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71: battles rage in the maritime border regions. the peaceful empire is not peaceful.
时光似无声的沙漏,在时间的长河中悄然滑落。
升平国内,表面上一派祥和,实则就像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的巨大漩涡,危机四伏,且渐趋波澜。各方势力蛰伏已久,如云雾中潜伏的蛟龙,暗自积攒力量,摩拳擦掌,伺机而动——
他们皆觊觎着权力的巅峰,妄图在这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妄图分得一杯羹,实现自己的野心与抱负。
其间,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以晓星落为首的「和鸣会」与以葛晴明领衔的「相衣门」这两大势力团体。二者之间的竞争早已剑拔弩张,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明争暗斗,已然缓缓拉开了帷幕。
「和鸣会」对二皇子平江远推崇备至,视其为皇位的不二继承人,一心期望他能荣登储君之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不遗余力地奔走谋划,出谋划策,在朝堂上下积极营造有利于二皇子的舆论氛围。而「相衣门」却对此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他们坚信二皇子绝非能够担当治国理政重任的合适人选。他们甚至毫不避讳、言辞犀利地指出,此前发生的种种奇异现象,不过是二皇子为了谋取皇位而自导自演的闹剧,其目的在于迷惑众人,骗取支持。
「相衣门」这番言论,瞬间在朝廷上下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轩然大波。文武百官们顿时乱了阵脚,人心惶惶。他们纷纷开始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判断选边站队。
每一日的朝会,都变成了激烈的辩论场,群臣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那原本看似井然有序的朝堂局面,就此被彻底打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这一日的朝会,更是状况频出,战报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传来,令人应接不暇。
“报!”一声高亢而急促的呼喊,划破了朝堂的寂静。一名侍卫神色慌张,疾步如飞地冲进朝堂,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带着一丝紧张地禀报道:“陛下,落日海盗团所属的支蚣岛已被极乐鸟一举攻克,岛上盗众全军覆没。”
消息一出,满朝文武皆面露惊愕,犹被重锤击中。他们旋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怎么可能?落日与极乐鸟实力相当,且支蚣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怎会如此迅速便被攻陷?”
“其中必定有诈!”
“是啊,支蚣岛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如今落入极乐鸟之手,我朝的海上防线必将受到严重威胁,这该如何是好?”
“……”
平皇平江门端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之上,听着群臣的议论,面色冷峻如霜,眉头紧锁。他双唇紧闭,一言不发,唯有那深邃的眼眸中隐隐闪烁着凝重与忧虑的光芒,似在思索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背后隐藏的阴谋与危机。
然而,众人尚未从这一惊变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又有一名侍卫气喘吁吁、脚步匆匆地冲了进来,大声疾呼:“报!陛下,魔鬼海盗团与小屁孩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异常的海战,现今战况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守,陷入了僵持不下、难解难分的境地,目前尚无明显胜负。”
平江门闻听此言,眉头不禁微微一蹙。他抬手轻轻一挥,示意侍卫退下,而后目光锐利地缓缓扫视着下方的诸位大臣,那眼神分明在无声地询问:“卿等有何良策?!”
朝堂上顿时弥漫起一股压抑而凝重的氛围,众人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恰在此时,第三名侍卫面色苍白,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扑通”一声重重地伏地叩首,“报!陛下,大事不妙!海盗联盟竟纠集了数万穷凶极恶、训练有素的匪寇,对我舟师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动了多点突击。我军虽奋力抵抗,但目前情况危如累卵,千钧一发。二皇子殿下此刻正与统帅武扬让和军师将军颜推在紧急磋商应对之策,特遣微臣前来,恳请陛下速速派兵增援,迟则生变!”
空气在此刻彻底凝固了,众人皆被一个又一个噩耗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平江门更是面色阴沉如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掷地有声的威严:“诸位爱卿,如今各方宵小之徒皆肆无忌惮、胆大包天地来犯我帝国之威严,此等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升平国向来国威赫赫,岂容这些贼寇肆意践踏?尔等皆是我朝廷的中流砥柱、栋梁之才,深受朕之信任与重托。都说说看,朕当遣何人前往增援,方能保我舟师转危为安、安然无恙,护我帝国海疆固若金汤、不失分毫?”
说罢,他又一一扫视过台下诸位大臣,盼望着能从他们口中听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言良策,以解这燃眉之急,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大臣们依旧面面相觑,皆在心中暗自权衡利弊、斟酌考量,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应对之良策。
见形势紧迫,内十二监总管宫藤轻挥拂尘,沉声说道:“诸位臣工,陛下有问,无需有所顾虑,尽可畅所欲言、直言不讳。如今帝国危在旦夕,正是诸位爱卿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之时。切莫再有所保留,贻误战机啊。”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
右兵卫将金绍璗向前迈了一步,沉稳而有力地说道:“陛下,如今海盗们已然结成联盟,其聚集起来的人数竟多达十余万之众!在人数方面,他们已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此外,武王朝和东莱两国屯兵在外围防线严阵以待,对我军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就算我们想要派兵前去增援,恐怕也会受到他们的重重阻挠,难以顺利抵达战场。故而,微臣认为,海上作战的首要前提,是先稳定后方,确保根基稳固。”
诚然,谁又能否认这一点呢?但似乎完全答不对题。
尽管升平帝国实行了全民皆兵的制度,能够让步师迅速转变为舟师投入战斗,但现在所面临的仅仅是一场场海域的争夺战。倘若升平帝国倾尽全力地去支援,必然会导致战线拉长,而后方则会变得异常空虚薄弱。
这无疑会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使得整个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危机四伏。
故而,今日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左兵卫将思量再三,也移步向前,道:“陛下,臣与金将军所见略同,再遣舟师增援实非明智之举,亦非良策。故臣以为,当分三步来应对危机。其一,可颁下圣旨,令舟师迅速集结,整合各方力量,倾尽全力以抗击海盗联盟。其二,招募散兵游勇以作支援,充实军队力量,稍稍缓解国内的防御压力。其三,匡正国内的舆论导向,摒弃一切有碍团结的杂音,凝聚民心,万众一心,共御外侮。”
三条对策,先外后内,从前到后,但重点仍是在后方及内部。
这一次,左兵卫将竟出人意料地未与右卫金绍璗的观点相悖,反倒对其观点表示了鼎力支持,实在是实属罕见。或许是因为局势的严峻,让他们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摒弃了以往的分歧,共同为帝国的利益而努力。
平江门心中亦是波澜起伏、思绪万千:帝国的安稳繁荣来之不易,历经了无数先辈的艰辛努力和牺牲。眼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既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帝国的疆域和百姓的安全,又要权衡朝堂内部的各方势力,维持政治的稳定和平衡。
这一道道难题,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二位将军所言极是。”平江门终是颔首表示认同,当即下令,“传旨,即刻从各府征调三万庶民充作劳役,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前线物资供应充足。再招募两万仓卒入伍,以志愿之名,奔赴前线支援作战。再令,二皇子平江远统率海上全部军队,务必确保平寇之战大获全胜,扬我国威。朕相信,在二皇子的带领下,我军将士定能奋勇杀敌,保我海疆,不负朕之期望。”
顺带一说,平江门所提及的庶从役与仓募卒,皆为升平帝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间的差异在于:庶从役乃是自普通百姓中征召而来,是主要司职辅助役务的兵士。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能在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仓募卒,顾名思义,指在仓促之间招募所得,通常为历经严格训练,具备较强战斗力的精锐之士。其来源或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武士,或为具有一定武术功底及战斗能力的僧兵,亦或本在行伍服役,然因特殊缘由而不得不离开的歇役军卒,他们对军队的运作和战斗有着深刻的理解。
故而,征召这些人奔赴前线,实乃平江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艰难抉择,亦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策。在帝国面临危机的时刻,每一份力量都至关重要,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战胜敌人,保家卫国。
而以自发与志愿之名,更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外部舆论压力,缓解国内防御压力,稳定民心。让百姓们知道,他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家园而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
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危机,已然迫在眉睫,且刻不容缓,容不得丝毫的懈怠与疏忽。
众臣纷纷跪地,高呼万岁,表达对皇帝决策的衷心拥护与支持。于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援兵行动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各地的庶民和仓募卒们纷纷响应号召,收拾行装,奔赴前线……
此后不久,相衣门外,一黑衣中年男子前来求见。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苗宗子弟苗方,身为赤练蛇王的同门师兄,亦是五顶山人苗潜亲收的首席大弟子。他体格魁梧壮硕,气势非凡,一袭黑色劲装如第二层肌肤般紧紧贴合身躯,将其矫健敏捷的身姿与英武卓绝的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
他的面容轮廓分明,线条刚硬如刀削斧刻,散发着强烈的阳刚之气,冷峻之中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浓墨般的剑眉之下,隐隐透着一股令人胆寒、不敢直视的狠厉锋芒。尤为醒目的是,他额头上那道若隐若现的浅浅疤痕,是往昔金戈铁马、征战厮杀留下的独特印记,不仅见证了他的英勇无畏与坚韧不拔,更为他增添了几分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坚毅。
门童入内通报,不多时,便引着苗方来到内堂。
葛晴明早已正襟危坐于堂中,他身着一袭深色长袍,面色冷峻如冰,眼神中满是警惕与戒备。他紧紧盯着苗方,在审视着这个不速之客的来意。
见苗方踏入,葛晴明只微微抬眼,声音冰冷地问道:“苗方,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你不会无缘无故地来到我相衣门。”
苗方双手抱胸,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无、意味深长的冷笑,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道:“葛门主,此番前来,我乃是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希望能在这紧张的局势下,为双方化解矛盾,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葛晴明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说道:“哼,莫要在此惺惺作态、假仁假义,有话快讲,休要啰嗦!你我之间无需拐弯抹角,我不信你会有如此好心。说吧,到底有什么目的?”
苗方却也并不恼怒,他不紧不慢地踱步向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和从容,侃侃而谈道:“葛门主且莫激动,我此举实乃为你和整个相衣门着想,亦是顾及这升平国的大局。你这相衣门向来与和鸣会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对二皇子诸多反对、处处掣肘。可如今形势已然大变,倘若继续这样内耗下去,只会让外敌有机可乘,损害的是整个帝国的利益。你又何苦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呢?不如放下成见,共同为帝国的稳定和繁荣出一份力。”
葛晴明又是一声冷哼,面露愠色,愤然说道:“怎么,你苗宗竟也抛弃中立之态,卷入这皇子争斗的浑水之中了?!我相衣门行事自有主张,无需你多管闲事。就算局势再变,我也不会轻易改变立场。二皇子的为人我再清楚不过,他绝非贤能之主,我相衣门绝不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