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那边,四十万袁军进攻徐州,这一场仗打得可以说昏天黑地日月无光了。全城徐州只有血色,尸横遍野,即便如此,于谦也可以说没有让颜的良丑分毫。
徐州城像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任颜良、丑、高览三人怎么攻伐,总也难有徐州毫厘。
这场大战后,于谦所扮演的角色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时候当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守员。穿过他布了防的墙,形形色色的防守军械,可以说秩序井然,在如此紧密如机械化般的防御下,颜良丑在徐州城屡吃大亏。
徐州那边玩得不亦乐乎,小沛却表现得特别淡定。这时赵牧与曹操虽是剑拔弩张,但双方都不积极出击。
互相之间、两方之间等待着、等待着那最好进攻时机。
谯县,曹军大营。
这时曹老板有些焦虑。本来打算在徐州这边等待颜良丑的一些线索,趁赵牧那边军心涣散之际,于图出击。但谁又能知道,颜良丑那边已经斗了好几天,于徐州城下留下无数遗骸,竟然一点儿便宜也不占。
赵牧手下的将士,差不多全是徐州兵,一旦颜良丑攻下徐州,或稍占优势后。赵牧手下将士的老婆孩子可是在徐州吗,到那时自然军心涣散。
但目前来看,颜良丑这个就是两个银枪杆蜡枪头里见不中用的呀。四十万大军显得浩浩荡荡,但一个六七万人守着的徐州城,却无法攻下,真可谓白瞎了眼这个河北四庭柱之名。
河北四庭柱这个名头可以说是无比庞大,什么叫四庭柱呢,就是支撑房子的四个柱,没有这个四个柱这个房子就要塌下来。
河北四庭柱之意,即颜良丑、高览张合四人均为袁绍领地顶梁柱。顶梁柱在这儿,丫就是茅草屋嘛。
“主公,别等了,要打就尽快打吧,在不打我怕就没机会了。”郭嘉一脸严肃地看了看军事地图,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觉得有一丝未知预感。
事实上,郭嘉为了劝降曹操,想要发兵,但情况已是如此。军粮已运到,后方兵源亦已调齐,此时如果这样撤军,或多或少都能令人产生一些不舍之情。
见郭嘉这副样子,曹操心里也不由“咯噔”了一下。
郭嘉是何许人也,鬼才郭嘉,这个三国早期第一谋臣。从前每一场战开始的时候,他永远是一副必胜的样子,料敌先机之貌。不过,如今郭嘉是什么样子了,哪有心里有底。
“奉孝啊,你我二人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你可是心中有什么话,大可对我说来。”曹操赶忙对郭嘉问道。
郭嘉点点头,面色凝重的对曹操说道:“主公,这个时候了赵牧还是安如泰山,我总觉得他有什么后手。颜良丑四十万大军攻徐,攻了这么多天徐州纹丝不动。”
“这么些大军的调动,不胜便为败了,此时咱们与赵牧之争尚且不说,袁军已然是必败的结局。”
“咱们要打就必须快打,不能在拖下去了,必须要在袁军大败之前打下小沛,若不然赵牧胜了袁军,下一个便是我们了。”
郭嘉的一席话,令曹操很不理解,郭嘉竟然以为赵牧可以打败袁军,这是曹操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须知双方的力量是那么的悬殊,赵牧主力部队再一次受到了他们的牵制。这般情况下,赵牧怎么会赢。
该书由该公众号组织编写。关注Vx、阅读领取现金红包!
徐州形势,对曹军而言,并非机密,颜良丑高览三人已连续攻打徐州城七、八天。这几天丢下三五万具尸体,但就是徐州的城头,也没有往上爬。
颜良丑拿着四十万大军也攻不下六七万人把守的徐州,实在是让人感觉这个河北四庭柱有些浪得虚名。
但徐州城如何稳如泰山守城尚可,但让这六七万人出城,与颜良丑一决高下,难免也不行。由于徐州城里的部队不能出城了,那哪来袁军惨败的说法呢。
曹操心潮难平,正想张口就来,只听郭嘉说道:“主公,赵牧必然还有后手,但是他这后手是什么我尚且还猜不到。主公若是信我,还是尽快攻打小沛吧。”
不得不说郭嘉这个人在战场上的敏感性真是超凡脱俗。他能在战场中走出很多不寻常之处,感知了某些人们没有觉察到的要点。尽管他想不通,是怎样的一个后手,才使得赵牧这么不急不躁,但又深知,此后手一露,势必石破天惊,莫衷一是。
郭嘉之言,曹操天然相信,就连郭嘉的这句话,曹操也有迷信。剩下谋臣、武将就算曹仁讲了10局,也不一定有郭嘉的上句有益。曹操对于郭嘉可谓是言听计从,这一次,自然不会出乎意料。
曹老板心里说,我们谋主要在快打了,那么我们就要打了。
“曹仁何在?”曹操喝了一声。
“末将在。”一旁的曹仁起身接令。
“传令各部集结,明日出兵小沛,咱们只打七日,七日之内必下小沛。攻下小沛,犒赏全军。”曹操一声令下。
“诺。”曹仁拱手相让。
曹操一声令下,谯县上下一片哗然。整整二十万大军全军出动向小沛进发。
此役可谓曹操破釜沉舟,为了把这二十万的兵力集中起来,荀彧连守许都,也抽三成发配一线。如果此战失利,曹操需要修生养息至少三五年。
小沛说。
曹军这边一动,赵牧可随即收到信息。与曹操交战,赵牧毫不畏惧,曹操虽再聚众二十万,但他本人也是守城方面。四十万袁军攻不下徐州,二十万大军,当然也打不过小沛。
赵牧等待着,这时陈庆之已启程数日。小沛也好,徐州也好,如今只要守住,只要守着陈庆之,暗子就能石破天惊了,然后是赵牧,转守为攻。
这场战争结束后,赵牧的名字不可避免地回荡在世界的上空,赵牧正是要踩着袁绍,曹操是这个世界之间最厉害的人,最大两块垫脚石,一步一步地走到大汉权利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