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从九嵕山返回长安城后,郁郁寡欢了近百日的心情,总算是好了许多。
逝者已逝,总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
更何况他乃是大唐天子。
“宽儿,让你操劳了百日之久,明日起,父皇开始治国理政。”
看到父皇恢复了原本的状态,李宽也是非常开心和高兴。
一身黄色龙袍的李世民,龙虎精神的踏足显德殿内,端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环顾朝堂之上,不过一个冬天而已,竟然痛失数位老臣和良将,而且,每一位都是国公级别的。
李世民的神情再次有些恍惚了起来,宰相房玄龄发现陛下不对劲,立即开口说道:“陛下,眼下春耕已近尾声,今科科举考试乃是重中之重。”
房玄龄的话,让李世民瞬间明悟过来,睹物思人不可取,睹人思人也不可取啊!
“玄龄所言甚是,昨夜里朕和太子还说起此事。”
“今科状元考试非同小可,原因无他,眼下的大唐,随着疆域的极速扩大,各地官员可谓是极度缺乏。”
“除了大唐原本国土之内的官员配置还算正常以外,安西,安东以及安南,三大都护府都面临着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就连程咬金所在的樱花道亦是如此。”
“鉴于此,朕决定,全面降低科举考试难度,除进士科以外的所有科目,考试考卷都要做到去繁从简化……正如太子所言:不是这批考生的运气好,是大唐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普通百姓只要肯努力,也能踏足仕途的时代……”
听取了李宽的建议后,李世民做出一个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决定。
“众卿,今科科举考试,进士科依旧在国子监开考,其他各科目,悉数在各省道终结,考试成绩,以各省道最终的成绩为主,传朕旨意,朕需要的是人才,各个科目都急需的人才。”
“以后吏部考核的考公郎需要注意了,无需以貌取人,但凡有才华者,皆可为朕所有……”
李世民话音落地,群臣齐齐高呼,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英明。
大唐正处于高速扩张的大发展时期,破除一些旧制,乃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
圣旨一出,天下震动!
除进士科外的其他科目考试,都在各自府县初考,然后在省道决定考试结果,如此一来,考生们再也无需长途跋涉至京师长安了。
而不再以貌取人的录取方式,更是让诸多身有残疾和瑕疵者喜极而泣。
即便如此,报考进士科的考生依然是多如过江之鲫,原因无他,因为一旦高中进士,便可踏足仕途成就官身。
五月的长安城,乃是一年中最舒适和最美以及最好的月份。
之所以称之为最舒适和最美也是最好的月份。
因为五月的长安城,乃是一年温度最让人感到舒服的月份,长安城各大街道两旁的花卉,也是百花盛开,让整座城市都沐浴在芬芳馥郁的味道之中。
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都会在五月换上一年中最惹人瞩目的夏服,你们或许会问,夏服为何会惹人瞩目。
实不相瞒,因为有一团呼之欲出,会让每一个男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更有甚者会流下几滴鼻血。
这就牵扯到最好的问题了,在五月里,诸多单身男子都会寻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这个时代虽然不倡导自由恋爱,可是也阻挡不了,男欢女爱这亘古不变的定律。
所以,五月是一年之中,缔结婚约最多的月份,不仅仅是长安城如此,整个大唐的北方,都基本如此。
也就是在这个最好最美的月份,朱雀门斜对面的务本坊里,大唐最高等的学府国子监里,今科科举进士科考试拉开帷幕。
贞观初的几年里,进士科每年上榜考生在五十人左右,从贞观七年开始,每年的上榜考生都开始成倍递增,去年的上榜考生,更是达到骇人听闻的五百人。
就是这五百进士,最后竟然全部被朝廷任命为官,如此一来,对于学子们的激励是无与伦比的。
今年报考进士科的考生,依然高达五千余人,以至于整座国子监已经爆满。
文官们大部分被派来国子监,协助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参与科举考试监考,弘文馆的一干博士自然也悉数前来,他们不仅要监考,还要和阅卷组一起,负责考卷批阅。
这一日阳光明媚,天气正好!
李世民携太子李宽,楚王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连同宰相房玄龄和马周,以及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驾临国子监内。
李世民遥望一座座考场内,考生们或皱眉深思,或抓耳挠腮,或奋笔疾书的模样,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之色。
“玄龄,辅机……朕和太子商议后决定,今科科举进士上榜人员为千人,你俩以为如何?”
李世民话音刚落,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齐齐眉毛胡子一起跳。
“陛下,这,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长孙无忌话音落地,李世民微笑着开口说道:“不多,不多……安西和安东两个都护府各派去百名进士,安南都护府派去七百名进士,剩下百人补充各部空缺以及地方官员不足问题,你俩觉得还多吗?”
李世民的话,让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恍然大悟,如此算来,即便是录取千名进士,属实也不算多。
更何况,李世民最终留在原本大唐境内的,便是此次科举考试的前百名。
科举考试结束后,便进入阅卷阶段。
阅卷分为,初阅,交叉和最后的名次排序定夺。
但凡通过初阅者,方可进入交叉阅卷,合格者便幸运的得以上榜,淘汰者,则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和希望了。
因为陛下拟定千人,进入交叉阅卷的名额足足有两千人之多,然后再从中淘汰掉千人后,便是最终的名单。
排名是最为费时费力的,需要所有阅卷考官审阅通过。
当孔颖达携今科科举录取名单,踏足朝堂之上时,李世民双眼瞬间闪亮了起来。
“仲达,今科状元郎,乃是何人?”
“启奏陛下,乃是一位年仅十岁的少年郎……”
嘶……恐怖如斯!
李世民和满朝文武,齐齐倒吸一口气。
这是谁家的孩子,竟然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