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6年3月19日,夜幕刚刚退去,阳光洒满了颍州城。昨夜,在周同的精心策划和200名厢兵的协助下,一场针对巡城差役的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这100名差役在银弹的诱惑,和官府的威慑下,纷纷写下了认罪书,就连那些平日里虔诚的佛教信徒,也不得不为了妻儿和家族的安危,暂时放下了对信仰的坚持。周同巧妙地打入了巡城差役这个群体,官方身份为城东巡城差役,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酒楼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众人如往常一样,回到了酒楼享用早膳。今日,众人的用餐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工匠坊的管事们。他们有的甚至连药膳都来不及细细品味,便匆匆拿起几个馒头便离开了。就在李譓用完药膳准备离开之际,赵令畤突然叫住了他,邀请他一同前往雅间品茶。
赵令畤开门见山地说道:“最近手头宽裕了不少,我想再招些营造工匠来壮大我们的营造队伍。”李譓听后却连连摇头,表示难度颇大:“难招了!能来的都已经来了。”赵令畤不禁疑惑地问道:“颍州城和周边县的工匠也都招完了?”李譓轻轻抿了口茶,解释道:“营造匠人这个行业,一般都是以工头和特定地区为主。没有工头的带领,营造过程中容易出乱子。而工头们往往喜欢招家乡附近的人员,很少招其他地方的人。一来口音不一致,沟通容易出问题;二来招其他地方的人员,没有地方家族势力压制,且相互不熟悉,不便于管理。因此,我们在招工时,通常会先找熟识的营造大家,由他们介绍可用的工头,再由工头去招募人手。”
赵令畤听后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不认同这种做法:“二哥啊,这样可不行啊!颍州城周边的人必须用起来。我们可以在城中招募,一些能懂官话的匠人或民夫,选一些机敏者做工头,让他们去招周边的人来做活。先从一些简单的活计开始做起,慢慢培养。我现在急需大量的营造工匠啊!”
李譓揉了揉额头,显得有些无奈:“三弟啊!你又想营造些啥?”赵令畤往北方一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往北我要建设大片宅院,往南我要营造粮仓、仓库和养殖场。再招1000余人来做活都不嫌多!”
李譓起身在雅间里来回走了几步,几次欲离开此地,都快踏出房门时,又转了回来。他最后叹了口气,说道:“好吧,等我把事情安排好,就立即去招人。你也别急,慢慢来。回头我写几封书信,看看开封、洛阳那边还有没有,空闲的营造匠人。”
赵令畤连忙向李譓鞠躬道谢:“让二哥费心了!”然而,李譓这回却没有给赵令畤好脸色看。他摆摆手,头也不回地出了门,边走边说道:“先走了!三弟你这打破常规的做法,让哥哥们很不适应。”显然,李譓对赵令畤的做法颇为抵触。在他看来,这就像是自己的专业领域,被外人插了一脚,任何人都会感到不快。
……………………………………………………………………………………………
接近午时,王福疾步而来,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右武卫大将军赵令蠙和自家的船队,均已经抵达了颍州城,即将来安时湖停靠。赵令畤闻讯,心中大喜,立即放下手头事务,匆匆赶往安时湖边。大约一炷香后,湖面上的画舫逐渐清晰起来,一艘艘装饰华丽的船只缓缓驶入视野。赵令畤命令王福在护城河边,准备好鞭炮和礼花,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贵宾的热烈欢迎。
十艘画舫陆续驶入安时湖,船头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正是右武卫大将军赵令蠙。他上身红衣,下身朱裳,着绯色罗袍,腰间系大带,腰带上还有皮带用来挂玉器,英姿勃发,给人一种威严而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两人已有两月未见,再次相遇显得格外亲切。赵令畤迎上前去,与赵令蠙热情握手,互道问候。
赵令畤将赵令蠙迎至百草园酒楼,最好的雅间居住。雅间内布置得典雅而舒适,窗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尽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款待。随后,赵令畤又引着赵令蠙来到会客厅,二人相对而坐,准备共进午餐。
赵令畤深知赵令蠙的口味喜好,于是特地嘱咐宋嫂安排了一桌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菜品一一上桌,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其中有烂蒸同州羊羔,肉质鲜嫩,口感滑爽;灌以杏酪的羊羔更是增添了几分香甜。食之以匕不以箸的吃法,更是体现了古人对饮食文化的独特追求。南都麦心面,面条劲道,汤汁浓郁;槐芽温淘则清新爽口,令人回味无穷。渗襄邑抹猪肥而不腻,香醇可口;炊共城香粳米饭粒粒分明,香气扑鼻。此外,还有蒸子鹅、松江鲙、宋嫂鱼羹等美味佳肴,每一样都令人赞不绝口。
一顿丰盛的午餐过后,赵令蠙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连连称赞道:“这菜式和口味,真是堪比东京大厨,让人回味无穷。”赵令畤见状,也忍不住点头附和,同时好奇地问道:“最近京城可有什么消息?”
赵令蠙用白绢轻轻擦了擦脸和手,眉头微皱,神情凝重地随意的说道:“京城那边倒没什么特别的消息,朝廷还在南讨交趾。这次的战事颇为棘手,非战减员较多,给将士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交趾的兵力虽然不强,但痢疾和瘴气的危害却极大,给我方的进军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若战事拖延至夏日,非战减员的情况恐怕会更加严重。”
赵令畤听后不禁露出疑惑的神情,问道:“交趾不过是个小国,为何敢触摸我大宋的虎须呢?”赵令蠙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据皇城司探来的消息,这次交趾敢于挑衅,背后竟有岭南一名叫徐百祥的读书人从中作梗。他竟敢书信于交趾国王李乾德,将我大宋的国内情况和安南的军事情报一一告知。这李乾德本就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即位后不断扩张领土,对安南道早已垂涎三尺。又从与徐百祥的往来书信中,得知我大宋兵备薄弱,还说大宋因王安石变法荼毒天下,青苗、兵役法不得人心。李乾德便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一月,调集八万精兵分水陆两路,大举进犯吾大宋边境。邕州的沦陷,就与这徐百祥有直接关系;他献“囊土薄城”之计,导致城破,全城被屠。”
赵令畤听后,不禁目瞪口呆,随即勃然大怒道:“我堂堂大宋,竟有如此败类!这些读书人,口口声声说读圣贤书,却将圣贤的教诲抛诸脑后,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大宋,出卖民族利益,真是可耻可叹!”
赵令蠙叹气道:“这样的斯文败类还不止一个,水川之战中,那张元便辅助元昊大败宋军,令我大宋颜面尽失。西夏军师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公然挑衅我大宋。那诗写道:‘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他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还在诗后题言讥讽韩琦,其嚣张跋扈可见一斑。”
赵令畤听得更加义愤填膺,他忍不住问道:“这张元又是何人,竟能如此祸乱我大宋?”
赵令蠙冷笑道:“这张元原名叫张源,字雷复,乃是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官至西夏军师、国相,为西夏效力,实乃不忠不义之辈。庆历元年(1041年)大宋出兵讨伐西夏。大宋落榜文人张元,建议李元昊诱敌深入,拉长宋军的补给线。李元昊依言所行,将宋军一路引至好水川。张元在此埋伏了十万西夏大军,突然发动袭击,将宋军杀得片甲不留,血流成河。初战告捷,李元昊便率部乘胜追击,杀掉宋军及农夫,总计7万余人。此役,宋军损失惨重,令人痛心疾首。”
赵令畤听得悲愤交加,他感叹道:“这张元,真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他身为大宋子民,却为敌国效力,陷害同胞。这样的人,真是令人不齿。”
二人谈及此处,皆是无言以对。他们心中充满了对张元的愤恨,和对大宋的忧虑。一南一北,皆有大宋败类,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赵令畤长叹一声,沉吟道:“或许,吾大宋的学风确有问题。如今之人读书,大多为了求得一官半职,然而官位有限,读书之人却日益增多。许多人苦读十余载,却仍不得一官半职,心中的抱负难以施展,最终走上了歧途。”
赵令蠙听了这话,不禁点头赞同:“贤弟所言极是,可惜这并非我等一己之力所能改变。”
然而,赵令畤却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思考了片刻,说道:“其实,这并非全然无解。读书之人,所求无非为官、为名、为财,以及一展心中抱负。官位虽有限,但名、财、才华之展现,却是我等可以谋划的。”
赵令蠙闻言,眼睛一亮,忙道:“愿闻其详。”
赵令畤继续道:“此事须分三处布局;首先,朝中要有支持我们的力量,皇室亲族自然是我们最好的依托。其次,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商业版图,通过商业经营获取大量银钱,为那些有抱负的读书人,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学堂,引导他们转变读书只为做官的观念。再者,我们还可以建立新的读书体系,不再局限于儒家学说,开拓不同的学术领域,树立读书为民谋福祉的核心思想。对于那些在其他学说上有所成就的读书人,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丰厚的礼遇和财力支持,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充分展现。其实还有第四处布局,前三处成功之后,吾等可以开创新的领域,如海外,若想一展抱负的读书人,出海去挣,把不毛之地变为大宋新土。”
赵令蠙静静地听着赵令畤的讲述,手中折扇缓慢地扇动着。他思考良久后,抬头看着赵令畤说:“令畤,你的计划确实可行,但实施起来恐怕牵扯甚广,非一二人之力所能成事。”
赵令畤微笑着回应道:“确实如此,但只要我等亲族能够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就看令蠙兄,否愿意与我共闯这条不一样的路?”
赵令蠙凝视着赵令畤,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缓缓地说:“令畤贤弟所描绘的蓝图确实令人心动啊!”
赵令畤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正色说道:“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令蠙兄。如今我已在商业领域有所发展,学堂也初步建立。然而,京城朝中缺乏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支持我的计划。不知令蠙兄是否愿意在朝中出力帮我?”
赵令蠙沉思片刻后,严肃地说道:“你为何认为亲族兄弟一定会支持你?为何要上你这条船?”
赵令畤微笑着解释道:“以利!以钱庄为依托。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足够的利益,让利益团体去游说,更多的亲族加入我们。”
赵令蠙听了这话,收起手中的折扇,若有所思地说道:“吾投入了资金,只等坐享其成,不参与具体事务岂不是更好?”赵令畤却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当然可以。对于投钱之人,我们会为其配制稀缺货品,比如你手中的风水盘、熟药,以及我匠坊所打造的其他器械。这些货品在市场上的售价远高于供货价,利润部分将全部归团队内的销售成员所有。投钱越多,分得的货品也就越多,如此循环往复,再树立几个典型的成功例子,让那些还未加入的人看到好处,你说我们的团队会不会逐渐壮大呢?他们会不会更加主动地为我们团队出力呢?当然,要在京城做成这样的大事,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来统筹谋划。”
赵令蠙听后,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他轻松地说道:“既然贤弟有如此远大的志向,作为兄长,我自然应当全力相助。画舫上的十万两银钱就交给你来打理了。我即将上任濠州刺史,今后京城中的事务就交给赵令鼒代为处理。为了确保消息畅通无阻,我还特意招募了一批养鸽人,负责三地之间的信息传递。贤弟这里将作为消息的中转站。”
赵令畤听后大喜过望,连忙问道:“兄长还有这等手段?不知这信鸽传递消息的速度如何?”赵令蠙微笑着解释道:“信鸽一天能飞行240里,从开封到颍州需要两天时间,而从颍州到濠州则只需一天。为了确保消息的有效性,我们每次传递消息时,都会同时放飞三只信鸽,以防止因意外而导致消息丢失。”
赵令畤进一步询问:“那如何防止有心之人,用箭矢射下信鸽以获取消息呢?”赵令蠙低声说道:“我们有一个巧妙的办法。我们以《吕氏春秋》为密码本,每次传递消息时,都会约定一个特定的月日,来查询对应的页码。这样,即使信鸽被射下,拦截者也无法得知消息的真正内容。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约定的查询方式,更无法解读出《吕氏春秋》中的暗码。”
二人继续深入交流,讨论如何吸引更多的亲族加入团队,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扩大团队成员在朝中的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共同探讨,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策略,旨在打造一个强大而团结的团队,共同开创一番辉煌的事业。
……………………………………………………………………………………………
稍后,赵令畤领着赵令蠙,一同参观了那座巍峨壮观的炼铁高炉。高炉耸立,仿佛一座钢铁巨人,守护着这片繁荣的土地。铁水在其中不断流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一条火龙在舞动。众多匠人们忙碌不停,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坚毅和勇敢。一堆堆成山的生铁锭,静静地堆放在一旁,仿佛是大地的馈赠,让人感叹不已。
赵令蠙望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震撼。他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炼铁场面,更未见过如此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他不住地赞叹着,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
接着,二人沿着护城河而行,来到了河边一排水力工坊。这些工坊利用水流的力量,实现了半自动化的生产。赵令蠙看着那些机器,在水流的驱动下运转自如,心中更是惊叹不已。他走不动道了,仿佛被这些神奇的机器所吸引,想要一探究竟。
随后,二人又来到了熟药坊。这里的屋顶上,都耸立着一排排直径达三米的风轮,它们在高空中旋转着,发出轰鸣声。赵令蠙被这些风轮所震撼,他无法想象如此巨大的风轮,是如何安装上去的。进入熟药工坊内部,更是让他大开眼界。半自动的烘烤、切片、研磨等制药器具,让他感觉这里,和大宋简直不在同一片大地,太过神奇了。
从熟药坊出来,二人又来到了工匠坊。这里摆放着一排排四轮铁马车、独轮和两轮翻斗车,以及长达六米的熟铁铁轨。赵令蠙对这些新奇的器物充满了好奇,他不住地问着赵令畤这些器物的用途。赵令畤耐心地解答着他的疑问,并向他介绍了这些器物的制造方法和用途。
工坊出来,二人乘坐躺椅还游览了药园和育种田地。这里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欧阳丹和邓御夫等人正在忙碌着。欧阳丹详细介绍了,他们在种植农业方面的新兴尝试,包括引进新品种、改进耕作方式等。邓御夫则分享了他对农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两位农学家的努力与成果,让赵令蠙深感敬佩。他不住地点头表示,对赵令畤能为读书人,寻找新出路的举措表示赞赏。
赵令畤深知,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需要更多的读书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源来参与和推动。而像邓御夫这样的农学人才,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宝贵资源。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农学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在李诫的陪同下,一同参观了颍州城中的各项工程。他们先来到了颍河西岸河堤,目睹了正在建设的宏大工程。接着,他们又参观了神霄道观、蒙学堂、医学堂、医馆、集市和食堂等地方。赵令蠙为赵令畤的大手笔所震撼,难怪说颍州资产作价10万两银钱,若真10万两银钱,大把的豪富名仕愿意接手。
参观结束后,二人来到茶馆二楼的足疗房歇脚,一同享受足疗服务。足疗房内烟雾缭绕,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赵令畤与赵令蠙二人并肩而坐,享受着足疗师傅的精湛技艺。经过一天的忙碌,此刻的他们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足疗师的手法把赵令蠙爽的直哼哼!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哼哼的声音太大,都把书房中的吕公着给惊动了。过来一看,是赵令畤等人,刚想开口嘲讽几句。赵令畤见机快,对二人一番引荐;这足疗之事是洗不成了,三人来到安时湖边闲坐聊天。
安时湖的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赵令蠙望着眼前的美景,不禁赞叹道:“此处真是人间仙境,美得令人心醉!”
听到赵令蠙的赞誉,赵令畤有些自得地介绍道:“此处名为安时湖,是当朝营造大匠李诫亲自设计并监造的。他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地貌,将护城河水引入湖中,形成了如今这般美景。”
赵令蠙听后更是赞叹不已,他感叹道:“如若得空,我一定来此地常驻。吕公,你真是捡到宝了啊!不出一年,颍州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惜我不是颍州知州,否则一定要为贤弟你保驾护航,看看贤弟到底能走到哪一步。今日所见,真是太让我震撼了!”
吕公着虽对城东的巨变有所感触,但并未像赵令蠙那般深感震撼。他沉吟片刻,才淡淡地说道:“城东的确日新月异,变化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吾等终究得遵循大宋律法行事,不可轻易逾越。”
赵令蠙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而望向吕公着,脸上带着几分坚定与热忱。他缓缓说道:“循规蹈矩固然重要,但一味墨守成规,又怎能拯救日渐衰微的大宋?王安石与官家都在寻求变法之道,以求国家强盛。吾等只要不违背大宋的根本利益,适当打破常规又有何妨?行事之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说完,赵令蠙从怀中掏出五张一万两银钱的交子,递给赵令畤。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继续道:“贤弟今日让吾看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让吾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本以为饭后闲谈,贤弟所说只是大话,但方才所见,却让吾深感震撼。今日,为兄在此表态,从今往后,你我兄弟一体。只要贤弟不叛国,弟何为兄从之!”
赵令畤没想到一场简单的参观,竟让赵令蠙如此动容,心中感激不已,连忙接过交子,深深一鞠躬道:“感谢兄长的大力支持,吾定不负兄长之所望!虽不敢说几年内能成气候,但吾保证,一月一个变化,让吾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吕公着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心中暗自嘀咕:这两人是不是神经有问题?是不是在给自己下套呢?他只得接过话题,尽量说些自己能听懂的内容:“令蠙公子,这是要去哪里上任呢?”
赵令蠙叹了口气,回答道:“濠州刺史,可惜不是颍州刺史啊!”还不得吕公着接话,又把话题转回到了赵令畤身上:“贤弟,你还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为兄为你分忧。”
赵令畤想了想,说道:“我还需要一些造纸匠人、制墨匠人、琉璃匠人,以及不要钱的官妓。”
赵令蠙听后哈哈大笑:“看了贤弟的信后,我还以为你索要官妓是开玩笑呢!没问题,这些人月底前我一定给你找齐,送到颍州来。不过,你能不能透露一下,要这些官妓有什么用处呢?”
赵令畤微笑着解释道:“这些人知书达理,多才多艺,既会伺候人,又能抛头露面,而且身份低微。不管是用作护士还是用来教书,都非常合适。不像那些读书人,请来做教书先生,总是左推右阻,难以请动。”
赵令蠙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我明白了!贤弟你都不惜名声,我又有何惧呢?回头就看哥哥本事,等着吧!”
在灯火阑珊的夜色中,吕公着与赵家两兄弟的交流,终究未能深入,几番寒暄之后,便草草结束了谈话。尽管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无几,但似乎在某些观点和看法上,两人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用过晚膳后,吕公着便礼貌地告别了赵家兄弟,独自离开了这个灯火辉煌的府邸。
三人散席后,赵令畤仍在忙碌着。他须赶在天明前,将赵令蠙空置的画舫,装满工匠坊的特产。这些特产种类丰富,包括风水盘10个,各种熟药一船,精美的瓷器两箱,还有一辆四轮栏板车、一套移动炉、一套三煤球铁锅灶台,以及一套手动煤球机等。这些物品无一不显示出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匠心,让人赞叹不已。
赵令畤站在安时湖边,看着这些即将启程的画舫。心中暗想:适合做礼物的太少,以后要注意啊!。
……………………………………………………………………………………………
张元原名叫“张源”,字雷复,年轻时与吴久侠、姚嗣宗等人交好,于是结拜为异姓兄弟。三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在古代再有才,要想当官报效国家,只能通过科举这条路。张元在三人中最有才,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他中了举人后,又多次参加省试,甚至一度到京城参加殿试,但张元命不好,每次被落榜。
张元等人郁闷一段时间后,认为空有一身才能,不能呆在家里过一生,还得报效宋朝。当时西北地区不稳定,党项人崛起,已经威胁到大宋的安全。宋朝在西北边境部署了大量边防军。张元认为既有文采不能报效国家,那就从军,在边关立业,也能实现曲线救国。
张元等人希望在宋朝边关干一番事业,给将官出谋划策,但没成想没人重视他们。三人在宋朝边关没待多久,就被边军将领开除了。
张元等人回到家中更郁闷了,这种郁闷我们都能体会到。科举多次落榜,本想通过军事入仕,又不被重视。在张元这样有文采的人心中,就是一种打击。因此三人回到家乡后,没少发泄心中郁闷,做了一些不法之事,被县令抓去毒打一顿。
张元认为宋朝小看他们,他们只能选择叛逃。1037年,张元等人跑到边境时,姚嗣宗打退堂鼓了。眼看马上到夏州,张元再次写了一首诗:“太公年登八十余,文王一见便同车。如今向西江边钓,也被官中配看鱼。”他认为自己就是姜子牙,希望遇到周文王这样的名主。
宋仁宗听说落榜书生叛逃到西夏,他大吃一惊,下令抓捕张、吴二人家眷,“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
张元、吴昊两人家眷都被宋朝害死了,这更加坚定两人反宋的决心,对宋朝有血海深仇。张元被元昊封为国相、太师、中书令,成为西夏高官,吴昊也得到重用。
于是张元开始辅佐元昊骚扰宋朝,并挑起宋朝的战事,“奉为谋主,大为边患”,张、吴两人“日尊宠用事,凡夏国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同年,官至国相。其素怀功名,以灭宋为志,力劝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契丹,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宋夏好水川战役,没有张元出谋划策,宋军七万人不会丢命。张元大败宋朝大将韩琦,奠定了他在西夏的位置。成为元昊倚重的人。
宋夏7年战争,表面上看西夏撑不住了,实际上宋朝实力也被削弱,根本灭不掉西夏。而这一切结果都因为落榜考生张元所致。虽然宋朝改革了科举制度,但积弊太多,实力受损,宋朝已经无力再应对辽国和西夏了,而且后期又犯战略上错误,70年后,北宋灭亡。张元叛逃也是北宋灭亡的一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