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立体的,既有让人感动的优点,也有不甚唏嘘的缺点,可说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男主角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便是如此。第六回刘姥姥说她"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三十五回贾母则评价她:"不太说话,跟木头似的,在公婆面前就不大显好。"
事实亦然。
从王夫人掌掴丫鬟金钏儿,发动大观园抄检,撵走晴雯、芳官、四儿等等这些狠毒的情形而言,王夫人的恶哪里逊色于机关算尽的王熙凤?
但王夫人又有善的一面。她对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穷亲戚刘姥姥,第一次同意王熙凤接济了二十两银子,第二次大方赠予了一百两银子,支持刘姥姥一家在乡下好心发展……。
这一百两银子,可是王夫人五个月的工资,并不是小数目呢。
可见,王夫人也是立体的,她既"着实响快"又"跟木头似的",对她的认定究竟是"三七开",还是"五五分"?
的确不好简单下结论。毕竟如何看待王夫人的善与恶,且不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事论事而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王夫人所处的每一个时段,都有她鲜明的角色转换。
换句话说,总体上体现人物悲剧的名着《红楼梦》,王夫人也是避免不了悲剧角色。
愚认为,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也很突出的王夫人,虽说出身显赫,出阁后也诰命加身,但同样是腐朽没落的封建末世所影响和毒害的苦命人,她的悲剧,与"金陵十二钗"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众所周知,出身不凡的王夫人来自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王家,护官符中就称王家:"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可见王家的权势与富贵!作为王家大小姐的王夫人,当姑娘的时候,自然是名门闺秀,受到的教养得到的生活并不差于锦衣玉食的林黛玉、薛宝钗她们的。
从第三回王狗儿的祖上与王夫人的父亲连过宗,后来王夫人对待上门打秋风的刘姥姥,要求王熙凤"不可简慢了她",可以感受到王夫人并不薄情,她的少女时代其实是阳光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哪里会"跟木头似的"死灰情形?
久未联系的穷亲戚刘姥姥,多年以后登门上府渴求帮助,王夫人并没嫌弃。正因她的念旧,刘姥姥才得到救济,一家平安过冬。感恩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又资助了一百两银子,使得刘姥姥一家真正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
还有元妃省亲前,她下帖子请官宦小姐出身的妙玉来大观园主持栊翠庵,给予应有的礼仪与尊重;后来又对回门的二小姐贾迎春哭诉夫家的虐待,尽了婶子的关心,赶忙令人收拾"紫菱洲",安排姊妹们陪伴……。
这些温暖动情的细节,足以说明王夫人还是重情重义,有和蔼可亲的地方。
无怪乎认可她的刘姥姥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她"着实响快"。
但王夫人又确系"木头人",在"盛极而衰"的贾府呈现狠毒的佛口蛇心的另一面。
这就不得不说是封建末世大家族的悲哀了!
因为政治联姻,王夫人嫁到贾府当上贾政的正妻后,身份发生了改变,成了"死鱼眼睛",深居侯门循规蹈矩依照吃人的礼教当家处世。
那些所谓"三纲五常"害人不浅的冰冷约束,使得王夫人表面上看"妻以夫荣",乃钦赐的诰命夫人,却比不上当姑娘时的"着实响快",还得无条件听命于婆婆,严格遵照夫家的门风理家主事。
更无奈的是,她宠爱的儿子贾宝玉,因婆婆喜欢纵容他"厮混于内帷",作为母亲,王夫人还不能表现出半点微词。
这就决定了王夫人作为贾家儿媳妇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从夫家婆婆、小姐们吃饭,媳妇不能上座,需要站在一边棒菜捧饭服务,只有待婆婆、小姐们吃完了,才能用餐。也可看出王夫人在没有"熬成婆"之前,实际上是哪有真正的当家权利?
可以说,封建时代,媳妇在夫家生活完全得看公公婆婆的脸色。如果有丈夫疼爱,又育下儿子,媳妇卑微的情形可能有所改变。
"着实响快"的名门闺秀王夫人照样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甚而更惨。她嫁到贾府后,不要说贾母对她只是名面上的照顾,核心利益不允许她过界;就是丈夫贾政对她也仅是尊重有加,并没有夫妻之间的浓情蜜意。在贾政的心目中,妾室赵姨娘哪怕让人不屑与不堪,他都愿意与之恩爱。
王夫人不过是丈夫贾政当作门面的工具人而已。
更悲催的是,王夫人的三个亲生子女元春、贾珠、宝玉,其实都还不错,元春后来还是光耀门庭的贤德妃。可三个子女的抚养权,都集中在贾母名下,王夫人却做不了主。
中了秀才的长子贾珠,原本是可以依靠的最大希望,殊不知,娶了李纨生下贾兰后,不到二十岁便英年早逝。次子宝玉又只管"安享尊荣",完全在贾母的溺爱、贾政的古板教育之下,成了不喜读书的顽劣之辈。
就这样,一步一步,王夫人高贵的心气被完全磨灭,无可奈何之下,她只得消极妥协,将原本应有的管家权转交给侄媳王熙凤暂时代管,好歹都是她王家人,不落外。
但王夫人怎会心甘情愿,高兴得起来?她的内心世界早已"古井无波",便开始整天念佛诵经,表面上不管事不出头,成了一心吃斋念佛的"木头人",只知道规规矩矩伺候贾母。
尤其在中年丧子后,承受着巨大悲痛的王夫人便在孤独中活成了可怕之人。她原本可以将感情寄托在子女身上,最终因为一一失去而变得面目狰狞。
毕竟王家显赫的背景也培育了王夫人的心机和手腕,当委屈受够了,曾经的天真无邪也就束之高阁,接下来便是让人心惊胆战不择手段的报复。
于是,当薛姨妈也来贾府寄居后,王夫人便与之联盟,先曝出"金玉良缘"的口风,打压贾母支持的"木石前盟";接着又撵金钏,借"绣春囊"事件发起抄检大观园行动,无情地逐晴雯,赶走四儿、芳官,震慑林黛玉;最后拿王熙凤当棋子,让薛宝钗上位如愿嫁给贾宝玉,以致林黛玉在其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当贾母寿终正寝后,王夫人又联合邢夫人有意给主持大丧仪的王熙凤难堪,使"力拙失人心"的王熙凤草草收场,办了一场无比悲催的大丧仪,还落了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惨下场。
可见,人到中年已为人妇的王夫人为了争取核心利益,已然不计后果,表现出冷酷无情的恶人形象。
但"熬成婆"看似妥妥赢家的王夫人,虽说后来有了自己发号施令的居家主事权,却也在一地鸡毛中悲怆黯然。
轮到她主宰荣国府时,贾家已然满目疮痍,不再有当初的热闹与繁华。她挑选的儿媳薛宝钗后来独守空房,贾宝玉终因感伤林黛玉离家出走,贾府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王夫人的娘家又是接连不断的悲音,仰靠的"大树"王子腾回京复职却在路途上染病而亡,妹妹薛姨妈家因儿媳夏金桂这样的悍妇把持,也弄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
王夫人的晚年可谓最悲催的存在。
综上而言:"着实响快"而又"跟木头似的"王夫人,最终不再阳光,成了一面让人警醒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