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上的几人原本都有说有笑的,自从刘佳佳上来后,大家也不再说话了。
走了很久,终于到达了大槐树村,村子不是很大,也就四五十户人家的样子。
村子周围有几座连绵起伏的高山,风景十分优美!
村口有一片玉米地,地里还隐约可以看见有几个村民在里面除草。
牛车慢慢走进了村子里,村子里的房子全是土坯房。
村民们穿着全是补丁的粗布衣裳,有几个在四处奔跑的小孩脚趾头都露在外面。
甚至还有的小孩脚底下穿着简陋的草鞋,孩子们脸上带着些羞涩和好奇。
苏清梨叹了一口气,看见这一幕,她想起了以前奶奶常说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啊!
知青们顿时都沉默了,这里的条件竟然比她们想象中的还要艰苦。
一时之间,就连刘佳佳都被吓到了,她还以为坐又脏又臭的牛车,就已经是最惨的事了,“这,这也太穷了吧?”
大队长顾卫国神色严肃,“娃娃们,这就是俺们大槐树村了,都下车拿着行李跟着俺走吧!”
苏清梨动作利落地下了牛车,又把牛车上的行李拿了下来。
张翠翠看着她下车了,也紧跟着跳下了牛车,她的力气比较大些,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很轻松,“苏知青,需不需我帮你拿一下行李啊?“
“张知青,谢谢你,我自己可以的。”苏清梨的行李看起来很多,里面鼓鼓囊囊的。
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东西,大部分行李都塞进了空间里,她拎起来并不费劲。
“那好吧,你要是拎不动了,可千万别跟我客气啊!”张翠翠一脸惊讶,这苏知青看起来个子矮矮的,人也很瘦弱,怎么还带了这么多行李呢?
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带过来的啊!
知青里面属王建明和沈怀安的行李最少,看起来行李里面好像只有一套被子和一些洗漱用品。
刘佳佳的行李是最多的,一共有三大包,她拎起来格外吃力,走两步路就要歇一会,“大队长,我们怎么还没到啊?”
大队长顾卫国指了指面前的一个房子,“到了,这就是俺们村子里的知青点了,知青点里只有两间住的屋子,一间是男知青住的,另一间是女知青住的。”
“你们要是不想住在知青点,可以自己去村民家里搭伙!”
“娃娃们,你们也看见了,俺们村子里条件确实不怎么好,你们要是不想待可以自己想想办法调到别的村子去。”
顾卫国愁眉苦脸的,这知青每年都往村子里送,知青点就这么两间屋子。
村子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给知青们盖房子了,这要是以后再来知青安置到哪里去啊?
眼前的知青点看起来不是一般的简陋,院子里的墙都塌了,房子也跟村子里的房子一样,都是又矮又小的土坯房。
苏清梨四处看了一下,院子里那一片绿油油的蔬菜,这应该是住在这里的知青们种的吧?
张翠翠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往她身边凑了凑,小声询问道,“苏知青,你是去村民家搭伙还是住在知青点里啊?”
“我打算先住在知青点里!”苏清梨其实不怎么想住在知青点里,可眼下她没有别的选择了。
初来乍到,她根本不了解这些村民们,要是去搭伙,不小心遇上心怀不轨的人家就不好了。
张翠翠纠结了一会儿,才下定决心,“那我也住在知青点吧!”
“建明兄弟,你也要住在知青点吗?”沈怀安皱了皱眉,心里一阵无奈,他亲爹心可真大啊,就不怕他饿死在这鬼地方吗?
王建明点了点头,提着行李就往屋子里走,“嗯,反正住在哪不是住啊,都是一样要下地干活。”
沈怀安一脸生无可恋,那他也住在这里吧,不行再去找村民搭伙呗!
“大队长,我不想住在知青点里,我想去跟村民们搭伙!”刘佳佳快要哭了,她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要跟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屋子里。
尤其是那个讨厌鬼苏清梨,她一点都不想跟她住在一起。
大队长顾卫国只觉得头疼,这娃娃是个能挑事的,怕是住进谁家都不消停啊,“行吧,那你跟俺走吧,剩下的娃娃们,你们自己安顿一下吧!”
“知青点里还住着几个老知青,有什么不懂的你们就问问老知青吧!”
话落,大队长就带着刘佳佳离开了知青点里。
...............
苏清梨走进了女知青的屋子里,里面有两个破旧的柜子,上面摆着一个搪瓷茶缸和一些洗漱用品。
屋子里还有一张炕,她都差点忘了,北方是不睡床的。
那这样的话,晚上都躺在一张炕上不挤得慌吗?
“对了,苏知青你老家是哪的啊?”张翠翠满脸好奇,试探着摸了摸炕,“哎呀,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炕呢,我听说北方的炕冬天可暖和了。”
“我家是江市的!”苏清梨淡淡一笑,把自己带来的被子掏了出来,放到了炕的一边,今天晚上就先在这里挤挤吧!
“苏知青,原来你也是南方人啊,我还以为你本来就是北方人呢!”张翠翠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边收拾着自己行李,一边嘟囔道,“我老家是沪市的,家里还有个哥哥,其实我是主动替我哥哥下乡的!”
苏清梨心中有些惊讶,现在早就不是知青最开始下乡插队的那几年了,大家已经基本都了解到了下乡后要受的苦头。
所以有不少人都想方设法地逃避下乡。
有的家庭重男轻女,让女儿代替儿子下乡是常有的事,可张翠翠这样主动替哥哥下乡的人还真没几个。
张翠翠掏出一把瓜子嗑了起来,大大咧咧的说道,“我可不傻,我妈早就想让我替我哥下乡了,既然早晚都要下乡,还不如我主动提出来呢,这样还能让她对我有愧疚之心,我在下乡的日子也能好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