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怜病重和进京的时间,恰好是自己发现了神女像被贴了苏怜生辰八字之前。
时间对得上,所以苏怜病重就是被反噬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让那个苏怜重生了。
余佑佑点点头:“三叔说的没错,偷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会被反噬,即便她有高人相助,也是如此。”
“如今她在京城给那些官员出谋划策,不让高产粮种推广,不想让百姓吃饱饭,甚至还给科举做手脚,试图阻挡学子们的路,我猜测她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报复……”
“她知道有人在阻拦她,但并不知道是谁,所以只能做出这些下作的事情。”
姚氏坐不住了,她道:“科举?她还扰乱科举?”
泽哥儿日夜苦学,不就是为了以后参加科举吗?
去年童生已经考上了,道长说让他再沉淀沉淀,明年去参加县试。
按照玄天道长的意思,余泽有天赋,且十分惊人。
即便连考,也能拿下名次,但还是想要他更扎实一点。
这其中也有余佑佑的意思,他年龄太小了,纵然有天赋,但也不能太早崭露头角。
现在的余家实力还不够。
“那泽哥儿怎么办?日后还能参加科举吗?”
一直听大人们说话的余泽,此刻也是一脸担忧。
他虽念书,却不念死书。
大哥和堂兄们虽不在家,但他也保持了和他们的书信来往。
与父母长辈不能说的话,与兄弟却可以说。
以前对读书当官保护家人,他只有非常模糊的一个念头。
但跟兄弟们悄悄通书信后,才知道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余家有很大的秘密,或者说佑佑知道一些他们可能永远不知道的事情。
余家太弱了,他们能力太单薄了,而且加上年龄小,什么都做不了。
本想好好沉淀,可科举又出问题了,想到书信里的内容,余泽眼眸里露出一丝不忿,难道老天爷真的不想让他们余家好过吗?
余佑佑说道:“今年的春闱是出事了,但问题不大,据说陛下早有预料,事情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受影响的只有今年的学子。”
“二哥暂时不要着急,听玄天道长的没错。”
余泽闻言点点头,一开始他就是这么打算的。
只要科举没问题,他等上几年也可以。
听了这么多,大家也大概听出来个名堂了。
无非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恼羞成怒反过来报复了。
余林和张氏则知道,佑佑说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
曾经的余家,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难。
如今用这种方式说出来,也算是变相警示家人了吧。
余林道:“这些年佑佑不在家的时候,基本都是我跟着的,有些事情远不止现在这么简单。”
“那年郁州府大雪,雪停了灾难却没停,你们不知道,实际上当时两个县城都爆发了鼠疫。”
众人面露惊恐,这次不单单只是震惊了,而是恐惧。
鼠疫让人闻风丧胆,可他们也只是根据祖辈代代流传的故事,才知道一点点。
但就是这么一点点,已经在大家心里种下恐惧的种子了。
如今竟然听到传说里的东西,真的出现了。
张氏也是头一次听说,不由得慌张起来:“怎么没听你们说过?那可是鼠疫,你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越说越觉得后怕,张氏直接红了眼眶。
但今夜余佑佑打定主意要让大家心里有个底,就不算再瞒着一些事。
“娘,当时不止郁州府的县城,燕门府的关口才是最开始出现鼠疫的地方。”
“芸娘!”余森惊呼一声,连忙一手接住余安安,一手勉强拉着杨氏。
其他人也连忙上前搭把手,将全身发软的杨氏重新扶起来坐下。
杨氏吓得全身发抖:“枫……枫哥儿,当……当时就在关口啊!!”
一句话说出来,杨氏立马泪流满面。
其他人神色同样也没多好。
当初余亮非要去参军,大房的人拗不过,只能让他去了。
但没人知道,当时在城里学医的余徊和余枫也被钱掌柜安排去了关口。
也是后来余亮的家书里提到,众人才知道那两个小子的先斩后奏。
虽然生气担心,但木已成舟没办法,再加上他们两个是学医的,不用上战场,多少又让人心里安稳些。
却不知道,不上战场也有危险,那鼠疫只要发生,便是无孔不入,甚至治不好。
即便如今余枫全须全尾的回到松阳县了,她依旧忍不住后怕。
如果当时出了个好歹,她真的活不下去的……
“大伯母不用担心了,鼠疫听着可怕,但不算什么大问题了,你们想想,如果没办法,大梁早就乱了。”
大家想了想也是,郁州府的事情都过去多久了,即便控制不住,只怕早就生灵涂炭了。
不会像现在这么安静。
余森担心儿子过后,便问道:“可是朝廷研制出了对抗鼠疫的法子?若真是这样,于百姓是天大的好事啊!”
余佑佑摇摇头,余森肉眼可见的有些失望。
但下一秒她的话,让余森震惊的半天回不过神。
“不是朝廷,是大哥!”
“解药是大哥研制出来的,关口发生鼠疫,大哥恰好就在那边,研制出解药后,是让小白和小虎马不停蹄的送到郁州府的。”
“本来是要送给王爷的,恰好王爷就在郁州府,小白路过郁南县的时候,发现不对劲,这才知道鼠疫竟然也在那边爆发了。”
“可以说是误打误撞,但也是来的十分及时了。”
余林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不由得叹了口气:“现在想想确实害怕,不过枫哥儿也是真的学医的料子,这困扰了大家上百年的鼠疫,竟然就被他找到了治疗的法子。”
余森听了心里很欣慰。
行医救人是他的夙愿,儿子能很好的继承这一点,并发扬光大,是很让他自豪的。
当年流民暴乱引发的疫病,这次的鼠疫,真真都是为了百姓啊。
杨氏心里虽然对于儿子的成就感到高兴,但她首先是个母亲,还是更担心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