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火锅店生意火爆,石头村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去年开始石头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开办民宿了,那些客商对这种全新的居住模式还是很感兴趣的。
只是有些人家的房子太破,一部分客商看不上眼。
所以自从过了年后就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开始翻修房子。
这几年他们跟着梁家做工,手上都积攒了些银子,少的能盖个一两间,多的盖上个七八间是不成问题的。
村长又开始烦恼了,因为扩建房子的太多了,许多村民都找他批宅基地。
他们村里宅基地明显的不够用了。
这天梁月娇正好在家休息,村长一脸凝重的来到了他们家,一见面就开始对着梁月娇诉苦。
梁月娇听了村长的话顿时有些心虚。如果说谁家占用的宅基地最多,自然是非他们家莫属了。
现在村长来找她诉苦,说村里宅基地不够用了,她能说什么呢。
村长说完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赶紧假装咳嗽两声说道:“娇娇你别误会,村长爷爷没有别的意思。
你们家是最早扩建宅基地的,而且你们家人口确实多,住不下也很正常。
就是现在家家户户的都要扩建房子,而且为了多建几间民宿,他们是眸足了劲往多了要。
你说大家伙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这批给谁不批给谁呀。
这家批的多了那家批的少了,还要遭埋怨。
村长爷爷也是没办法了,知道你一向主意最多,想来你这里讨个主意。”
梁月娇见村长说的真诚,也不忍心他这一大把年纪了还整天为了村民们忧心忡忡的。
于是想了想开口说道知道了:“村长爷爷您先听我说。
咱们村里的宅基地比较有限,要是这么无休止的建民宿肯定不行。
而且咱们村子将来是要打造商游一体的模范村庄的,在村子还没有成型的时候一定要规划好,不然后期再进行建设的话就很麻烦了。”
村长听到这话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娇娇说的对,村长爷爷也是这样想的,那娇娇有什么好建议呢?”
梁月娇笑着回道:“其实这事儿说简单也挺简单的,村长爷爷可以给批复宅基地设置一个基本门槛。
就是按照人口来划分,一口人只能划分一份宅基地,这样对大家来说都算公平公正。”
村长听到这话,顿时舒展了眉头笑着说道:“这个主意好啊,还是娇娇聪明,村长爷爷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若是按照这个标准划分,谁也不能说什么。
不过咱们村里总有那么不讲理的几户人家,到时候又要胡搅蛮缠的想多分一些了。”
梁月娇听到这话笑着说道:“哪个村子里都有几户不讲理的人家,这个倒也没什么稀奇的。我相信以村长爷爷的威信是能镇住这些人的。
若是他们真要胡搅蛮缠村长爷爷可以设置一个更高的门槛,若是他们非要多占宅基地那就让他们出高价。
本来五六两银子一亩宅的基地您可以卖到五十两银子一亩,让他们多出十倍的价钱。”
村长听到这话微微有些吃惊的看着梁月娇,这女娃娃的脑袋果然好使啊。
想要多占宅基地就要拿出十倍的价格来买,这下村民们就要考虑考虑花这么多银子建民宿,能不能赚回来了。
若是连本钱都收不回来,那他们建造的民宿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是让他们自己知难而退啊。
村长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赶紧对着梁月娇笑道:“真是多亏了有你,要不然村长爷爷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村长一张老脸笑的很是谄媚,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
梁月娇想了想又开口说道:“村长爷爷,我还有个小建议,都说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话一点都不假。
别的先不说咱们村子里的路确实不够宽敞,尤其是一下雨的时候泥泞难行。那些来往的客商不方便不说。
若是咱们村子里的集市一旦到了一定规模,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子肯定也会前来采买的。
到时候大家不方便摆摊也会影响生意的。
所以在村民们盖房子的时候道路要留的足够宽,街道也要足够多才行。
还有临街建房子的人家,村长可以建议他们外侧的房子门往外开,这样一旦形成规模将来这些房子可能成为商铺,商铺的价值可不是民宿能比的。”
村长听到梁月娇这样说直想拍大腿,他一直知道梁月娇聪慧有生意头脑。
但是今天他算是彻底见识到了,这梁家祖坟上真是冒青烟了,出了这么一个有大智慧的孩子。真是让人羡慕嫉妒啊。
得了梁月娇的主意,村长站起来说道:“村长爷爷这就回去好好规划规划,然后再召集村民们开个大会。”
说完就急匆匆的走了。
梁月娇见村长走了叹了口气,她给村长出了主意,希望村民们不要骂她才好。
村长这边回去就开始规划村子里的房子建设问题了。
他把石头村整体分成了四大块,村子中间是个大大的十字路口,这一块是谁都不能占的。
而且将来村民们再建造房子就要统一风格,这样显得好看一些。
还有后山的杏树,河塘里的荷花都重新进行栽种。
按照梁月娇的建议,河塘里还可以养一些鱼虾和螃蟹。
这些东西梁月娇承诺过他们家到时候可以收购,不会让村里有任何损失的。
但是梁月娇估摸着轮不到他们家收购,因为这村子一旦形成旅游景点,想要尝鲜的游客肯定不少,哪里还能轮得到他们了。
到了三月份,村子里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
河塘里的荷叶已经长出了一个个圆圆叶子浮在水面上,后山的杏花已经开放,要建民宿的村民也都批到了相应的宅基地。
整个村子已经大变样,再没有原来的穷酸样。
齐县令听说了这事后亲自过来视察了一番,赞美石头村有临安县第一村的派头。
有了齐县令的赞美,许多学子也慕名而来,这一来二去的石头村的人流量就逐渐大了起来。
不仅是临安县的人前来游玩,临近几个县的人都慕名而来,一时之间村里的游客倒是人满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