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使者将董卓之回复带回朝廷,告知汉灵帝。此时汉灵帝已病重,因无节制地沉溺酒色,身体早已被掏空。年仅二十八岁的灵帝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对董卓更是放心不下。灵帝思及董卓老奸巨猾,若自己离世,后代恐无法控制此人。于是,灵帝又下令传旨,封董卓为并州牧。
汉灵帝此举,实乃下了血本。自黄巾之乱后,地方刺史、太守皆拥兵自重,权力越来越大,在一州犹如土皇帝。汉室宗亲刘焉建议恢复州牧之官位,以节制刺史。刘焉遂成为第一个豫州牧。然刘焉早有野心,深知在天子脚下难有发展余地。他招来相术师为自己算命,得知益州天府之国,有龙脉。于是,刘焉上表朝廷,言益州动乱,自己愿去平叛。汉灵帝未多想,只觉这位皇叔乃自家人,遂封刘焉为益州牧。刘焉欣然前往,至益州后,联合天师教平定动乱,又切断汉中与朝廷之联系,成功成为益州土皇帝。
继刘焉之后,汉灵帝又封刘虞为幽州牧。司徒黄皖乃士族代表,因平定豫州黄巾余孽有功,封为豫州牧。而董卓被封并州牧,成为天下第四个州牧,可谓位极人臣,深得器重。无数官员羡慕嫉妒,却不知此乃灵帝为董卓挖之坑也。
董卓闻灵帝再下旨封自己为并州牧,心中疑虑更甚。李儒进言道:“主公,陛下此举,必有深意。吾等当谨慎应对。”董卓皱眉道:“吾亦知皇帝对吾不放心,然吾在凉州,根基深厚。若去并州,恐失势也。”牛辅道:“主公,吾等不可轻易就范。当思良策,以保兵权。”董卓沉思片刻,道:“吾等先观其变,再做决断。”
汉灵帝在宫中,忧虑重重。他深知董卓之威胁,却又无可奈何。张让等宦官在旁,劝道:“陛下,董卓抗旨不遵,当速速处置,以免后患。”灵帝叹道:“朕亦知董卓之患,然如今朕病重,朝中无人可制董卓。若强行罢其兵权,恐生大乱。”张让道:“陛下可遣一军,前往凉州,威慑董卓。”灵帝摇头道:“如今朝廷兵力空虚,何处可调兵遣将?”张让无言以对。
此时,凉州局势依然动荡。王国、韩遂、马腾等虽败,然其势力尚存。皇甫嵩驻军汉阳,亦忧心忡忡。他深知董卓之野心,若董卓不受朝廷节制,凉州之乱恐难平息。皇甫嵩上书朝廷,言董卓之患,恳请灵帝早做决断。
而在董卓大营,众将议论纷纷。有将领主张接受朝廷任命,前往并州。有将领则认为应坚守凉州,不可轻易放弃兵权。董卓心中纠结,不知该如何抉择。李儒道:“主公,若去并州,虽为州牧,然无实权。若留凉州,恐遭朝廷讨伐。吾等当思两全之策。”董卓道:“吾岂不知此理?然何策可两全?”李儒附耳低语,董卓听后,微微点头。
不久,董卓上书朝廷,言凉州之乱未平,自己愿继续为朝廷守土安民,待凉州安定后,再赴并州上任。同时,董卓又暗中联络凉州诸将,巩固自己之势力。汉灵帝接到董卓之奏书,怒不可遏。然此时灵帝病重,无力处置董卓。只得暂且搁置此事,以待时机。
天下局势,愈发混乱。汉室江山,风雨飘摇。而董卓在凉州,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未来之命运,究竟如何,无人可知。
汉灵帝虽视董卓为患,然凉州未平,虽有皇甫嵩为将,但其人重名节,于计谋威慑、人情世故逊于董卓。灵帝深知此中利害,遂召太尉袁隗进宫商议。
灵帝坐于殿上,神色凝重,谓袁隗曰:“朕观凉州之乱未平,皇甫嵩虽能行军打仗,然谋略世故不足。董卓虽悍,然凉州之事,暂无可替之人。朕思之,卿乃董卓旧主,可修书一封,令其先定凉州王国、马腾、韩遂之乱,而后交兵权于皇甫嵩,速往并州任职。”袁隗闻之,心中惶恐,然不敢反驳,只得应诺:“陛下圣明,臣谨遵圣命。”
袁隗退而修书,笔落之处,思绪万千。忆往昔,董卓靠袁家平步青云,算得半个袁家门生。书成,言辞恳切,先叙旧情,后陈利害。
半月后,董卓于凉州营帐中,正思战事,忽闻洛阳来信。董卓脸色一沉,不知此信何意。唤李儒入帐,将信予之。李儒展信而观,神色亦变。
董卓皱眉问道:“文忧,汝观此信,有何见解?”李儒沉吟片刻,曰:“主公,此乃朝廷欲夺主公兵权。主公若反驳袁隗,必被人诟病;若交兵权,身家性命亦危矣。朝廷中与主公结仇者众,无兵权震慑,必遭其害。”
董卓长叹一声,曰:“吾董卓弱冠从军,至今三十余载,历经百战,伤痕累累。今已过天命之年,唯愿花甲之时有所成就,不负父训,对得起董家列祖列宗。陛下为何揪吾不放,逼吾于绝境?”
李儒劝道:“主公,此君不仁,主公何忠?主公当机立断,反了朝廷,方为上策。”董卓摆手,怒曰:“李儒,汝陷吾于万劫不复之地。汝随吾多年,岂不知吾心?吾一心为国,岂可做叛乱之贼?”李儒低头,哑口无言。
正此时,一亲信士兵奔入大帐,禀报道:“主公,洛阳来信。”董卓望向李儒,眼神中满是疑惑,而后上前接下信。摆手让士兵退下,董卓拆信而观,神色复杂,既有喜意,又有忧愁。
李儒见状,问道:“主公,此为何信?”董卓道:“此乃叔颖之信。信中言陛下病重,且闻吾之事。叔颖劝吾卧薪尝胆,等待时机。”李儒点头道:“看来洛阳将变天矣,此乃喜事。”
董卓心中明白,然仍问道:“文忧,喜从何来?”李儒道:“主公,陛下病重,洛阳宦官集团与士族集团必争权。主公可上任并州,于河东等待时机。必有一方拉拢主公,届时主公可决断,寻得一方势力。事成之后,趁机夺得洛阳官员之支持与势力。”董卓点头,又道:“可眼下之事,如何处置?”
李儒道:“吾与文和商议,可应对王国等叛军。主公只管回复陛下与袁太尉,言处理完凉州之事,愿往并州上任。然手下兵将跟随多年,不愿离去。主公信中写得诚恳些,言愿将三万士兵交于皇甫嵩,自己只领五千人去并州,可为陛下戍边。如此,陛下不得不答应。”董卓听完李儒分析,点头道:“好,就依此计。”
董卓坐于案前,沉思良久,而后提笔回信。心中思绪万千,既忧自身前途,又虑天下局势。信成,遣人送往洛阳。
此时,董卓心中忐忑,不知此计能否成功。然事已至此,唯有放手一搏。他望向帐外,眼神坚定,心中暗道:“吾董卓,定要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