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兵临宛城,旌旗蔽日,战鼓震天,这支以骁勇善战着称的军队,在抵达宛城后,迅速展开了攻城前的部署,仅半日便完成攻城准备,随即采取围三缺一之策,对东门、西门、南门发起猛烈进攻。
楚军将领深知兵法,故意留出北门,意在动摇守军意志,迫使其弃城而逃。
其实,楚军在抵达宛城之前,军中的参谋就已经展开了攻城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楚军将领派出斥候详细侦查宛城的防御布局,了解城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守军的兵力分布。
根据侦查结果,楚军主将深知宛城乃郑国重镇,城墙高厚,守军精锐,若强攻硬打,必然损失惨重。
于是最终决定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集中兵力攻击东门、西门和南门,而故意留出北门,以制造守军的心理压力,迫使其在压力下选择撤退。
楚军的部署迅速而有序。
东门由楚军精锐步兵主攻,配备大量云梯和冲车;西门则由弓箭手、弩箭手,投石机和步兵协同作战,试图以远程火力压制守军;南门则由最为精锐步卒负责强攻,准备在关键时刻发动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楚军在北门外设下伏兵,准备在守军溃退时予以截杀。
随着楚军主将一声令下,攻城战正式打响。
楚军弓箭手首先向城头发射密集的箭雨,试图压制守军的反击。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城头上的郑国守军不得不暂时躲避,但他们的训练有素很快显现出来,守军弓箭手在盾牌的掩护下,迅速组织反击,箭矢从城头倾泻而下,楚军前锋部队迫于敌军的锋芒不得不暂时后撤躲避。
东门方面,楚军精锐步兵在箭雨的掩护下,迅速将云梯推向城墙,士兵们冒着守军的滚木礌石,奋力攀爬,守军则用长矛和刀剑奋力抵抗,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楚军士兵勇猛无比,但守军凭借地利,顽强地将楚军一次次击退,云梯被推倒,冲车被烧毁,楚军的攻势一度受挫。
西门方面,楚军弓箭手试图以密集的箭雨压制守军,但守军利用城墙上的掩体,有效地躲避了楚军的火力。
与此同时,守军也在城头上时不时的使用投石机利用城墙的高低优势予以反击,巨大的石块从天而降,砸向楚军的攻城器械和士兵。
楚军步兵利用他们各自积攒的经验进行灵活闪避。
当然在楚军的箭雨和石块的夹击下,守城的郑国军队在最初的时候伤亡惨重,防守力度一度减弱,后来或许是适应了楚军的攻势力度和距离,也开始进行有效的躲避。
南门方面,作为主攻的将领景璜压力很大,为了进一步激励士气,他身穿铁甲,亲自冒着敌军的箭矢快速冲向宛城的南门,在盾军的掩护下,景璜带着两千战兵冲破了敌军的箭雨覆盖范围。
当楚军将云梯死死的扣在宛城城墙之上后,楚军的弓弩手立刻对城头的郑军进行了压制,使得楚军有时间和空间迅速的攀登城墙。
景璜出身不凡,身边有不少亲卫在给他遮挡流矢和明箭。
但景璜作为兵学院当年的首席生,他的能力和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手里的大刀被他舞得虎虎生风,身体灵活多变,在云梯之上,巧妙的避开了一个个落石和滚木,硬生生的成为了先登者。
当他一马当先的越过宛城城头之时,迎来的就是郑军五六支长毛的突刺,但都被景璜挡开,而后又挥动手中长刀,硬生生的在这城墙之上留出了一个一米的空挡。
然后景璜的亲卫们这时也终于来到了城墙之上,为景璜分担了不少压力。
在勇猛的景璜的带领下,楚军在城墙上取得的立足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登上城墙的楚军也越来越多。
因为铁甲的保护,攻城的楚军犹如有两条性命一般,给楚军们增添了不少勇气。
眼看着南城城墙上的楚军在景璜的带领下居然开始反压占据人数优势的郑军,实在是这些郑军表现得太过拉胯了。
就在这时,宛城主将郑段及时赶到。
郑段的兵器是一杆长枪,此人枪法犀利,犹如游龙一般,灵活多变,再加上其对战经验,立刻就压制住了横冲直撞的景璜。
当武力值最强的景璜被牵制住了之后,楚军的人数劣势一下子就突显出来,郑军开始进行反攻。
没过多久,楚军占据的立足空间被不断压缩,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军最后还是被郑军赶下了城头,这让在城下的其余观战的楚将们叹息不已,都在为景璜赶到可惜,好好的一个先登之功就没了。
先登就是只第一个登上城墙并存活下来,还取得对战争胜利的关键影响才算是先登。
可惜景璜最后功败垂成。
楚军主将孙念对于景璜这攻城战的表现倒是有些意外,他只知道景璜在参谋司的表现不错,但没有想到他的武力值居然有这么高,而且表现出来到勇气和胆略也是十分出众。
“景氏出了一个千里驹啊”,孙念在心中感慨道。
景璜的能力,再加上其背后的景氏,一个区区先登之功并不会让景璜惋惜,况且想要一战而下宛城,实在是有些痴人说梦。
虽然这次没有攻下南城,但他已经在全军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这场战斗从午时持续到黄昏,楚军的攻势一波接一波,但郑国守军始终坚守阵地,寸土不让。
城墙上,守军士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用长矛刺穿攀爬云梯的楚军士兵,用滚木礌石砸向冲锋的楚军步兵,用火油点燃楚军的冲车。
每一次楚军的进攻,都被守军以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战术击退。
东门的战斗不算激烈,楚军的撞车虽然每一次都能让城门颤抖,但因为四处城门已经被郑军用巨石挡住了,楚军根本就冲不开郑军的防守。
西门的战斗则是一场远程火力的较量,楚军弓箭、投石机和弩箭的每一次攻击都让让守城的郑军叫苦不已,郑军的器械与楚军相比,差距有点大。
南门的战斗是三处攻城战之中最为惨烈的,景璜所带领的两千精锐最后所剩无几,可见战斗的惨烈程度。
经过一天的鏖战,楚军的攻势逐渐减弱,楚军主将见攻城无望,只得下令撤退。
楚军士兵在撤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严密的阵型,防止守军趁机追击,守军则利用城墙上的弓箭手,对撤退的楚军进行最后的打击。
随着楚军的撤退,宛城守军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战术,成功击退了楚军的进攻。
城墙上,守军士兵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守军将领郑段则站在城头,望着远去的楚军,此刻心中也是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第一天的攻势,他们扛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