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峰料想本弗兰不会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被赶跑,就冲他居然会亲自上门来找麻烦的劲头,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他又会跳出来。
不过,无论怎么说,他在拳馆里孤身一人面对欺上门来的黑帮毫无惧色,并且还亲手打退了一名黑人拳手的英姿,在一众学员的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迹。
虽不至于说彻底改头换面,但跟他学拳的态度多少还是端正了一些。
很快,四哥也听说了这天发生的事情,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是全峰很快就发现,在拳馆附近的街头巷尾之中,游手好闲的亚裔混混们明显地比之前多了不少。
他知道四哥这是出于好心,在用他的方式向全峰表示着他的关心。
可是他的好意让这几个普普通通的学员都感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另外两个亚裔还好,他们的家就住在附近,对这些混混早已见怪不怪。
科琳娜也不知当时被请去拍“电影”时受过什么刺激,一见墙下的阴影中有人,她连巷子都不敢进了。
而她是跟着全峰学拳最积极的那个。
在这样的境地下,有一个认同自己的人是无比难得的,所以全峰对她的关心多少还是要超过其他两个人。
他不忍心就因为这点小事而把科琳娜吓跑,反正他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训练,大把的时间可供他随意支配,便每天多走上两遍巷子,来回护送科琳娜上下课。
时间一长,隐约间竟然有点像情侣之间的样子。
不过,全峰并没有花多大的心思在科琳娜身上,那女孩大概也是个上进心颇足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将独处的机会全都让给了倾听科琳娜在好莱坞找角色试镜的故事,所以,两人尽管看起来常聚在一起,也被其他两个人误会成情侣。
但实际上,他们一个华夏人,一个美国偏远山区来的乡下人碰到了一起,竟然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同在异乡漂泊的认同感。
两人从这个角度上说,倒更像是某种知己。
谁知道是什么颜,但终归是不会上床的那种。
而这一段时间之中,全峰所参加的当地的D级联赛终于开幕,他已经取得了11胜11次KO对手的好成绩。
他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当地的拳击爱好者圈子。
洛杉矶的拳击爱好者跟国内的爱好者定义有所不同,这些人当中不乏专业人士,有些是退役下来的前职业拳手,有些是在拳击行业里吃了一辈子饭的老炮儿。
而即便没有拳击相关职业经历的那群人也常在现场观看比赛,而且,所有人都有过或正规或业余的比赛经历,就算打得不好,却并不妨碍他们对拳击的深刻理解。
可以说,他们是由热爱拳击而凑在一起的一群颇具眼光的权威人士。
在他们那丰富的拳击阅历当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亚洲人打拳击,并且取得成就,可以,但那时在轻量级和它以下的那些级别。
亚洲人打重量级,并且赢下来,也可以,但那大多数都是靠着点数判定赢下来,不要说KO,就连TKO都少之又少。
而全峰这十一场比赛,却全都如出一辙的相似,开局,铃响,比赛结束。
当地D级联盟的这些本土选手能跟全峰打个照面的都没有。
全峰好像又回到了在国内摧枯拉朽取得胜利的那段日子,诚然这里有小联盟水平低的因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拳击不戴头盔。
俗话说业余拳击看点数,职业拳击看伤害。
这也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比赛方式,业余拳击的选手更像是在打游击,始终保持着闪躲的意识,也并不想对对手造成多大的伤害,反正只要拳头轻轻沾到对手的有效部位就算得分。
所以业余拳手习惯于将精力花在拳头的落点精准以及和灵活脚步的配合上。
而职业拳击则截然相反,不管你点数如何计算,哪怕点数落后到几乎不可能追上的地步,只要给对手造成使他无法进行反击的伤害,便算胜利。
所以,职业拳手不仅追求拳头落点精准,还要在乎拳重,铆足全力击出一拳,当然比轻飘飘打出一拳要更难以控制,职业拳击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业余拳击的要求更高。
像全峰原来在国内的那种打法,就常常被他的教练呵斥,在业余拳击的规则下,全峰每次出手都追求将对方放倒的执念看起来十分地不聪明。
而到了这里,在职业拳击的背景下,他在业余拳击体系下强化的技术步伐和他原有的对重拳的爱好毫无阻塞地自然融合,竟然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现在,整个洛杉矶的拳坛都知道华夏武术协会突然冒出个亚裔小子,有着极其灵活的步伐和超乎想象的重拳。
截止这十一场比赛,能在全峰面前站得最久的那个家伙在擂台上坚持了8秒钟,他借鉴了在他之前那些轮次输掉比赛的前辈的经验,那些人看不起全峰是个亚裔,开场便与他对轰,拳头还未甚至便已经扑街。
他不想他们那样顾忌面子,不管比赛的过程如何,只要赢下来就好,他开场便进入游走试探阶段。
没想到全峰并没有陪他玩耍的意思,铃声一响,他刚向后退了第一步,就被全峰察觉到了他的意图,两个冲刺步拉进距离,直接追上来就是一记刺拳,当场将此人放倒。
全峰经过在本弗兰的地下拳馆中的生死磨砺,再重新登上这样的擂台就如同跟小孩比赛,根本就不想跟这个级别的家伙多逼逼,能在擂台上少站一秒就少站一秒。
于是,在打完这十一场比赛之后,他的名声传开了,慕名而来的学徒多了不少,还有不少被原来的教练带走的家伙又叛变回来。
本来就是开门招徒,为的是做买卖,全峰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只要敢来就照单全收。
生意逐渐变得能够做下去了,每天也不用再发愁怎么给四哥交分成的事情。
可是,生意好了,他却没有比赛可打了。
他的名头太盛,参加这种比赛的选手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参与的心态,都想在擂台上多磨练磨练自己的技术,为以后升级做准备,可谁要碰到他,在上台就扑街,一点意思都没有。
没人愿意带他玩了。
在职业拳坛,拳击联赛并不像其他的联赛那样,比如篮球、棒球、冰球,都有固定的队伍和比赛时间。
不管是哪个级别的比赛,几乎都是采用约战式。
由一方的经纪人向对手发出邀约,对方的经纪人给予回应,双方商量比赛收入分成,达成协议之后便开始大肆炒作,一起卖票卖转播版权。
全峰现在的经纪人并没有固定的人选,而是由华夏武术协会的市场部以经济公司的形式帮全峰进行约战。
而这些人由于隶属于武术协会,也并不是真正的职业拳击经纪人,全峰的比赛收入给他们的分成部分要交由武术协会,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分配。
而随着全峰的比赛邀约越来越难,他们的收入并未增加多少,最近大有消极怠工的趋势。
全峰本人则想趁着这个势头一举冲入真正的职业拳坛,并且尽快地来到顶尖格斗家聚集的位置,早日进行排名的争夺。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竟然让他有些怀念起无孔不入见缝就钻的里奇来。
看来,是时候再去寻找一位靠谱的经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