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将时间退回到章武四年,三月。
在得到汉军伐魏的消息后,魏国扬州治所秣陵城中,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
“诸位!”
曹真站在巨大的沙盘前,面沉如水,“陛下刚刚传信,汉军已然兵分四路伐我大魏!
一路由并州经太行,直入冀州,一路从函谷新关出,攻我洛阳!一路从南阳兵进豫州,还有一路,则直指我江东!”
要知道曹真虽然年轻,却已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他曾担任过天地骑的统领,历任偏将军、中领军等职。
作为曹操的养子,他与曹昂、曹丕的关系都还不错。
曹昂之死,他心知有异,但在汉军的强大威胁下,他也只能只能奉曹丕为帝,将疑惑深埋心底,接受杨州刺史一职。
值此关键时刻,曹真环视帐下众将,沉声问道:“诸位,汉军来势汹汹,可有破敌之策?”
张昭上前一步,拱手道:“都督,我军新得江东不过两年,若单论水军,恐怕我军依旧无法与汉军匹敌。
为今之计,当以陆战为主,坚守城池与濡须口,待其粮草耗尽,再寻机破敌。”
孙绍亦是点头附和:“张公所言甚是。我军可依托城池,层层设防,迟滞汉军。同时,待臧霸将军来援后,可袭扰汉军粮道,使其首尾难顾。”
曹真略作思忖,点头道:“给文聘将军传令,命其南下后直接前往濡须口,设防阻止汉军南下!”
“诺!”
“孙太守,黄将军!你二人随张公驻守吴郡,务必保吴郡周全!”
“诺!”
孙绍点头称喏,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若是此战能胜过汉国,或许恢复孙策时期的江东就不再是梦想!
“传令庐江太守武周,待臧霸将军来援后,速速率军南下,偷袭汉军粮道!”
“诺!”
曹真一番调兵遣将后,望着面前的沙盘,暗自握紧了拳头,这一仗,不好打啊!
章武四年,五月。
从武昌前往秣陵的大江之上,此刻战船如林,旌旗蔽日。江南府的楼船艨艟正沿着大江顺流而下,兵锋直指魏国在丹阳郡的据点,濡须口。
黄忠、甘宁与太史慈此时正并肩立于楼船旗舰之上,此次汉军压境,甘宁的职责最为重要,他需要直面濡须口的魏军,抵挡住魏军南下的援军。
而黄忠则需要与魏军主帅曹真对垒,他们与曹真的胜负将直接关系到濡须口的胜负,黄忠胜,则汉军可以急援濡须口,一举拿下魏军,反之,亦然!
而太史慈在助甘宁拿下濡须口后,就将沿江东去,前往震泽,援助进攻吴郡的荀攸,作战计划一环接一环,最终一举拿下江东!
“汉升,此番我汉军出兵丹阳,水陆并进,非得让曹真那小子,回想起定鼎之战时的噩梦!”甘宁轻抚腰间双戟,眼中战意升腾,恨不得现在就杀到濡须口。
黄忠微微点头,语气沉稳:“兴霸、子义,你们切不可轻敌,须知你们的对手可不是曹真,而是那昔日刘表麾下的第一大将,文聘文仲业!”
甘宁撇了撇嘴,一脸不屑:“汉升放心,宁心里有数!文仲业,手下败将而已!当初汉魏合兵灭江东之时我就去过濡须口,这次再去,轻车熟路!若论水战,我甘兴霸还没怕过谁!”
兴霸这家伙,性子还是这么狂!黄忠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暗道。
“放心吧,万事有我,濡须口,必下!”太史慈拍了拍黄忠的肩膀,微微笑道。
黄忠轻轻的点了点头,显然对太史慈的稳重充满了信心。
三人随后在南陵口分道扬镳,甘宁与太史慈直取濡须口,黄忠则连夜奔赴泾县,准备与曹真对峙。
泾县,初属吴,后为楚国所有,秦灭楚后,置泾县,属会稽郡。后先后属庐江郡、丹阳郡、宣城郡等地,直到建和元年撤销宣城郡,泾县最终归属丹阳郡管辖。
在刘瑁与曹操合力灭掉孙权,二分扬州后,双方便以泾县、钱唐为界,泾县以南属汉,泾县以北归魏。
后刘瑁又将泾县以南的七县重新命名为临城郡,以临城为郡治,与丹阳郡分属汉魏,以泾县为界。
此时此刻,这座位于丹阳郡与宣城郡交界处的小城,已然成为了汉魏两国争夺的焦点。
泾县县衙。
黄忠正端坐于主位之上,神情严肃的看着面前的舆图。
他虽年事已高,看着却依旧精神矍铄,威风凛凛,上次打交州的机会没能拿到,却被霍峻小儿拿了去,可是把老黄忠气得够呛。此次出征,再没有人敢触老黄忠的霉头……
“这几日战况如何?”黄忠沉声问道。
“陛下最初下令伐魏时,我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以防守为主,若非甘将军派遣黄权将军来此增援,恐怕泾县早就沦陷了,但宁国、怀安几县却还是被魏国拿走了……
但如今加上甘将军与黄将军,我们在丹阳郡的兵力已经超过了魏军,是时候反击了!”
“曹真?如今这等小辈也能担任一方主帅了?”
黄忠嗤笑一声,眯着眼睛盯着宣城的方向,眼神中却满是重视。别看他嘴上瞧不起曹真,心里却对曹真的本事清楚得很,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既然已经来了,那就让我们与曹真好好较量一番!”黄忠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曹真交手了。
“将军,末将愿为先锋,直取宣城!”
一名将领起身请战,正是甘宁麾下黄权。在甘宁的水军中,黄权是少有的既能水战又能领步卒的将领,因此一直被甘宁器重。
这次泾县告急,甘宁才派黄权领军援助。但当黄忠得知后,便以双方分属同族为由,让黄权继续留在泾县,为他效力,甘宁拗不过老黄忠,便只得应允……
“公衡勇猛,可堪此任。你便为先锋,直取宣城,我领大军随后就到。记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可冒进,中了魏军的圈套!”
黄权抱拳领命:“末将明白!”
“承明,你与应太守坐镇临城,务必要保证粮道畅通!”
“诺!”
这人名叫潘濬,曾拜师宋忠,求学于龙门。
在荆州被刘瑁占据后,他便被黄忠的定海府收入麾下,就此效力于定海府中。
但是在历史上,此人是蒋琬的表弟,不到三十岁就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刘备入蜀后,潘濬担任荆州治中从事,典理州事。
孙权袭取荆州后,亲自劝说潘濬归降,官拜辅军中郎将,历任奋威将军,少府、太常等职务,深受孙权器重。
“其余诸将,随我一同出征!”
黄忠目光扫过众将,缓缓说道:“诸位,此战关乎重大,望尔等齐心协力,奋勇杀敌,为陛下建功立业!”
“谨遵将军之命!”众将齐声应诺,声震云霄。
次日清晨,黄忠以黄权为先锋,沿着官道,缓缓推进。一路上,他不断派出斥候,探查敌情,同时严令各部,不得扰民,违者军法处置。
与此同时,宣城城头。
曹真此时身披甲胄,手持长剑,凝视着远方逐渐逼近的汉军,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战若败,丹阳郡危矣。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喏!”
魏军将士齐声应诺,声震四野,等待着汉军的到来,而曹真则紧紧盯着汉军的动向,心中暗自盘算着什么。这一仗,他曹真要让汉军知道,这江东,绝非汉军予取予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