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曲卓牢骚不满一大堆,跟头刺猬似的哪个冒头怼哪个。但出门在外,自然要捡好的讲。
在他的叙述中,内弯办恢复工作后,曹老对基金会的工作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尤其是听说赵桂荣在她父亲赵老先生,和其他几位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全凭一腔真挚的热忱,不求回报的为促进两地交流而奔波,大受感动,并给出了高度的赞扬。
这次邀请赵桂荣前来有两件事。
一件是,在港岛建立起有双方人员驻守的固定中转站,协同处理两边的亲眷、友人查找,帮助沟通联络及信件传递。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曲卓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进行交接。
另一件是,加速落实调味品品牌的事,变相为赵桂荣提供工作经费。
曲卓还强调,赵桂荣不要有压力。曹老亲口承诺,内陆方面不会要求她做任何为难,甚至是承担风险的事。
所有工作,都建立在弯省方面同意,或是默许的基础上……
赵桂荣是个有正治野心的女人,听说自己已经在内陆高层挂上号,还被高度称赞后,整个人的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更积极了,也更热忱了。
对她来说,与内陆交往过密,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收益更大。
她在弯省奔走,看似辛苦还不求回报。但现在被默许可以与内陆亲眷联络通信的都是些什么人?
她每走一家,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人情。
最关键的是,她的老父亲得到了准确的消息,确定了建丰先生私下里流露出的倾向和态度。
所以,赵桂荣面临的风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但收益是实打实的……
因为路上给赵桂荣垫了话,后面文华酒店双方见面时,气氛十分的友好和谐。
徐晓燕先交付了一批回信和新查访到的对象,又详细汇报了弯省个人打入公账的资金使用情况。
最后,取出一封曹老写给赵家老爷子的亲笔信,郑重的交给赵桂荣。
不知道真的还是演的,赵桂荣仔细看过信封上曹老的字迹,激动的眼窝湿润,小心的将信收入皮包的夹层。
平复了一阵,才向徐晓燕移交了带来的信件,和新接到的五份寻访亲人的委托,并详细的介绍了五家的情况。
陈嘉慧全程认真的旁听……呃…努力做出一副认真旁听的模样。
实际上是在好奇的观察徐晓燕的言谈神态,还有一旁面皮黑瘦,正襟危坐,像个木偶似的赵小军。
嗯,赵小军装的跟个人儿似的。
曲卓等到赵桂荣和徐晓燕的交流告一段落,接过话头,说考虑到公益基金的属性不适合经营盈利项目,准备另外注册一家投资基金。
他本人作为基金发起人,承担初始资金的注入。并赠送给赵桂荣和徐晓燕股份,邀请二人担任基金董事。
而股份产生的收益,是给两边的工作经费。为了不引起弯省方面的过度敏感,才暂时落在个人名下。
同时,投资基金的办公地,也可以作为两边的交流平台。
赵桂荣自然是愿意的,但真心也好客套也罢,坚定的表示:“不能空拿干股。需要投入多少?我回去就筹钱。”
“不用。”曲卓摆手:“家里在中环有两间门市,正好空着,可以作为投资基金的办公地。
另外,磐石公司在我这订购了一批设备,第一笔款子有一千零八十万新台币,合下来大概一百四十四万港币。
其中二十万用于把基金会的架子搭起来,一百二十万在大浦建调料厂,不够我再投。”
曲卓说着话抬腕看了眼时间,起身对赵桂荣和徐晓燕说:“六点,我小姑请大家吃饭。趁着这段时间,咱先去看下房子。后面驻港岛人员的安排,还有调料厂的供货与销售,您二位明天慢慢商量。”
“你这是要当甩手掌柜的呀。” 徐晓燕不满。
“事情太多,真顾不上。”曲卓说话间人已经往外走了,见陈嘉慧起身,问她:“二哈呢?不是说好过港岛来上学吗?”
“别提了,他父亲……”陈嘉慧话说一半,有点难以启齿的意思。
曲卓没再追问,带着一众人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