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渺缓缓地抬起头,眼神略带紧张地看向镜子中的自己。
只见镜子里的女孩,轻盈的碎刘海恰到好处地修饰着额头,为她增添了几分俏皮与灵动。
一头整齐直发自然垂落,长度在精致的锁骨处,发尾微微内扣,勾勒出柔和的线条,将她原本就精致的脸庞衬托得更加小巧玲珑。
没经过烫染的头发乌黑亮丽,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泽,宛如一匹光滑的绸缎,散发着自然而纯粹的美感。
苏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眼中满是惊喜与赞叹。
“王姨,您的手艺太棒了,我好喜欢这个发型!我感觉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没想到换个发型变化这么大。”苏渺赞叹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与激动。
王姨笑着拍了拍苏渺的肩膀,脸上洋溢着对自己手艺的自豪。
“哈哈,喜欢就好,你这孩子本来就长得漂亮,这个发型很适合你呢。这发型把你的气质都衬托出来了,显得既青春又时尚。”
胡小蝶和孟佳佳虽然头上罩着玻璃罩,行动不便,但还是努力地扭过头,向苏渺这边张望。
她们的眼中同样闪烁着羡慕与惊叹的光芒。
“哇塞,真的太惊艳了,渺渺,你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太有气质了!” 孟佳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羡慕。
“早知道我也不烫头发了,和你一起剪这个发型多好。”胡小蝶也睁大了眼睛看苏渺,天啦!她觉得苏渺比《庐山恋》的女主角还好看。
王姨帮苏渺剪好了头发,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接下一位客人。
她听到两人的话,笑道:“直发有直发的好看,卷发有卷发的韵味,同一个发型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得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脸型和气质来做发型,那样做出来的头发才能增加这个人的美感。”
王姨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发型艺术的深刻理解。
胡小蝶点点头,说:“也是,想我妈就特别合适卷发,我真是期待一会儿头发烫好的样子!”
她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烫好头发后的美丽模样。
这时,店里其他的客人也注意到了苏渺的新发型,纷纷投来欣赏的目光。
好几个客人甚至围过来看,小声地议论着,丝毫不吝啬对于苏渺的赞美。
“你看那个姑娘,这个发型真好看,显得她好秀气啊。” 一位年轻的女孩指着苏渺,对旁边的同伴说道,眼中满是羡慕。
“我也想剪一个这样的发型呢,不知道适不适合我。” 她的同伴也附和道,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没有人是不喜欢被赞美的,听到这些议论,苏渺的心里美滋滋的,对王姨的手艺又多了几分佩服。
她转过头,对着王姨真诚地说道:“王姨,真的太感谢你了,以后我要是想换发型,一定还来找你。”
王姨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哈哈,好啊,欢迎你常来。只要你满意,我就开心。”
胡小蝶和孟佳佳的发型还要好一阵才能做好,苏渺就在一旁边等边聊天。
说了几句,胡小蝶脸色变了变,喊道:“王姨~我头上好像有个卷卷越来越烫了!”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
王姨连忙走过来帮她做调整,说:“我把卷发棒调整一下,垫高一点,要是哪里觉得烫你们就说,都是可以调的,可别忍着烫伤了头皮。”
苏渺好奇的观察她的手法,佩服地说:“果然是技术活,要不怎么说不同的理发师,用一样的工具,照着一样的图片,做出来的发型还是有差别。”
一谈到技术,不止王姨,其他两位理发师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那是当然,就像做手工活一样,全凭手上功夫,而且我们是第一批会卷发的,其他人要学得先练个几年呢!”
一位理发师自豪地说道,那自豪的神情仿佛自己已经站上了天安门演讲。
一个正在做头发的女士问:“阿姐,这卷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呀,我妈说以前她们年轻的时候都没有呢。”
那位理发师回答道:“这说来可话长了,其实卷发很早以前就有了,不过都是有钱人家弄的。”
王姨在一边补充:“早些年是不允许卷发的,那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象征,要挨骂的咧!
那时,有些同志为了出国访问或文艺工作者演出等特殊情况,需要烫发,必须开具单位证明或介绍信的,我就是那时候被公派到沪市去学的烫发。
沪市真是繁华,你说我们邕城也是省会了吧,和人家,压根没法比,我一去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用的那些个工具,好些我都没见过。
好在接待我的同志人都很好,也没笑话我。”
一个已经烫好了头发的阿姆,满意地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笑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国营理发店不让烫发,我们啊,自有办法!”
胡小蝶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我妈说了,用火钳子来烫!”
“哟!你妈还真是时髦!我们那时候就是用火钳子,刚开始就是用夹炭的那种,在炉子上烧热后,卷在头发上烫出发卷。
嘿!后来那些人也是精的,专门做了那种加宽的,更好用了。”
苏渺虽然听说过这个方法,但是没真的见过。
因为柳絮是在剧院工作的,每次都能弄到介绍信去国营理发店做头发,不需要用土方法。
她惊奇的问:“直接就往头发上烫吗?会不会把头发伤了。”
“害!都已经要烫头发了,还怕头发伤呐?不过,这种烫发方法确实风险比较大,需要很好的经验和技巧,得把握好烧火的火候。
火候不够则烫不成,火候过猛头发就要烧焦咯!所有到后来,有些练得好的,就偷摸在家里开店,几毛钱烫一次。
自己也赚着钱了,也免了别人自己把头发烫焦的苦恼。”
苏渺了然的点点头,从禁止烫发,到允许生产烫发器并销售给个人,再到现在可以自由选择发型,这标志着禁令的放开,允许人们追求美的需求。
而政策上的转变,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对个人审美需求的尊重。