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章 别真把南天门计划搞出来吧?
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刑牧春低头沉思了一段时间,然后才轻叹了口气:
“好吧……如今的时代,和我们当年确实已经不一样了。”
前者倒也不会完全否定对方工作的价值:
“以后的报告里面,确实可以继续加入这个部分……相比财务那边给我的单纯经费使用情况总结要有趣,而且全面很多。”
这句话,倒也不完全是为了提供情绪价值。
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常浩南已经不可能像早年间那样,仅仅关注技术层面的事情。
组织、人事、行政、经费……
这些部分尽管各自都有专人负责,但他也不可能真的去当甩手掌柜。
而尽管同样是图表加数字,但对于常浩南来说,风洞测试数据和流场计算方程反而比财务核算状况来得简单易懂。
刑牧春提供的统计数据当然不可能代替任何专业领域的结论,但至少能增加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
“……”
二人又围绕着目前的研发进度展开了一段时间的讨论。
之后,常浩南便把报告放到一边,又从抽屉里拿出了几页被写的满满当当的a4纸。
“还有一件事情。”
他把纸页调转方向,放在了一边的刑牧春面前:
“根据这一个月对于组合式乘波体的研究,我在理论层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地,刑牧春上半身离开了座椅靠背。
不过,却并没有马上去看常浩南写在纸上的内容。
他非常清楚,就算自己能够看懂,也不可能是在这短短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的功夫。
所以,关键是听对方怎么说。
果然,常浩南解释道:
“证明部分可能有些繁杂,但总结起来就是,三维超音速流动方程可以在二阶精度范围内通过轴对称流动方程逼近,只要轴对称流动的轴线位于通过该点流线的相切平面内,就可以将当地三维流动用局部的二维轴对称流动来描述。”
即便经过一轮解释,这部分内容仍然显得有些抽象。
好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刑牧春也专门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至少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词。
“意思是,相切面上的基准流场可以不再局限于同类型的轴对称流场,而是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定制化设计一部分细节特征……比如前缘线后掠角,或者下表面上反角之类?”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极大地解放了设计自由度,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从不同旋转体上面切割出现成的型面。
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工作的意义,不亚于从飞行者一号直接跨入了翼身融合时代。
常浩南点点头:
“实际上,还可以更具体一些,甚至能确定一部分设计流程。”
他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继续补充道:
“通过给定的激波曲线将三维流场分割在若干个相切平面内,每个相切面内的流动仅由该平面内的特定相切锥确定,保持各个相切面内的锥形流激波角相等,以保证激波强度相同和流场的展向连续性……”
“每个相切锥的底面半径可以不同,由激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来流参数确定:,如果曲率半径为有限值,就是三维锥形流动,否则就是二维楔形流动.,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根据定制的激波形状反向设计基准流场和乘波体外形……”
“……”
相比于刚才那几张纸上的纯数学部分,这些更贴近工程领域的内容显然更合刑牧春的口味。
尽管拿着纸笔的两个人不可能真取代超算,但通过经验给出一些定性的分析结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在听过常浩南的一番说明之后,也他很快反应过来:
“具体到我们的设计上,通过设计唇口横截面激波型线的曲率沿展向连续变化,就能实现相切平面基准流场沿展向由内收缩激波基准流场向外压缩激波基准流场的连续过渡……理想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让前体外侧在外压缩激波面和内侧在内收缩激波面……”然而分析到一半,他的声音却越来越小,最后完全停了下来。
刑牧春伸出手在桌子上比划了一段时间,才重新抬起头,用有些不确定的语气道:
“可是这样设计出来的组合式乘波体似乎更接近一个……并联结构?”
“只能说,形式上更接近两个乘波体进行并联。”
常浩南在纸上简单画了一下示意图:
“但真要严格分类的话,这个方案能不能算作组合式乘波体都还是另外一说。”
刑牧春盯着纸上的内容看了一会儿:
“确实,毕竟是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出来的,而且看上去也比我们现在这个方案更……”
他斟酌许久,还是没找到一个妥善的形容词。
不过常浩南并没这些顾虑,直接进行了一个完形填空:
“更协调一些。”
这确实没什么不好说的。
相比于现在这个把高速乘波体和低速乘波体通过一个过渡段联系起来的方案,纸上的概念图显然更符合正常人理解当中的“飞行器”概念。
“确实。”
刑牧春也对此表达了赞同。
但紧接着就仿佛又想到了什么:
“难不成……您还要再改咱们的设计方案?”
语气中带着十足的惊悚。
这都只差临门一脚了,要是还得重头再改,可真是有点遭不住。
“别担心。”
常浩南赶紧摆摆手,宽慰道:
“一来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再有大变动,二来高超音速飞控最大的难点在于纵向稳定性控制,而目前的串联组合式方案是所有设计当中静稳定性最好的一个,后续其它概念都得等到这次测试结束之后,再重新论证一遍可行性才能正式纳入考虑。”
刑牧春闻言,总算长舒一口气:
“呼……那就好。”
实际上,前者还有一条理由没直接说出来。
就是这个相切流场设计的最大意义其实不在于上表面和外轮廓,而是可以灵活定制下表面,也就是压缩面。
换句话说,均匀压缩气流的能力将很可能不再是吻切锥乘波体的专属。
如果能将相切锥乘波体与两侧内收缩进气道通过几何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就能够实现几乎一致的来流压缩效果,为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足够的进气条件。
而且还有更高的巡航升阻比,完全满足作为一架飞机的大部分需求。
唯一的缺陷大概是,本就不算富裕的内部容积被进一步压缩,在布置客\/货舱和各种控制系统之后,还能留给燃料的部分恐怕非常有限。
好在临近空间飞行器本身也是在大气层边缘利用跳跃式轨道飞行,发动机只需要在适当区间内进行短时工作,因而不需要携带大量燃料即可实现长时间高速飞行。
实际到这里,最终产品的定义已经非常接近前世科幻宇宙当中的“白帝”空天战机了——
尽管不能真的进入太空,但却可以长时间在亚轨道高度活动,并且实现自主起飞和降落。
常浩南当然清楚,前世至少到自己重生之前,都并没有一个这样的项目真实存在。
但正因如此,才更是难免做出一些联想:
“这南天门计划,不会真让我给整出来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