等人已经到了这里等候。

小内侍已经进去复旨,他们还得在外面等着里面的通报。

不多时,那小内侍就去而复返,来到三人面前说道:「太后请三位阁老进去说话。」

三人又跟在内侍身后走进慈庆宫,来到正殿。

此时大殿左右坐着两宫太后,陈太后居左,李太后居右,而万历小皇帝则是坐在李太后右侧,此刻也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等三人进殿行礼后,陈太后就问道:「三位阁老,以前民间使用散碎银子交易难道不方便吗需要朝廷重定钱法铸币」

「娘娘,自古都是朝廷铸币,自商朝出现铜币,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确定了铸币权为朝廷专有。

再到秦始皇统一币制,黄金铜钱并行道如今,只是因为历代王朝都是以铸造铜币、金币为主,没有铸造过银币。

即便有铸造银币,也多是内廷御造用作赏赐之物。

而自宋朝时起,因铜料不足,钱币无法满足民间百姓和商贾流通之用,所以金银重新开始交易到如今。

因为朝廷从未打算铸造金银币,所以民间交易使用碎银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而朝廷和豪门大户则多使用金锭银锭。

这些金锭银锭的铸造,不仅成色不一,重量也是不同,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此次内阁商议定下由朝廷铸造大小金银币,也是为了方便民间流通。

特别是因为铜料导致铜钱不足,有了当一钱的小银宝出现,也可以适当弥补因铜钱不足导致市面流通困难。」

在张居正话音落下时,魏广德也向前走出半步,接话道:「据臣所知,福建月港自开海以来,夷人携带大量白银到我大明交易货物。

夷人所铸银币造型其丑无比,但是不管是银币的成色还是重量,却都是惊人的一致,据说其国铸造的银币通行东西所有国家。

而这些成色、重量几乎完全一样的银币,都是奉夷人国人之命铸造,由其国王列出铸币的标准,禁止短少。

其实,我们铸造的铜钱也是一样的,只是早先因为没有那么多白银,所以对于民间使用白银进行交易也都是听之任之。

而今海外大量白银涌入,还多是手工打制银币,这些银币在南方各省也颇受商贾和百姓喜爱,所以臣才斗胆建议由朝廷统一铸造大明银宝流通,免得将来市面上尽是那夷人所打造的银币通行。」

「本宫看了工部铸造的钱币,很是不错。」

听了魏广德的话,陈太后笑着点点头说道:「李后和皇帝也都很喜欢,既然朝廷铸币可以方便民间流通,那就内阁拟旨,尽快把银币铸造发行出去。

至于内阁拟重新确定朝廷的铸币权,禁止民间私铸铜钱一事,本宫也没有意见。」

说道这里,陈太后看了眼旁边的李后,见她也是微微点头,于是接着说道:「那就一并禁止吧。

民间私钱泛滥,也是朝廷铜料不足导致的,不得已而为之,现既然已经有银币为补充,自然最好不过。」

「遵娘娘懿旨。」

听到陈太后的话,张居正带头,带着魏广德和吕调阳躬身接旨。

随后,陈太后又询问了金币的情况。

奏疏中虽然说了朝廷也要铸造金币的事儿,可是工部仓促之间还没有拿出金币的样币,此次只有三种银宝,即一钱、五钱和一两三种银币,但是做工之精美却是远在西班牙银币之上。

只要朝廷铸造的银币能够保证重量和成色,要独霸大明,甚至随着大明商人的足迹流向海外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在之后二三百年时间里,西班牙银币一直都是充当着世界货币的属性,西班牙银币可以毫无阻碍进入任何的国家和地区,和西班牙制定的银币铸造标准是很有关系的。

不过,如今随着大明银币的铸造,西班牙银币遇到了强劲的对手。

大明银宝凭借大明强大的国力,将比西班牙银币更加受到商人们的喜欢。

「朝廷的金币不会抛向市面,而是留在常盈库里」

听到张居正的解释,陈太后和李太后只是微微皱眉,随即很快就释然。

在她们看来,银币的购买力就已经很强大了,更别说金币。

拿出金币进行交易,怕是可以直接扫光一般中小号商铺里的所有商品了,民间使用确实勉强了些。

搜集黄金做为朝廷储备,知道消息的屈指可数,若是此时说出来,怕是很快就会传遍宫城,进而传遍整个北京城。

所以在这里,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都没打算告诉两宫太后实情。

至于小皇帝,魏广德会在以后,当黄金价格变动以后,当做一门课程专门讲给小皇帝听,让他知道其中的厉害就行了。

反正朝廷储备大量黄金,任何时候都会处于不败之地。

当然,此事也是瞒着冯保的。

对于内廷这些贪财的阉人来说,要是他们知道了黄金价值会因为大量海外白银涌入而暴涨,后果难料。

说实话,虽然和张居正是盟友关系,可是在此事上,张居正的态度和魏广德一致,他也不相信冯保等内阁太监会真的保守秘密,不参与其中牟利。

如今按照锦衣卫密查的结果,京城的金楼银店里,大概可以兑换二十万两的黄金。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而是那些金银楼老板可以拿出来兑换的黄金。

实际上,京城的勋贵权臣府上,多多少少都存着不少金银。

对于在京城的达官贵人来说,或许上万两黄金一时半会凑不出来,几千两还是能拿出来的。

而白银,这些人家能拿出来的更多。

所以一旦消息泄露出去,怕是朝廷就再无黄金可换。

没有黄金在手,朝廷就等于失去了控制市面上流通白银的能力,对大明经济肯定是不利的。

这点,魏广德是把厉害关系详细告诉了张居正和刘守有,因为大规模从市面上兑换黄金,他是打算借助锦衣卫的力量来办。

不止是京城,还包括南京、苏杭等富裕州府,都要在朝廷大量铸造银币推出后,快速把市面上流通的黄金一网打尽。

在三人离开慈庆宫回内阁后,慈庆宫里,李后还在和陈太后讨论奏疏里说的铸币之利尽归户部,这「之利」到底有多少。

陈太后一开始还没太注意,毕竟朝廷一进一出自有章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把公家的东西揣进自己口袋。

可是李后不是,毕竟是小户出身,对于钱财比较上心。

他希望儿子能够接受的是个强盛的王朝,而不是隆庆皇帝接手的那样一个烂摊子。

是的,嘉靖朝留下来的,除了户部巨大的财政窟窿,其他还有什么

隆庆朝开始那两年,朝廷的财政依旧是亏空,只不过数额很小而

已。

也就是到了隆庆四年以后,因为军费开支缩减,每年朝廷才有了少量结余。

虽然大同和议确实有丧权辱国,需要向蒙古人送「岁币」的嫌疑,但这份和议确实让濒临崩溃的明朝财政缓了一口气,至少拖延了时间,让张居正有时间进行内部改革,重新丰盈国库。

可就算这样,大臣们还是坚决反对隆庆皇帝调用国库钱财给后宫置办头面等物。

两宫太后虽然理解,但心中要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陈太后或许好些,毕竟那时候她几乎已经是被打进冷宫,也就是最后俩月,隆庆皇帝也后悔起来,才重新将她召回。

可李太后那会儿,宫中的很多开支也因为内廷没钱,外廷不愿意给付而很不高兴。

两人的对话,自然落在小皇帝朱翊钧耳中。

按说小皇帝是不应该关心钱财的,因为在他成长过程中,应该不可能接触到钱财。

可或许天赋的关系,亦或者魏广德教育的原因,小皇帝此时已经有了自己对钱财的认识,只不过不曾和外人说起而已。

此时,他就如同懵懂无知的小孩般,只是静静听着两位母后的对话,也在脑海中思考学到的东西。

魏广德当然不会教育小皇帝什么「大丈夫岂可一日无权」的话,但是魏广德却把王朝崩坏大多坏在没钱上给他讲述过。

其实历史上许多朝代覆灭,看上去是因为百姓无法承受暴政揭竿而起,但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王朝因为腐败和因此造成庞大开支。

当朝廷收入和支出不匹配,就只能对税法动手,希望增加朝廷收入,而往往这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税法改动,针对的不仅对平民,还有中下阶层。

当他们不满暴政,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刻。

说到底,其实还是钱。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大唐繁荣系统时空战纪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慈悲大陆战记皇室店小二二十四卫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虚构三国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天下第一小乞丐扩军十万,直取三州崛起之第三帝国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唐逗南明义军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抗战之大国崛起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盛唐风云记重生之毒女很惹火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少年战歌三国平凡人生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强弓劲弩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安西兵日记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持秦明末平倭录割鹿记南宋特种兵庆帝元年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黄巾续命穿越错了怎么办无敌天下汉末无衣大明天雄军大清:第一廉官穿宋大忽悠无尽世界无尽征程南宋出圈记明海风云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后汉英雄志只想当山贼的我怎么一统天下了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巅峰大太监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